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例析卫星轨道的问题.pdf

3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38290073
  • 上传时间:2018-04-3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11.94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 一l 引探导航 · 难点突破 鹤 前 卫 薹 孰 过 的 遗 王志耀 . : 一 、卫星轨道的选择 例1 可以发射一颗这样的人造地 球卫星 , 使其圆轨道 ( ) A.与地球表 面上 某一 纬度线 ( 赤道除 外) 是共面的 同心 圆 B .与地球表 面上 某一经度线所 决定 的 圆是 共 面的 C .与地球表 面上 的赤道 线是共 面同心 圆, 而且相对地球表面是静止的 D .与地球表 面上的赤道 线是共 面同心 圆, 但卫星相对地球表面是运动的 艇、 解析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 , 但 卫星的运动毕竟不是公路上汽车的运动, 不 能随意 “ 天马行空 ” , 它必须行之有道——遵 循万有引力定律.以地球为参考系,正是万 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使得卫星绕地球做匀速 圆周运动. 地球卫星 的轨道是以地心为圆心 的“ 同心圆” , 且中心必须与地心重合 , 常见的 有极地卫星和赤道卫星. 前者可在极地附近 通过 , 故又称为近极地太阳同步卫星 ; 后者的 轨道处在地球赤道 的平面之 内.如果转 向和 地球方 向相同 , 且处于赤道上方3 . 6 ~ 1 0 4 k m的 话, 还可与地球同步——地球同步卫星. 人造 地球卫星绕 地球做匀速 圆周运 动 时 , 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 所有 无动力 飞行 的卫星轨道 的圆心一定与地球 中心重合 , 不能是地轴上( 地心除外 ) 的某一 点.A 错. 考虑到由于地球绕地轴在 自 转,所以卫 星的轨道平面不可能与经度线所决定的平面 共面. B 错. 对C 和D 选项 , 均和赤道共面 , 可能是 同 步卫星, 也可能相对地球运动. c 、 D 正确. + 一4r, r r 2 R2 ( 11 + z 2 ) : 4 7 r 2 R 3. 罨警 4 .黑洞模型 黑洞是根据现代的广义相对论所预言出 的在宇宙空间中存在的一种质量相当大的天 体. 黑洞的质量是如此之大, 它产生的引力场 是如此之强, 以致于任何物质都无法逃逸, 就 连光线也逃逸不出来. 例5 1 9 9 7 年8 月2 6 日在 日本举行的 国际学术大会 上 , 德 国Ma x P l a n c k 学会 的一 个研究组 宣布 了他 们的研 究成果 : 银河 系的 中心可能存在大黑洞——表 面上的所有物 质 , 即使速度等于光速c 也逃脱不了其引力的 作用.他们 的根据是用 口径为3 . 5 m的天文望 远镜对猎户座 中位 于银 河系中心附近的星体 进行近六年的观测所得的数据. 他们发现 , 距 离银河 系中约6 0 亿千米的星体.tY - . v X 2 0 0 0k m / s 的速度 围绕银 河 系中心 旋转.根据 上 面数 据,试在经典力学的范围内 通过计算确认, 如 果银河 系中心确实存在黑洞的话 , 其最大半径 是多少?( 引力常数是G .6 7 x 1 0 - 1 N · m g 2 ) 解析本题 的背景是银河系中心的 黑洞, 它是一个“ 密度极大的天体” , 表面引力 强到 “ 包括光在内的所有物质都逃脱不了其, 一 引力的作用” , 这句话正是本题的“ 题眼” , 我 1 5 们据此可建立起“ 天体环绕运动模型” , 且可 用光速c 作为“ 第一宇宙速度” 来进行计算. 1 设位于银河系中心的黑洞质量为 , 绕 其旋转的星体质量为m,星体做匀速圆周运 i 动, 则有 : G M m: m v_L. ; r 二 r ~ 对于黑洞模型有 : 兰 ,1 M m c 辇 ‘ R R i 联立上述两式并代人相关数据可得: 毒 R= 2 . 6 7 x 】 0 5 k m. 譬 例3 设同步卫星离地心距离为r , 运 行速率为 加速度为a 。

