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东濮凹陷石油特征.doc

12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3927436
  • 上传时间:2018-02-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4MB
  • / 1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目 录第一章 地层简述--------------------------------------------------------1第二章 构造概况-------------------------------------------------------10第三章 油气生成-------------------------------------------------------19第四章 文留地区-------------------------------------------------------26第五章 濮城地区-------------------------------------------------------49第六章 卫城地区-------------------------------------------------------69第七章 文明寨地区----------------------------------------------------82第八章 马寨地区-------------------------------------------------------87第九章 胡庆地区-------------------------------------------------------91第十章 河岸—刘庄地区---------------------------------------------103第十一章 杜桥白地区------------------------------------------------106第十二章 新霍—马厂—三春集地区------------------------------1111东濮凹陷区域地质概况前 言东濮凹陷是渤海湾含油气区的一个组成部份,也是一个多油气藏类型的复杂断块油田。

      油田主要分布在濮阳、东明、莘县、长垣、兰考等五县,在区域构造位置上处于渤海湾盆地凹陷南部,面积约 5300km2(如图 1-1 所示)东濮凹陷油气勘探始于 1955 年,1975 年 9 月 7 日濮参 1 井钻达井深 2607.4m 发生井喷,突破了出油关,展示了良好的含油气远景第一章 地层简述东濮凹陷在渤海湾盆地南部,古生代时期是华北地台的一部分,古老结晶基底由太古界泰山群花岗片麻岩组成早古生代寒武系、奥陶系沉积了 2000 余米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由于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本区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凹陷内中上石炭统、上下二迭统厚达 1200m 左右燕山运动之后盆地开始形成,新生界厚约 9000m,其中下第三系厚 7000 余米第三系包括孔店组、沙河街组、东营组、馆陶组和明化镇组(见表 1-1) 因本区主要勘探目的层为沙河街组,因此主要对沙河街组的岩电特征、地层划分进行叙述,对其它各层位仅作简述如下第一节 太古界太古界在东濮凹陷北部为花岗片麻岩,致密坚硬,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与其它暗色矿物次之,在兰聊断裂上升盘及断阶上的龙古 2 井、龙古 3 井、东 1 井、东古 2 井、高 1 井钻遇。

      南部为棕红色、肉红色花岗片麻岩,成分以斜长石为主,含微量石英、绿泥石及黑云母,具变质结构,在黄陵集凸起上的黄古 1 井钻遇太古界在凹陷周缘嵩山、箕山、崤山、熊耳山北坡等地均有出露本区缺失元古界第二节 古生界分上下古生界,东濮凹陷古生界综合柱状图如 图 1-2-1一、下古生界(一) 、寒武系在本区广泛分布,与太古界呈不整合接触,厚度在 130m~1000m,划分为下、中、上三个统八个组1、下统 分三个组,由下而上为辛集组、馒头组和毛庄组 1)辛集组 :下部为深灰色砂砾岩、黄灰色砂页岩,砾石成分为石英岩、花岗岩、角闪片岩等;上部为深灰色含燧石云斑灰岩、白云岩,形成一个由粗到细,水体由浅到深的沉积过程本区龙古 2 井、龙古 3 井、东 1 井、黄古 1 井钻遇,地层厚度为 13m~43m,与下伏太古界呈不整合接触 2)馒头组 :分布范围比辛集组大为一套紫红色、灰绿色泥岩、页岩,夹薄层石灰岩、深灰色石灰岩、砂质白云岩,全区岩性比较稳定本区龙古 2 井、龙2古 3 表 1-1 东 濮 凹 陷 地 层 简 表地 层 系 统界 系 统 组 段 亚 段 主要岩性厚 度(m)主 要沉积相明化镇组 砂、泥岩互层 1000-1700上第三系上中新统 馆陶组 块状砂岩层 200-620河流相东营组 泥岩与粉细砂岩互层 0-1000 河流相上段 泥岩、生物灰岩、白云岩 100-280沙一下段 盐岩、膏岩 40-180 湖相上段 膏泥岩、粉砂岩 120-600 漫湖相渐新统 沙二下段 砂岩夹泥岩 250-550 河流相沙三 1 粉砂岩、泥岩、油页岩互层 100-470沙三 2 盐岩、膏盐层 120-915沙三 3 砂、泥岩互层 160-670沙三沙三 4 盐岩、膏盐层 90-1500上段 灰(红)色砂、泥岩互层 70-400沙河街组沙四 下段 红色砂、泥岩互层 0-415湖泊相新生界下第三系始新统孔店组 砂砾岩与泥岩互层 580? 河流相石千峰组 砂岩、砂页岩、泥岩上统上石盒子组 泥岩、细砂岩略等厚互层下石盒子组 泥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二叠系 下统 山西组 页岩、碳质页岩、煤层河流湖沼相中统太原组 砂岩碳质页岩铝土页岩煤层石炭系 下统本溪组 砂岩、泥岩煤层、铝土页岩海陆交互 相峰峰组 石灰岩夹白云岩上段 石灰岩夹白云岩上马家沟组下段 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上段 石灰岩、白云岩中统下马家沟组 下段 白云岩浅海相奥陶系下统 冶里—亮甲山组 燧石白云岩、石灰岩 浅海相凤山组 细晶白云岩夹条带状灰岩长山组 泥晶灰岩鲕状白云岩上统崮山组 页岩、石灰岩、泥灰岩张夏组 鲕状灰岩中统徐庄组 页岩、石灰岩含海绿石毛庄组 页岩、砂岩、泥灰岩馒头组 泥岩、页岩古生界寒武系下统辛集组 石英砂岩、砾岩太古界 登封群 花岗片麻岩浅海相3井、东 1 井、黄古 1 井钻遇,地层保存厚度为 30m(黄古 1)~122.5m(东 1 井),与下伏辛集组多呈整合接触。

