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春江花月夜》中的宇宙观思考.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321009045
  • 上传时间:2022-07-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83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春江花月夜》中的宇宙观思考    张海波Summary:《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张若虚,大部分人可能不知道他是谁,但每当后人提起《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却称之为“以孤篇压倒全唐制作”在这首诗中,他以独特的视角展现出初唐时期诗人对宇宙万物以及对生命的思考Key: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生命宇宙观:1207. 22:A:1005-5312 (2020) 09-0013-01在诗歌的发展中,生命的独立性往往是受到赞颂的,《春江花月夜》之所以让人陶醉其中是因为它在充分的自我独立过程当中,去展现另外一个完全独立的、与之不同生命个体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这些独立存在与自然中的主题,偶然间结合在一起,而后又各奔东西,既是友人,又是路人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他们在历史的某一处相逢,一起席地煮酒,伶仃大醉后又各奔东西,各自回到自己最初的彷徨何处春江无月明”,事实上,每一处的江面都会被月光所照到,但我们不肯能亲眼见到每处江的月光实际上这是唐诗继承了道家思想的:“天地无私”月光不会随意的照或不照那个河流它也是一种宇宙中本质的状态,并非从人的角度所理解,而是丛宇宙的角度去描述,庄子曾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追求一种洒脱独立于世外,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回眸历史的星空,我们来到公元七世纪左右,诗人正站在春天的江畔边看夜晚的花,然后他不禁问道:谁是第一个在这个江边看月亮的人?”现在我们读完这句很难将它与宇宙、生命本质相连起来,但实际上,张若虚将人从现实中拉开、抽离去面对苍茫的宇宙就同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念天地之悠悠”,也是感觉自己的生命是如此渺小与茫然,面对着一个巨大而又未知的世界喜悦与悲哀并存既有对征服的喜又有对未知的迷惘面对一个未知的大世界,却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如何走的迷茫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回到虚无的本质,当水天一色时,就会变成绝对的虚无生命状态处于虚无之中,其内在的本质因素就会得到体现我们陷入思索生命的本质时,诗人便给了我们答案:“人生代代无穷已”即一代代人的传下去没有止境接着他又给了我们一个引人思索的问题“不知江月待何人?”这里的等待指的是江山有待,他认为江山在等待誰,就似陈子昂在另一个山顶上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那样,他觉得江山在等他而在此刻的春天、此刻的江边、此刻的夜晚、朵朵鲜花盛放的时刻;他觉得他是被等到的人而后这句“但见长江送流水”,水不断的在流淌着在中国儒家文化中,水是代表着时间的。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的就是时间,诗人,觉得宇宙间或许有自己不了解的更深奥的时间与世界,刹时,他个人的生命与流水的生命、时间的生命有了短暂的交融当诗人思考到宇宙问题时,我们会看到他的孤独,此刻他面对着这种孤独却没有畏缩,甚至说还有一点高傲我们读这首诗时,会发现他逐渐将许多东西摒弃,最后只剩下人与宇宙的对话当“不知江月待何人”这句出来时,整个人与宇宙格局就完成了无限的时间与世界都在等着我,这是何其的狂放之后由宇宙意识转到人的层面人活一世有两个难题,一个是宇宙与自身生命本源的难题,而是深处人世间情的问题;“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呲时,已经开始有景生情,诗人开始愁思,诗人愁从何来?我们不得得之,此时,他看到了江边一个人撑着小舟,又不禁思索“何处相思明月楼”肯定有一个女子在某个月亮满照的楼上这句诗,扩大了情感思绪又呼应了前面对“何处春江无月明”的写照;扩大了宇宙与自身的联系此刻,我们或许真正意义上明白张若虚的愁,离家的愁,与自己所爱人分隔一方的愁他借前面的“扁舟子”,来到了明月楼而后他开始假象那个朦胧的女子,这个想象世界是他生命与宇宙对话的扩大随着对女子的想象的深入,诗人仿佛看到了宇宙当中非常本质的一些东西,他想给他人的生命做一些指示,又不是庸碌的指示,“愿逐月夜流照君”就是明显的体现。

      月光本是纯洁的,可在这一刻却将两个彼此无关联生命联系在了一起宇宙之间原本存在的事物常常因为我们忽视而变成不真实,可是看似不真实的东西,如果有自己的想象,也会变成存在就如同诗人在河边,看到河水有很多波浪,可鱼和龙却不知道波浪的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当你对许多事物怀抱许多期许时,一切看起来不真实的东西,都会形同存在就如同万物最初都是无情的状态,人的生死,或者花的开放,本就是无情的可就情感部分而言,人们会觉得,一朵花落了,虽然是一种凋零,但也是一种新的寄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又变成对无情事物的有情解释生命的归宿是什么?张若虚给了我们每个人思考,我们的每个人最终的归宿又在何方?或许在那虚无缥缈的宇宙间吧Reference:[1]百度百科.春江花月夜.[2]蒋勋说.唐诗[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