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doc
58页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深圳市实施细则Detailed rules for application in Shenzhen for civil buildings green design code(征求意见稿)2017深圳 前 言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政策,执行《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进一步提高深圳市绿色建筑发展水平,根据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2016年标准编制工作要求,制定本细则本细则适用于深圳市新建、改建和扩建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主要技术内容为: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 绿色设计策划;5. 场地与室外环境;6. 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7. 建筑材料;8. 给水排水;9. 暖通空调;10. 建筑电气本细则中以黑体字标识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细则由深圳市住房与建设局负责管理,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细则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梅坳三路29号建科大楼,邮编:518049),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编写人:目 次1 总 则 12 术 语 23 基本规定 44 绿色设计策划 54.1 一般规定 54.2 策划内容 55 场地与室外环境 85.1 一般规定 85.2 场地要求 85.3 场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95.4 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 116 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 166.1 一般规定 166.2 空间合理利用 176.3 日照与自然采光 186.4 自然通风 196.5 围护结构 206.6 室内声环境 236.7 室内空气质量 246.8 工业化建筑产品应用 257 建筑材料 277.1 一般规定 277.2 节 材 277.3 选 材 308 给水排水 338.1 一般规定 338.2 非传统水源利用 338.3 供水系统 358.4 节水措施 379 暖通空调 399.1 一般规定 399.2 暖通空调冷热源 419.3 暖通空调水系统 429.4 空调通风系统 439.5 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 4510 建筑电气 4710.1 一般规定 4710.2 供配电系统 4710.3 照 明 4810.4 电气设备节能 5010.5 计量与智能化 50规范性引用文件 51本细则用词说明 531 总 则1.0.1 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促进深圳市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规范、指导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制定本细则。
1.0.2 本细则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1.0.3 绿色设计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满足建筑功能和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绿色设计应降低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实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1.0.4 绿色设计除应符合本细则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 术 语2.0.1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s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0.2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 green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s在民用建筑设计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关注建筑全寿命期内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实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2.0.3 被动技术 passive techniques直接利用阳光、风力、气温、湿度、地形、植物等现场自然条件,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采用非机械、不耗能或少耗能的方式,降低建筑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等负荷,提高室内外环境性能。
通常包括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遮阳、蓄热、雨水入渗等技术和措施2.0.4 主动技术 active techniques 通过采用消耗能源的机械系统,提高室内舒适度,实现室内外环境性能通常包括采暖、空调、机械通风、人工照明等技术和措施2.0.5 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2.0.6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annual runoff volume capture ratio 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2.0.7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2.0.8 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 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2.0.9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空调冷凝水、雨水、海水等。
2.0.10 可再利用材料 reusable material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2.0.11 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 material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2.0.12 装配式建筑 prefabricated building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构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主要包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等2.0.13 综合效能调适commissioning通过对建筑各机电系统的调试验证、性能测试验证、综合效果验收和季节性工况验证,确保系统不同负荷工况下正常运行和达到用户实际使用功能的要求2.0.14 建筑能耗远程监测系统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指通过对公共建筑安装分类和分项能耗计量装置,采用远程传输等手段及时采集能耗数据,实现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和动态分析功能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的统称3 基本规定3.0.1 绿色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技术与经济特性,选择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场地规划、建筑形式、技术、设备和材料。
3.0.2 绿色设计应体现共享、平衡、集成的理念3.0.3 绿色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场地的微气候、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人文等特点进行3.0.4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应进行绿色设计策划3.0.5 方案、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应有绿色设计专篇1 施工图阶段的绿色建筑专篇应对项目的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星级进行初步自评;2 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宜注明对绿色建筑施工与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3.0.6 绿色设计宜在设计理念、方法、新技术应用和系统集成等方面进行创新1 优先采用被动技术措施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目标;2 各专业宜利用信息技术协同设计;3 新技术应用应进行适宜性分析;4 宜分析并预测建筑建成后的运行情况,并为设置监测系统提供设计条件4 绿色设计策划4.1 一般规定4.1.1 设计前期策划应明确绿色建筑的项目定位、建设目标及对应的技术策略、增量成本与效益分析,需要时应编制绿色建筑设计前期策划书1 根据上位规划绿色技术指标体系中的定量控制指标,分解指标值到各建筑地块、建筑单体;2 应根据上位规划中有明确要求的定性控制指标,进行专项技术研究,以实现其控制目标;3 绿色设计策划应做多方案的技术、经济、风险的综合比较与分析, 其成果将直接决定下一阶段方案设计策略的选择,对于优化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至关重要。
4.1.2 绿色设计策划宜采用团队合作的工作模式,开放设计权并尽可能地实现项目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4.2 策划内容4.2.1 绿色设计策划应包括以下内容,如图所示4.2.1所示1 前期调研;2 项目定位与目标分析;3 绿色设计方案;4 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绿色建筑定位,确定总体目标绿色建筑等级、绿色建筑技术应用规模及实施范围等 前期调研现场调研,收集项目基本信息,整理相关资料编制绿色设计策划书确定绿色建筑技术内容及技术指标绿色设计方案 通过多方案比选,提出初步技术方案与实施策略 绿色建筑分项目标节地与室外环境的目标、节能与能源利用的目标、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目标、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目标、室内环境质量的目标、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提高与创新的目标绿色设计方案可行性研究技术可行性分析、成本效益分析与风险分析 是否按照一般项目实施调整定位与目标 图4.2.1 绿色设计策划流程示意图4.2.2 前期调研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与工具,其内涵应包括下列与绿色建筑相关的内容:1 场地调研宜尽量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如遥感、GIS、现场流动检测车、现场微型气象站等手段进行量化分析,由此得出绿色设计策划的空间环境诊断,包括地理位置、场地生态环境、场地气候环境、地形地貌、场地周边环境、道路交通周边空间资源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条件等;2 市场调研。
包括建设项目的功能要求、市场需求、使用模式、技术条件等;3 社会调研包括区域资源、人文环境、生活质量、区域经济水平与发展空间、公众意见与建议、当地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等4.2.3 项目定位与目标确定应包括以下内容:1 根据项目诊断明确项目自身特点和要求,确保对上位规划绿色技术指标控制体系的遵从,并尽力挖掘基地和建筑的潜力,以实现更优的绿色目标;2 确定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或《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规范》SZJG 30的相应等级或要求;3 确定适宜的实施目标,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的目标、节能与能源利用的目标、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目标、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目标、室内环境质量的目标、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提高与创新的目标等4.2.4 绿色设计方案的确定宜符合下列要求:1 区域优先、整体优先;2 绿色技术与人文创意有机结合;3 优先采用被动设计策略;4 选用适宜、集成技术;5 选用高性能建筑产品和设备;6 当实际条件不符合绿色建筑目标时,可采取调整、平衡和补充措施4.2.5 绿色设计方案可行性研究应包括以下内容:1 技术可行性分析;2 空间质量与人文环境评价与优化分析;3 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4 风险评估。
5 场地与室外环境5.1 一般规定5.1.1 场地规划与设计应符合深圳城市上位规划及国家与地方技术规范的要求5.1.2 通过协调场地开发强度和场地资源利用技术的适应性,满足场地和建筑可持续运营的要求1 宜进行场地及其周边区域的空间资源诊断;2 宜进行场地及其周边区域的环境质量诊断及生态敏感性及承载力分析;3 宜进行场地及其周边区域的自然资源、可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