      3)毛庄组 :分布较馒头组为广,是一套暗紫色砂质页岩、褐色页岩,夹少量薄层状灰岩及鲕状灰岩或泥灰岩透镜体石灰岩、鲕状灰岩部分含砂质,见较多的白色石膏本组以颜色暗、多砂质、含白云母等特点与馒头组相区别龙古 2 井、龙古 3 井、东 1 井、黄古 1 井、高 1 井钻遇2、中统 在本区分为徐庄组及张夏组 1)徐庄组 :沉积物以陆屑为主,夹有碳酸盐岩,为一套灰绿、紫褐色页岩,含砂质页岩,硅质灰质砂岩,含泥岩砂质灰岩、鲕状灰岩、砂岩普遍含有海绿石,并具“青鱼骨状”交错层理鲕粒灰岩硬脆,鲕粒占 10%,本区龙古 2 井、龙古 3井、东 1 井、黄古 1 井、高 1 井钻遇,地层厚度约 51~102m 2)张夏组 :华北地区广泛沉积,为一套灰、深灰色、浅灰色鲕粒灰岩、云斑条带灰岩,夹深灰色石灰岩、白云质灰岩鲕状灰岩的鲕粒分布不均,具放射状及多圈层结构,鲕状以变晶鲕为主,含量 60%,另有少量核形石和藻团块,含量15%本区龙古 2 井、龙古 3 井、东 1 井、黄古 1 井、高 1 井、马古 1 井、高 1 井、东古 2 井、马古 11 井、开 9 井钻遇,地层厚度约 192~197m3、上统 分三个组,由下而上为崮山组、长山组和凤山组。

      与下伏张夏组、上伏冶里组连续沉积 1)崮山组: 下部为一套黄绿色页岩,中上部为灰色石灰岩、泥灰岩,龙古3 井在顶部还夹有竹叶状灰岩 ( 2)长山组 :灰色中薄层状泥晶灰岩,紫红、紫灰色砾屑灰岩、灰色鲕状白云岩,微晶结构,鲕状分布较均匀,鲕径多为 0.1cm~0.2cm灰色豹皮灰岩,致密较坚硬、缝洞较发育,底部有时夹生屑灰岩,含海绿石在龙古 3 井本组底部见有灰色竹叶状豹皮灰岩,较致密具晶洞本组以具氧化圈的砾屑灰岩的频繁出现为特征厚度 17.5m~48.5m 3)凤山组 :岩性为灰色、深灰色中—细白云岩,夹薄层灰岩、条带状灰岩夹砾屑灰岩,含燧石团块二) 、奥陶系奥陶系可分为两个统五个组1、下统 分冶里组、亮甲山组(1) 冶里组 :岩性为浅灰色含燧石结核白云岩,夹薄层灰色石灰岩白云岩多为微晶细晶结构,较坚硬,晶洞发育部分被方解石充填本区龙古 2 井、龙古 3 井钻遇2) 亮甲山组 :岩性主要为灰、褐灰色厚层含燧石白云岩和石灰岩,顶面具侵蚀凹坑现象,本区南部东 1 井仅厚 20 多米,与冶里组连续沉积,具明显的继承性2、中统 沉积比较稳定,分三个组由上到下: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和峰峰组。

