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如何利用筹策占卦.doc
6页如何利用筹策占卦易经占卦 ◎一、《易经》占卦须知 1.人生有无数的抉择,造成吉凶悔吝如何抉择可保平安?可以趋吉避凶?《易经》提醒人要注意:德行(因为欲望会造成盲点与执著);能力(有能力就有自信);以及智慧(充分运用理性的力量,加上生活经验的配合) 2.在“智慧”方面,占卦可以提供协助所谓的“无有师保,如临父母”,以及“人谋鬼谋,百姓与能”(系辞下) 3.在理性及经验皆无法明确论断时,可以进行占卦首先,要遵守“三不占”原则: ①不诚不占:此乃求教于神明,首重真诚 ②不义不占:不合乎正当性及合理性的问题,不必占问 ③不疑不占:必须是理性难以测度之事 4.提问方法: ①每次一个问题,问题是:现在有一选择,一旦决定则后果如何?譬如小孩可选两个学校,则须分占二次,看其结果何者为宜或者,欲购某屋,占其是否可行?当然,亦可占个人之时运、经商、婚姻、事业、健康、子嗣等 ②同一问题,可以换不同方式来占一旦有了结果,则须过三个月(一季)再占 5.占卦最好在清晨,心思清净,意念集中先拟好问题,准备纸笔拿出筹策,握于手中,心中默念:“假尔泰筮有常,某(自己名字)今以某事,未知可否爰质所疑于神之灵,吉凶、得失、悔吝、忧虞,唯尔有神,尚明告之。
6.然后依占卦步骤,仔细进行◎二、《易经》占卦方法 《系辞传》上.10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闺,故再扐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说明:筮者准备五十根蓍草(今之筹策),取出一根,横放在正前方,代表“太极”,在整个运算过程中保持不动真正进行运算的,是为四十有九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第一次运算: 1.任意分四十九根为两组,甲与乙分而为二以象两) 2.从甲组中取出一根,放置于左手二指之间挂一以象三) 3.甲组以四除之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4.甲组所余之数,为一或二或三或四,(若无余数,则取出四根)将此余数也放置于左手二指之间归奇于扐以象闺) 5.乙组以四除之再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6.乙组所余之数,为一或二或三或四,将此余数也放置于左手二指之间 7.将左手二指之间所得之根数置于左斜上角所余者为四十四根或四十根 第二次运算: 1.将所余之四十四根或四十根,任意分为甲乙两组 2.重复第一次运算中的 2-7,将左手二指之间所得之根数置于左斜上角,但勿与前次的重叠。
此时余数应为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 第三次运算: 1.将第二次运算所余之数,任意分为甲乙两组 2.重复第一次运算中的 2-7,将左手二指之间所得之根数置于左斜上角,但勿与前两次的重叠此时余数应为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 3.最后留在桌上的余数以四除之,得到九或八或七或六九与七为阳爻,八与六为阴爻 经过以上三次运算得到初爻,知其为阴爻或阳爻,并且记下数字(九或八或七或六),如此,再“重复”五次,得到由下往上的五爻六爻共需十八次运算,是为“十有八变而成卦”所形成的卦是为“本卦”九为老阳,七为少阳;六为老阴,八为少阴老阳为夏季,老阴为冬季;少阳为春季,少阴为秋季)九、六为可变之爻;七、八为不变之爻经过九由阳变阴与六由阴变阳,再形成“之卦”本卦与之卦配合,提供所占之事的线索◎三、《易经》解卦参考 1.请遵守“三不占”原则:不诚不占,不义不占,不疑不占 2.解卦步骤: ①针对所占问之事,本卦代表当前的处境,之卦(之,往也)代表未来的趋势要配合心中的疑惑,详细思考两卦的卦辞含义,以求得到启发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②六爻皆不变者,只有本卦而无之卦,则参考本卦卦辞 ③一爻变者,则参考本卦变爻的爻辞。
