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
5页2016—2017学年第1学期第1次月考八年级语文试题班级: 姓名: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l20分钟2.温馨提示:答题不紧张,看清题,写好字一、 积累与运用(29分)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门楣(méi) 家醅(pēi) 周匝(zā) 门槛(jiǎn)B.铁铉(xuàn) 苋(xiàn)菜 小钹(bó) 骈(pián)死C.花坞(wù) 面颊( jiá) 食(shí)马者 即物起兴(xìng)D.发怵(chù ) 发怔(zhèng) 羯鼓(xié) 如法炮(pào)制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①.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胜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②.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③.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抑扬顿错,入耳动心,恍如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奏似的。
)④.把当时走街串巷的小贩用以招来顾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形容成管弦乐队 )3.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3分)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现,莫过于对环境危机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当“拯救地球”成为全世界的共同呼声,环境问题便超越了国家、种族、文化和贫富,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天”大问题①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我们的祖先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②只有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才终于懂得了必须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③这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根本性转折4.古诗词填空:(8分)①力尽不知热, 《观刈麦》)② ,人迹板桥霜 《商山早行》)③更深月色半人家, 《月夜》)④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⑤东篱把酒黄昏后, 《醉花阴》)⑥池上碧苔三四点, ,日长飞絮轻。
《破阵子》)⑦ ,村南村北响缫车《浣溪沙》)⑧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 咏梅》)5.名著阅读: (4分) ①《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 ,第三部是 ②《培根随笔》的作者弗兰西斯·培根是 (国家)人,他的一句格言是: 6.综合性学习(8分)学校学生会成员就中学生使用问题展开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下面是调查组同学提供的表格,请你提取信息概括表格内容,并由此写出结论4分) 中学生使用频率调查表 使用年级使用时间初一初二初三每天使用两小时以上27%29%11%每天使用一小时左右35%38%30%每天使用半小时以内38%33%46%除周末平时从不使用0013%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根据以下材料提出相应建议,以减少中学生使用带来的负面影响。
4分)【材料一】有研究显示每天使用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超过一小时,人体生物钟会长期被打乱,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材料二】家人聚餐,孩子们却个个抱着玩,不与家人交流对此,有网友开玩笑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建议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议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25分)(一)端午的鸭蛋(13分)①A.我的家乡是水乡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B.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②C.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7.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2分) 第①段: 第②段: 8.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2分)9.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体现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3分) A处: B处: C处: 10."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中,“吱”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2分)11.文中引用袁枚的文章说明了什么?(2分)12.文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屋檐下游走的光阴(12分) 梁惠娣①“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闲读宋词,陶醉于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的美好乡村生活里,更勾起了我对屋檐的美好记忆②屋檐,是属于故乡、属于童年的③小时候,在故乡的小山村里,住的是泥墙瓦屋顶的老屋,老屋有大大的屋檐,像伞一般守护着我度过快乐的童年④每年的春讯是屋檐下的燕子告诉我的当屋檐下空寂了一冬的燕巢又响起唧唧喳喳的呢喃,当屋檐下露出几只憨憨的黑色小脑袋、当一个个黑色的剪尾划过屋檐,我便知道,春天来了小时候大人告诉我们燕子是益鸟,村里所有人都爱护着燕子,也以燕子在自家的屋檐下筑巢为荣那时候我们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挨着各家房子的屋檐寻觅,寻找有没有燕巢长大后读诗书,读到唐代诗人皇甫冉的《赋得檐燕》:“拂水竞何忙,傍檐如有意翻风去每远,带雨归偏驶令君裁杏梁,更欲年年去以及南朝吴均《山中杂诗》中:“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这些诗句,总能勾起我对屋檐与燕子的阵阵怀想⑤小时候炎热的夏天,我与外祖母在屋檐下纳凉白晃晃的阳光透过屋檐投射到斑驳的泥墙上,光影灵动外祖母躺在一张凉椅上,我趴在她旁边睡觉,她紧紧地握一把葵扇,轻轻地摇扇,摇下凉快和无数童年的故事,摇下缓慢流淌的时光。
锄头、铲子、铁耙子,铁叉子静静地靠在泥墙旁,以标点符号的姿势,记录着农家人的农耕岁月骄傲的大公鸡在屋檐下昂首挺胸地踱着步,发出动人的声音,谦虚的小花猫在墙根旁安静地睡觉……一切如此安详宁静,仿佛一幅静物工笔画⑥屋檐下看雨听雨又是另一番景致下雨的时候,屋外是潮湿的世界,大雨顺着屋檐开始流淌,起先是雨珠子,滴滴答答,一声,两声……雨点像多情女子的巧手,屋檐是古琴,轻轻地弹奏出美妙的琴音;慢慢地,变成了雨线,一条,两条……然后变成了雨帘每每那时,总会看见老母鸡带着一队小鸡在屋檐下躲雨,老母鸡用自己宽大的羽翼保护着小鸡,小鸡在叽叽叫着,老母鸡咯咯咯地回应,声音透着慈爱后来读到唐代诗人王建的《听雨》:“半夜思家睡里愁,雨声落落屋檐头照泥星出依前黑,淹烂庭花不肯休我总会想起童年时在屋檐下看雨听雨的情景,也更氤氲起我想家的情怀⑦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那些年住的老屋,我就越发思念老屋的屋檐在异乡的城市里,林立的高楼大厦是没有屋檐的,“屋檐”变成了我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一个梦于是,每次回老家,我都像在寻找我那快乐的童年,那美好的光阴回到老家,屋檐还在,八十多岁的外祖母依然坐在屋檐下,她对着我慈祥地笑,问我在城里的工作和生活,念叨着我什么时候领个外孙子回来给她瞅瞅。
多年后,我领着女儿再回老家,外祖母已九十多岁,她依然坐在屋檐下,她依然会念叨我的名字,可是她已认不出我了⑧再回首,我童年美好的光阴,在屋檐下静静地游走13.文章围绕“屋檐”,写了哪些童年往事?(3分)14.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4分)(1)分别说说下面句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2分)外祖母躺在一张凉椅上,我趴在她旁边睡觉,她紧紧地握一把葵扇,轻轻地摇扇,摇下凉快和无数童年的故事,摇下缓慢流淌的时光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2分)雨点像多情女子的巧手,屋檐是古琴,轻轻地弹奏出美妙的琴音15.第⑦节作者为什么说“‘屋檐’变成了我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一个梦”?(3分)16.散文的表现手法具有多样性,下列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文章的结尾卒章显志,并与标题、第②节相呼应,写出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B.第⑤节以动衬静,用大公鸡昂首挺胸的踱步与发出的声音来衬托当时的宁静C.①④⑥节引用古诗,增加了文学情味与阅读美感,同时暗示了思乡皆因读诗D.第⑥节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用“滴滴答答”、“叽叽”等拟声词来增强画面感三、古诗文阅读(16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