      1) 下马家沟组 :分布范围比冶里组大,本区北厚南薄、东厚西薄,在龙古 1井、龙古 2 井等井揭露下段岩性为灰色、浅灰色白云岩,夹灰色石灰岩,在东 1井底部还有 2~3 层硬石膏白云岩呈微晶结构,硬石膏多为显微晶结构,含少量白云岩,生物化石很少上段岩性为深灰色厚层石灰岩,中部夹一厚层白云岩石灰岩具微晶结构含有少量方解石晶体2) 上马家沟组 :分上下两段,下段岩性主要为褐色、浅灰、灰黄色白云岩、4白云质灰岩,夹硬石膏和鲕状白云岩,石膏在本区很发育,在东 1 井、龙古 3 井厚6m~10m,白云岩呈微晶结构,生物化石稀少上段为深灰、灰色石灰岩,夹薄层灰黄色、浅灰、灰色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上部石灰岩具白色碎屑,风化较重易碎下部石灰岩具微晶结构3) 峰峰组 :中奥陶世末期地壳上升,经历了风化剥蚀阶段,地势近于平原化,峰峰组均为残存厚度,其厚度因地而异,南厚北薄、东厚西薄,岩性主要为一套厚层状深灰色隐晶灰岩,夹薄层灰白色、褐灰色隐晶白云岩及含膏角砾状白云岩该组地层溶蚀现象普遍,溶洞直径 0.5mm~1mm,且被方解石或泥质充填,具有风化壳的特征二、上古生界(一) 、石炭系 按岩性、沉积旋回及化石特征本区可分为中石炭统本溪组和上石炭统太原组。

      1、 中石炭统本溪组 中奥陶统经历长期剥蚀,在凹凸不平的古地形上接受本溪组的沉积本区厚度在 20m~120m 间其岩性为:上部灰色、灰绿色泥岩,薄层状细砂岩,石灰岩或生物碎屑,石灰岩夹灰黑色灰质泥岩或煤层及火成岩,火成岩均分布在凹陷南部,下部岩性为灰色泥岩,浅灰色粉砂岩及炭质泥岩,铝土层或铁铝层呈不规则分布本区在永城一带铝土层变为铝土质页岩,其中夹海相透镜体2、上石炭统太原组 与中统连续沉积,为海陆交互相的含煤建造,其厚度变化在 30m~97m 之间,按岩性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岩性为深灰色泥岩、石灰岩、泥质灰岩夹细砂岩、石灰岩灰质泥岩夹煤层,顶部以岩或生物碎屑岩灰岩与二叠系山西组为界,岩性比较稳定下部深灰色泥岩、灰色细砂岩,炭质泥岩及煤层,夹不规则的铝土层,底部以硅质细砂岩与下伏地层为界二) 、二叠系分布范围与石炭系大致相同,分布比较普遍,属湖泊沼泽及河流相为主的一套含煤砂泥质沉积分为上统和下统共四个组1、下统 按其岩性特征分为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1) 山西组 :为陆相含煤建造,按岩性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下部以灰色泥岩、白云质粉砂岩互层,灰色泥岩中产丰富的孢子花粉化石中部为含煤地层集中段,煤层厚度大,单层可达 8m 称大煤层,分布稳定,为区域对比标志层。

      上部为深灰色泥岩、灰白色细砂岩及灰色泥岩、白云质泥岩呈不等厚互层,与上覆下石盒子组底砂岩界线清晰2) 下石盒子组 :岩性为灰色、暗紫红色泥岩及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互层2、上统 按其岩性及古生物组合,分为两个组: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1) 上石盒子组 :分布范围大致与下统相同,其岩性为深灰色、棕红色泥岩、紫红色泥岩夹薄层细砂岩或砾状砂岩略等厚互层2) 石千峰组 :岩性为紫红色泥岩、灰质砂岩、粉砂岩及棕红色泥岩互层第三节 孔店组东濮凹陷沙河街组地层以下揭露的一套红色砂泥岩地层,电阻率比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