
2020年浅释三教论文范文.doc
2页浅释三教论文范文 【摘要】:“三教”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通常指儒、道、释这种观点从魏晋以来流行;东汉时将儒家的施教内容称为“三教”;宋元明时“三教合一”“三教”都是道教的“三教”:“阐教”“截教”“西方教” 论文关键词:三教,三教合一,阐教,截教,西方教 “三教”最早的含义跟儒家所宣扬的教化、教育等内容有关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卷八《三教》云:“王者设三教何……夏人之王教以忠其失野救野之失莫如敬;殷人之王教以敬其失鬼救鬼之失莫如文;周人之王教以文其失薄救薄之失莫如忠”在此文中谓夏尚忠殷尚敬周尚文称之为“三教”又东汉徐干《中论》卷上《治学第一》云:“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曰智、仁、圣、义、中、和;教以六行曰孝、友、睦、姻、任、恤;教以六艺曰礼、乐、射、御、书、数三教备而人道毕矣”在这里将六德、六行、六艺合称为“三教”是指儒家的施教内容 魏晋以来传入我国的佛教渐成气候同时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也逐渐昌盛起来深深地影响着当时人的生活和文化于是人们将占主流文化地位的儒家与道教、佛教合称为“三教”这一提法最迟在北周时就已出现据《北史·周本纪下》云:“十二月癸巳集群官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在此以政府政令的形式正式确定儒、道、释为三教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云:“唐陈陶以诗名兼释、老学自号‘三教布衣’由此可见称儒、道、释为三教已被广泛认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 但是从儒、释、道三教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三教一方面为了争夺政治、经济和宗教地位而相互对立、排斥展开激烈的争辩;另一方面又在义理上相互吸收、融合互相影响最终在为稳固封建秩序为皇权政治服务获得默契三家都共同发出了“三教合一三教一家”的呼声至宋元明“三教合一”成型了其中西方教为佛教前身而且阐、截二教中的不少神仙都成为后来佛教中著名的神佛如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等即是这表明无论“三教”如何提法也只能是道教的三教以道教为尊三教都源于道教 综上观之“三教”之义经过长时间的演化以指儒、道、释之义为“三教”最广泛、最通俗的含义虽然《封神演义》提出“三教”新说也只是个别文人的见解与观点尚未得到普遍认同 注释①《明清之际道教“三教合一”思想论》唐大潮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