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九年级文言文总复习精读课文《岳阳楼记》(九上).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60178949
  • 上传时间:2023-09-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8.5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九年级文言文总复习精读课文《岳阳楼记》(九上)作者借描写岳阳楼周围景物,通过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深刻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宏大政治抱负文中表现的那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胸怀,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光辉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品德,不仅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而且将永世长存,光照后人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叙事)着重写滕子京谪守后的政绩,引出作记的原因第二部分:(写景)概括地叙述岳阳楼的风光,写出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用“然则”转到迁客骚人登楼观赏时会引起的不同感情第三部分:(抒情)详细地写出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两段形成鲜明的对比第四部分:(议论)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写了政治家应该具有的胸怀和抱负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用相当多的篇幅记岳阳楼的景色,但写景本身并不是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的,作者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先由叙事入手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记意图。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后,不到一年工夫,就做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里已暗含“不以己悲”的意思,说明他不同于一般的“迁客”这对下文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乃至最后写“古仁人之心”,都具有引发作用,决非闲笔接着承上文“重修岳阳楼”写“岳阳楼之大观”,虽字字皆景语,却又显出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宏伟气度,跟结尾“不以物喜……”一段议论互为表里至“然则北通巫峡”,陡然一转,呈低回之势,用设问带出两个富于特征的画面,每一个画面又都是先写景,后写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极力渲染“迁客骚人”们的悲和喜悲则“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则“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二者虽形态有别,而实质却相同,都是“以物”“以己”而生由此再转入议论,将文势推向高潮,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是完全顺理成章的语言特点:语言简洁凝练,琅琅上口,含意深远又易于诵读比如写巴陵胜状一段,高山和江水本来就是非常雄伟、阔大的景象,作者又在前边用上“衔”“吞”这样的动词,把洞庭湖浩大的气势一下子就烘托出来了而骈句的大量运用则使得语言整齐而富有气势如写景,作者几乎全用骈句写成,使景的特点更加明确而突出但作者在骈句当中也适当穿插使用散句,又使得整句当中有变化,读起来长短交错,抑扬变化,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庆历四年春,滕予京谪( )守( )巴陵郡越( )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 )兴( )乃( )重修岳阳楼,增( )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 )其上属( )予( )作文( )以( )记之( ) 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衔( )远山.吞( )长江浩浩汤汤( ),横( )无际涯( );朝晖( )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前人之述( )备( )矣然则( )北通巫峡,南极( )潇湘,迁客( )骚人( ),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 )异乎? 若夫淫雨( )霏霏( ),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 ),浊浪排( )空;日星隐( )曜( ),山岳潜( )形( );商旅不行,樯( )倾( )楫( )摧( );薄( )暮冥冥( ),虎啸猿啼。

      登斯( )楼也,则有去( )国( )怀乡,忧谗( )畏讥( ),满目萧然( ),感极( )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 )景( )明,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一( )碧万顷( );沙鸥翔集( ),锦鳞( )游泳;岸芷( )汀兰,郁郁( )青青而或长烟( )一( )空( ),皓月( )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壁(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 )神怡( ),宠( )辱偕( )忘,把( )酒临( )风,其喜洋洋( )者矣 嗟夫!予尝( )求( )古仁人( )之心( ),或( )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居( )庙堂( )之高则( )忧( )其民;处江湖( )之远则忧其君。

      是( )进( )亦忧,退( )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 )斯( )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语句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3、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4、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5、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6、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7、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8、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9、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10、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1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3、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14、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15、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2、点明作记缘由的句子是: 3、描写“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是 4、从时间上表现岳阳楼景物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5、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6、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不同在哪里?): 。

      7、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名句是(主旨句): 8、“前人之述备矣”呼应前文哪一句?“前人之述”指的是什么? 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10、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11、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12、“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3、“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的是: 14、“是进亦忧,退亦忧”“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什么 对于“古仁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Υ 15、“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斯人”指什么人?作者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16、文中表示对滕子京的劝勉之意的句子是: 17、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18、距离范仲淹近千年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请阐述你的看法。

      19、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20、《 岳阳楼记》 中写到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我们的当今社会有没有像古仁人那样为了他人或工作,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的人物?请举出一例,并对他(她)的精神作简评.21、下则链接材料与《岳阳楼记》所表现的胸怀抱负有什么内在联系? 【相关链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答: 22、赏析下面的句子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⑵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四、基础练习题 1.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C.微斯人,吾谁与归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用“/”为第五段中划虚线句断句(断三处,不要求加标点)。

      3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3.用原文回答下列习题赞美滕子京政绩的文字是:"前人之述备矣"呼应的句子是:从空间上写洞庭湖胜境的语句是:从时间上表现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作者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在写春天景色是:从听觉写夜景:表明作者写作缘由的句子是:表达范仲淹忧乐观、政治抱负的句子.体现“古仁人之心”、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体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在于劝喻友人的句子是:五、阅读理解问题回答1、“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中,“斯人”具体指哪些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