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荆楚文化语境中的云梦皮影戏研究.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34126823
  • 上传时间:2018-02-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4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荆楚文化语境中的云梦皮影戏研究 潘俊 中南民族大学 摘 要: 在浓厚的荆楚文化语境中, 云梦皮影成为当地民间艺术的重要代表, 流传至今孕育了磅礴大气皮影艺术的古泽云梦, 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 正经受着现代文明裹挟下的新文化的冲击从剧目题材、表现形式、造型特点等多角度探索云梦皮影戏新的发展对云梦皮影戏的继承与发扬, 要从观众的视角去创新把动画、漫画、网络游戏等多种现代媒体形式结合在一起, 创作出符合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欣赏习惯的现代皮影戏关键词: 云梦; 皮影戏; 云梦皮影源远流长, 分布于全县各乡镇和邻县市的茶社戏馆, 演出长年不断每天接待众多的皮影戏迷, 丰富了当地的群众文化生活1995 年 2 月, 由湖北省文化厅授牌“湖北省民间艺术之乡”2011 年 6 月, 云梦皮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云梦皮影是具有独特地域特征的民间艺术形式, 它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 而是由云梦地区独特的地理、人文因素共同催发的一、云梦地理位置云梦地处三楚腹地, 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 江汉平原东北部, 县境北接安陆市, 西连应城市, 南望汉川市, 东邻孝南区云梦置县于西魏大统十六年 (公元550 年) , 至今已有 1400 多年的历史。

      (摘自百度百科) 地形上平原广阔、河渠纵横, 自古以来就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再加上水、旱交通便利, 云梦历来就被各地民间艺人视为行艺的风水宝地由于云梦境内还拥有面积广阔却无人开垦的河滩湖沼, 因此千百年里不断有大批的外省移民迁居而来从南宋开始到民国时期, 这里接纳了鄂、晋、陕、闽、豫等地的移民, 和移民一起移植过来的, 还有各地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据史料分析, 正是来自河南与陕西的皮影艺人, 播下云梦皮影的第一粒种子二、楚文化的历史积淀云梦古称“泽薮”, 春秋战国时期皆属楚国地, 古老的源头为这里留下了浓厚的荆楚文化历史资源和文明遗址比如, 云梦城关至今还伫立着我国历史上周、秦、汉三代沿袭使用的重要城邑故址——“楚王城”;有因出土秦代竹简而闻名于世的睡虎地遗址;还有深具明清风韵的古代建筑群——儒学大成殿可以说, 云梦的文化记忆始于遥远的先秦时代, 发展至今已叶脉繁茂正由于楚文化深厚的影响, 云梦的百姓代代亲近文化, 而皮影这种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形式, 正好起到了传承历史、教化民众的作用所以, 云梦皮影的特点就是以说史见长, 其表演的剧目一般以长篇书目为主, 故事连贯, 情节曲折。

      如《杨家将》《岳飞传》《李自成》《包公案》《三国演义》《陈桥兵变》等此外, 很多传统文学著作和民间故事, 也是云梦皮影经典的剧目, 如《西游记》《水浒传》《天仙配》《龟与鹤》等这些剧目表演至今, 依然充满了活力三、声腔的演变最早湖北地区皮影唱腔源于东周时期楚国民歌《鸡鸣歌》随着岁月流传到明朝时期, 《鸡鸣歌》与皮影戏相结合, 演变为鸡鸣腔湖北江汉平原皮影艺人不断提高演唱技艺, 后与《薅草歌》相融才变为歌腔, 由此形成江汉平原皮影戏的主要唱腔在清代嘉庆年间, 在湖南地方皮影戏中流行渔鼓腔渔鼓原是湖区人民逃难时的一种乞讨工具, 配小铜钹、简板, 唱腔是由流行民歌小调发展而来这种唱腔形式由长期流落外地的皮氏兄弟传入湖北地区, 为湖北地区皮影戏开创了一条新路渔鼓腔皮影逐渐取代歌腔皮影, 成为江汉平原流传最广的皮影戏声腔湖北省内皮影戏与地方声腔的融合, 促进了皮影戏的流传和发展现在云梦地区皮影戏的声腔叫“高腔皮影”, 是经过改良后的唱腔, 融合楚剧、汉调、花鼓等艺人们根据自己的音域、音色, 选择自己擅长的声腔进行表演, 如梦泽影戏馆的秦师傅多采用民间曲调;云台影戏馆的程师傅多采用楚剧的曲调;南门河影戏馆的刘师傅两种曲调皆采用。