      , 第一宇宙速度为 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 自转的向心加速度 为a 2 , 地球半径为 R , 下列关系中 正 确的有( ) A . : B . : f 1 n 2 R a 2 \ R / 厂 一 c . : D . : 、 / 2 R V 2 V r 惑、 解析此题的研究对象有三个 : 一 是地球同步卫星; 二是近地卫星; 三是静止在 赤道地面上的物体. 三者的共同点是均做匀 速圆周运动 , 其中前两者均为卫星. ①加速度的比较: 虽然同步卫星的向心 加速度与赤道地面上的物体向心加速度的产 生原因不同, 但两个重要的特点应该引起我 们注意: 轨道共面和转动同步. 即同步卫星 与赤道地面上的物体具有相同的角速度 , 根 据: a = , 得: = , A 正确. ②线速度的比较: 第一宇宙速度为近地 卫星绕地球的环绕速度, 和同步卫星归为一 在等原因, 卫星的轨道半径将逐渐变小( 注: 可通过启动星载小火箭纠正轨道偏移) , 总能 量也减小, 但动能却越来越大. 由G : m—v 2,可知 : E k : m V 2 _~ ; 另外: 引力势能 —G Mm ,故卫 星的总能量 E=-_ GM m.稀薄大气的阻力做负功, 使得总 Zr 能量E 减小, 故r 变小, E 变大. 也可先假设轨道半径不变, 由于阻力作用, 速度变小 , 卫星做向心运动, r 变小. 由 G 等 等r,得 : 盯 \ / ,可 知 : 嗖 小. 所以选A. 例5 航天飞机 离开地 面, 升空进 入轨道为“ 和平号” 空间站补给.航天飞机为 了追上并实现与空间站的成功对接 , 下列说法 正确 的是 ( ) A.只能从 空 间站 同一轨道 上加 速 B .只能从较 高轨道上加速 I 一一I _, ⋯⋯ 、 引探导航 · 难点突破0 ~ ~ 、Ⅲ ~ 、 , 、 ~~、 、. . 一 j 一 、 一 . 一 , 、 、 ⋯ ,、 , C .只 能从 较低 轨 道上加 速 D .无论在什 么轨道上加速都行 解析对地面上的直线运动而言, 当A 朝着 追去, 只要 即可追赶成功. 但 航天飞机与宇宙空间站的“ 对接” 其实质为两 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追赶问题 , 本质上 就是变轨运行问题. 要使航天飞机与宇宙空 间站成功“ 对接” , 必须让航天飞机在较低轨 道上加速, 通过速度的增大- ÷ 所需向心力增 大- + 离心运动_ + 轨道半径增大 升高轨道的 系列变速、 变轨过程而完成航天飞机与宇宙 空间站的成功对接. 如果受直线运动中的物体追及的思维定 势的影响, 让航天飞机沿与宇宙空间站相同 的轨道加速追赶, 则会因速度的增大必使所 需的向心力增大, 航天飞机做离心运动而离 开宇宙空间站所在的轨道 , 无法实现与宇宙 空间站的对接. A 错. 如果让航天飞机从较高轨道上采用减小 速度、 降低轨道而实现与宇宙空间站的对接 , 则不仅技术上更难完成 , 还应让航天飞行必 须穿越宇宙空间站所在轨道而进入更高的轨 道, 必然会消耗更多的能量, 故不会在考虑之 列. B 错. 显然, D 选项更加错误.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 从较低轨道上加速 并对接是航天飞机采用的方法. c 正确. 2 .突变 突变是指在适当的位置和时间, 启动发 动机迫使飞行器的轨道发生突变, 使其达到 预定的目 标. 了解相关知识背景, 建立模型, 分析“ 不 变 ” 与 “ 变” , 明确各 轨道上的速度 , 是正确应 用规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前提和关键. 例6发射地球 同步卫星时, 先将卫星发射 至近地圆形轨道 I , 然后经 点 火使其沿椭圆轨道 Ⅱ运行 , 最后 再次点 火将卫 星送入 同步轨道 Ⅲ. 设卫星在轨道 I l U 的速度分 别为 和 , 在轨道 Ⅱ上经过两切 点p 和 图1 P 的速度分别为 : 和 3 , 如图1 , 试比较四个速度 的 大小. 、 解析1 . 背景知识: 同步卫星的发射 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 垂直发射” , 是用火箭把 卫星垂直发射~ 13 3 6 0 0 0 k m 的赤道上空, 然后 使之做9 O 。

      的旋转飞行, 使卫星进入同步轨道. 另一种方法是“ 变轨发射” , 即先把卫星发射 到高度为2 0 0 k m 至3 0 0 k m 高处的圆形轨道上 ( 也叫 “ 停泊轨道” ) .当卫星穿过赤道平面 时, 末级火箭点火工作, 使火箭进人一个大的 椭圆轨道 ,其远地点恰好在赤道上空的 3 6 0 0 0 k m 处. 此轨道叫做“ 转移轨道” . 当卫 星达到远地点时,启动卫星的发动机使之再 加速进入同步轨道. 第一种方法必须消耗大 量燃料 , 且要求在赤道上修建发射场. 第二 种方法, 运载火箭的耗能较少, 发射场地设置 受限较小,但技术要求很高.目前人类发射 同步卫星均用第二种方法. 2 .I、 Ⅲ轨道为圆轨道 , 故可用匀速圆 周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等知识来分析 , 轨道 Ⅱ为椭圆, 在高中阶段, 主要以开普勒行星运 动定律和功能关系等来分析. ① 和 : 的比较 : 由于在P 点的“ 点火” , 变大 , 使得卫星做离心运动 , 脱离圆轨道 , 进入椭圆轨道 , 故秽 : ( 事实上 , V l 小于但接 近7 . 9k m / s , 而7 , 9k n d s < v 1 1 . 2 k m / s ) . v 。

      和 的比较 : 由于在Q 点的再次“ 点 火” , 变大 , 使得卫星做离心运动, 脱离椭圆 轨道, 进入圆轨道( 同步轨道Ⅲ) , 故 < v ; 约为3 . 1 k m / s ) . 7 7 ⋯ ③ 和 , 的比较 : 由 到p 点, 引力做负 _ 一 功使得卫星减速, 得 : ( 或由开普勒第二定 律 , 近地点速度大于远地点速度 ) . 菪 ④ l 和I) 4 的比较 : 由 = F 向 , 即: _G Mm= 广 1 r :z .:_ ,得: : 、 / ~G M. 知: 4 < V 1 . r V r 综上得: 3 < V 4 < V 1 2 . ; 该类问题千变万化, 牵涉的物理量多, 综 合性强 , 需要运用的规律较多, 对能力要求较 高. 解决的关键是 : 建立模型, 理清关系 , 一 ; 一对应 , 运用规律.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