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时间的脚印》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送你****花
  • 文档编号:287241711
  • 上传时间:2022-05-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34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课题时间的脚印课型新总课时主备人授课日期主讲人审核人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体会本文单句成段的作用2.品味本文生动有趣、准确严谨的语言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其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体会本文单句成段的作用教学难点:品味本文生动有趣、准确严谨的语言;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其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教学过程(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本单元的课文都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设计无后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还要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难,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本文为我们解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特异功能”岩石仿佛是原始的“钟表”,留下了历史的痕迹,无声的讲述着自然传奇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地貌的变化,地质的变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大量信息学习本文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关注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生动描写的语句,还要明确独立成段的单句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脚印》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比如用钟表、日历等,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人出现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寻找时间的踪迹呢?让我们随着陶世龙寻找答案吧教师板书课题)1.走近作者陶世龙,地矿系统作家,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2.积累字词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腐蚀(shi) 浑浊(zhuó) 山麓(lù) 海枯石烂(ku) 粗糙(cao)龟裂(jun) 楔形文字(xiè)二、走进文本,讲授新课第一学程:学习任务:默读课文,关注单句成段,把握文章内容主问题1: 本文在成文形式上有很明显的特点,你能发现吗?请同学们重点关注这些有特点的句段,把握文章内容,给文章划分层次学法指导:1. 自学:请同学们用30秒的时间扫读课文,说说你在本文成文形式上发现的特点并把关键句段圈画出来,这些句段在说明文中往往起总结性作用,能让我们更迅速清晰的把握文章内容请同学们关注这些语段,梳理文章内容,划分层次,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2.互学:(1)把自己扫读的发现在组内相互说说。

      交流对重点句段的理解,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划分层次组内有序交流,组长指导,相互启迪,组员补充,组长总结,做好记录2)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3.展学:小组代表展示,分享发现,其他小组可针对性补充或质疑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清晰,语言流畅小结:本文共31段,分为三个部分,有大量独立成段的单句,这些单句有提示重点内容,标示层次结构等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便于阅读理解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层次结构,并学习独立成段的单句的作用第二学程学习任务:理解课文,发扬科学精神主问题2:“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岩石同样也是如此,而且它还保存了许多历史痕迹请同学们精读22--29自然段,思考: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痕迹?它对人类有着怎样的意义?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请同学们精读22-29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圈画批注,思考以上三个问题,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和启示,可以结合全文进行思考。

      限时5分钟准备小组内交流第二步:互学要求(1)把自己的思考和发现与小组成员交流,有疑难在小组内商讨,组长指导,相互启迪,组员补充,组长总结,做好记录2)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第三步:展学要求(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3)展示小组四个人分工明确,有序展示小结:岩石仿佛是原始的“钟表”,留下了历史的痕迹,无声地讲述着自然传奇故事,让我们了解到地貌的变化,地质的变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大量信息同时,文中作者始终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并引导我们寻找“地下宝库”,为人类造福设计意图:通过静读22--29自然段,让学生认识岩石通过保存历史痕迹的方式来记录时间,锻炼学生的概括要点的能力,树立辩证的看待问题的科学态度第三学程 学习任务: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和严谨本文还是一篇有艺术性的说明文,它的语言还具有艺术特色,请同学们再次深入文本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请同学们再次深入文中,抓住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谨性的语句,进行鉴赏批注。

      并重点关注文中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作用,做好记录,限时5分钟第二步:互学要求把自己找到的重点语句和分析在小组内有序交流,有疑问共同探讨,组长指导,相互启迪,组员补充,组长总结,做好记录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第二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3)展示小组四个人分工明确 小结: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把时间拟人化,既给人以知识,又给人一种亲切感说明文语言既可以是通俗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形象的,这要根据说明内容和读者对象来定设计意图:让学生品读本篇说明文的语言特色,并能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三、 总结拓展时间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能感觉到时间的飞逝,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倾听钟表的滴答声感受时间的走动流逝现在我们有、钟表、日历等先进科学手段记录时间,那么古代的人们是怎么记录时间的呢?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记录时间的方式 除了岩石,大自然还有许多记录时间的方式,如日出日落、四季更热等等希望同学们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努力读懂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更好地造福人类!四、 布置作业推荐阅读:陶世龙的《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板书课题和作者学生记录重点强调重点字词的书写读音及含义。

      展学预设:可将全文31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段)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第二部分(5-29段)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又分为两层:第一层(5-21段)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第二层(22--29段)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第三部分(30--31段)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展学预设:1. ①记录了地壳的活动:②记录了气候的变化:③记录了古代生物状况:④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⑤记录了自然界某些转瞬即逝的活动2. 意义与启示:对岩石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对自然界与史前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也拥有了开发史前资源的可能性,为人类谋取幸福我们要秉承这种辩证主义思想观念,发扬科学探索的精神,在人类前行的历史上,贡献出一份心力展学预设:1.“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列数字)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照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2.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砂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三个并列短语构成排比句,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等几种自然力的气势冲来了”“爬来了”也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述,增强了“洪水”“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它们势不可挡的威力3. 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用“躺”字形容岩层的生成状态,化动为静准确而又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新生的过程学生闭眼感受时间的走动流逝日冕、圭表、沙漏、漏壶、二十四节气、打更计时等等,并出示图片板书设计   时间的脚印第一部分:引出话题(1--4):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时方式之一第二部分:岩石怎样记录时间(5--29) 第三部分:读懂岩石记录意义(30--31)教学反思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