      皮影戏用当地方言演唱, 一个人扮演好几个角色采访云梦皮影国家级传承人秦礼刚 (时间 2017 年 6 月 27 日, 地点:梦泽影戏馆) , “云梦皮影形成了一个叫西乡高腔的皮影戏, 它为什么叫西乡高腔呢, 是因为男和女、老和少的角色都是一个人在扮演, 它是用高腔来表演, 我唱一句大家听一下……这个后面往上翻, 落音的时候往下来, 高腔的特点就在这个地方, 大家都在唱皮影, 但别的地方是没有这个唱腔的, 这就是我们云梦皮影四、茶馆皮影戏的形成1931 年湖北地区发洪水, 江汉平原多地都成为重灾区渔鼓艺人辗转避荒, 发展了一种新的演唱形式, 即两三个人为一组进入茶社演唱, 同时与皮影戏表演相结合皮影制作精细、造型生动, 皮影戏唱腔优美, 富有古朴的楚文化风韵以茶社为固定地点的皮影戏演出形式, 逐渐被观众接受, 并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这也是云梦茶馆皮影戏的雏形解放后, 云梦地区进行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皮影戏艺人大都从事农业生产, 少量艺人在农闲时演出, 县城和较大集镇常年演出的皮影戏班也逐渐减少改革开放后, 云梦地区涌现出各式各样的皮影戏班, 一部分长期在农村演出, 还有一部分以茶馆为固定的演出场所。

      茶馆为皮影戏演出提供了一个固定的场所, 改变了皮影戏演出季节性、临时性的特点传统皮影戏演出多集中在农闲季节和各种宗教节日, 演出时临时搭台唱戏, 演出完毕艺人们收起影箱, 赶到下一个演出地点采访云梦皮影国家级传承人秦礼刚 (时间 2017 年 6 月 27 日, 地点:梦泽影戏馆) , “云梦皮影的独特之处是它号称戏剧的‘亲戚’, 它也叫‘二人班’, 也就是两个人一台戏我们平常在乡下表演时是两个人, 一个人在前面唱‘生末净旦丑’, 自己唱, 自己操作另一个人就在后面敲锣, 还拉胡琴, 所以说它也成为‘一单挑’艺术我们演出时就是一条扁担、一提箱子皮影戏演出有了固定的场所, 艺人有了长期的演出场地茶馆皮影戏讲究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影偶造型美观大方, 操纵技艺推陈出新, 唱腔时而悠扬婉转, 时而荡气回肠五、云梦皮影的当代发展瓶颈孕育了磅礴大气皮影艺术的古泽云梦, 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 正经受着现代文明裹挟下的新文化的冲击一方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 电影、电视、网络视频等迅速普及, 人们接受了越来越多样化的文化形态, 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艺术欣赏习惯云梦皮影戏作为地域性很强的方言戏曲, 其乡音俚曲还是吸引了一批忠实的观众。

      但是, 观众群体越来越老龄化, 喜欢皮影戏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社会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观念的改变, 使云梦皮影戏所依附的农耕文化和文化空间逐渐萎缩, 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传统的记忆在逐渐淡化, 对云梦皮影戏这种传统文化的延续更是困难另一方面, 云梦皮影艺人老龄化、演出环境简陋剧目陈旧、创新能力不强, 云梦皮影戏逐渐走向落寞, 生存空间日益萎缩对云梦皮影戏的继承与发扬, 要从观众的视角去创新从剧目题材、表现形式、造型特点等方面去探索云梦皮影戏新的发展, 创作出符合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欣赏习惯的现代皮影戏参考文献[1]康保成.中国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中国皮影戏的渊源与地域文化研究[M].郑州:大象出版社, 2011. [2]魏力群.中国皮影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7. [3]关红.中国最美皮影[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2013.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