④二爻变者,则参考本卦二个变爻的爻辞,但以上爻为主 ⑤三爻变者,则参考本卦及之卦的卦辞,但以本卦为主 ⑥四爻变者,则参考之卦中二不变之爻的爻辞,但以下爻为主 ⑦五爻变者,则参考之卦中不变之爻的爻辞 ⑧六爻皆变者,则参考之卦卦辞 3.以上 2-8,主要参考朱熹《易学启蒙》之说,但不可忽略解卦所需要的生活经验,以及个人主观的能动力量 4.对同一问题,至少隔三个月再占请记住荀子所云:“善为易者不占懂《易经》的人要努力经由理性思维与德行修养而主导自己的命运◎四、数字卦的占法 1.心中对某事有所疑惑,此时“随机”想到三组三位数字,随手写下来 2.第一组三位数以 8 除之,视其余数,可形成下卦若除尽,则余数为 8)第二组三位数以 8 除之,视其余数,可形成上卦若除尽,则余数为 8)第三组三位数以 6 除之,视其余数,即是变爻若除尽,则余数为 6) 3.前两组的余数所针对的是先天八卦的数字:乾 1,兑 2,离 3,震 4,巽 5,坎 6,艮7,坤 8 4.确定为某卦之后,再看变爻何在,即可翻查“解卦手册” 5.请注意,数字卦可用于较简单的小事人生大事请用筹策占卦 ◎五、念念有词 古人占卦之前,为了表示诚意,还需默念一小段祷词,原文是: “假尔泰筮有常,某(自己名字)今以某事(想要占问之事),未知可否。
爰质所疑于神之灵,吉凶、得失、悔吝、忧虞,惟尔有神,尚明告之 意思是:希望凭借伟大占筮所拥有的恒常法则,某现在正在考虑某事,不知可不可行因此特地将自己的疑惑拿来请教神明的灵验智慧,有关此事的吉与凶,得与失,懊恼与困难,担心与宽心,都希望占筮的神奇功能可以明白告诉我结果 今天我们占卦时是否需要背诵这段话呢?其实只要记得大意就可以了如果太过于坚持这样的字句,未免有些形式主义了我的做法是:让自己心思安静下来,存想所要占问之事约一分钟,再向占筮之神请求指导,然后进行占卦用筹策或数字占卦时皆是如此 占卦结果出来之后,还有一大挑战,那就是“如何解卦?”这里涉及对《易经》文本的研究以及个人直觉所得的灵感换言之,占卦不是算命所谓的铁口直断,而是要求我们运用理智去明白自己的处境与相关位置,然后以合情合理的态度去调整自己的想法◎六、占卦三不 “不诚不占,不义不占,不疑不占”,这是三不占的原则 何谓不诚不占?占卦是心中有疑惑,再诚恳请教鬼神之事此处所说的鬼神,泛指祖先之灵而言祖先没有不关照子孙的,但子孙首先必须诚心由于《易经》的重点在于提醒人培养“德行、能力、智慧”,而占卦是特别针对智慧而做的设计至于这是否涉及迷信的问题,将来再作深入的讨论。
何谓不义不占?你所提的问题必须合乎“正当性”,因此明知一事为错而去占问,将徒劳无功当然,别人未曾委托的事,你不该问;有关别人的私事,你也不必问出于真诚又合乎道义,占卦结果才会“如响斯应” 那么,何谓不疑不占?有些问题依常理常情即可决定其结果,又何必占问?譬如一个学生不用功,你占他考试成绩好坏,不是多此一举吗?真正的疑问依然很多,譬如我想知道自己的“时运”,想知道某项投资是否有利,想知道某次旅行是否平安,想知道亲友生病是否很快痊愈,等等 谨守“三不占”的原则之后,就可以放心使用占卦来帮助自己做选择了占卦容易而解卦困难,这一点永远是我们面对的挑战 ◎七、不诚不占 有一部电影,取名“非诚勿扰”,意在提醒人们:如果没有诚心,连交朋友也办不到那么,占卦之事呢? 《易经》系辞传谈到占卦时,有两句话值得注意:一是“无有师保,如临父母”,二是“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先说第一句话人到一定年纪(如四、五十岁)以后,往往既没有老师也没有保护者(无有师保),这时遇到重大的疑难该怎么办?占卦使人好像面对自己的父母(如临父母),可以得到用心良苦的建议这是我们智慧上的父母父母无不爱护子女,子女何不诚心信赖呢? 再看第二句话。
占卦是人在想办法,同时也拜托鬼神一起出主意古人相信“人死为鬼”,这里所说的“鬼”就泛指祖先之灵而言鬼神不受身体及时空的限制,所以可以预知未来百姓学会了占卦,就可以预知未来百姓学会了占卦,就可以“与能”,一起来展现这种特殊能力 古人采取正式的筹策占卦时,往往选在清晨心思清净、洗净手脸之后;若在白日,有的还会先斋戒沐浴这些都是为了表示诚意我们平常向父母、长辈、老师、各种专家请教时,不是也需心怀诚意吗?这种诚意完全排除了心存侥幸的迷信或算命心态◎八、不义不占 二○○七年九月,金融危机即将出现之前,全球股市还是一片荣景当时有三个朋友同时占问买卖股票之事,得到的结果都是不好我缺乏警觉心,没有卖出自己手中的一些股票后面的发展是戏剧性的,难免让人懊恼 我买卖股票从不占卦,因为我觉得这有点“胜之不武”占卦“三不”中,有“不义不占”,这到底要如何界定呢? “义”有“适宜、适当、正当”之意其中又以“正当”最为明确我们小时候背诵过一句话:“义是正正当当的行为所言极是 那么,“不义”包含哪些事呢?像违法乱纪、伤风败俗当然在内,像损人利己、探查隐私也在其中至于买卖股票、投资理财,其实不算什么不义,只是不宜全凭占卦决定。
曾有一位朋友占问股票,认为有利可图,但是关于何时买何时卖,反而是个问题如果连这个也要占卦,不是接近迷信了吗? 我在本书中,对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都做了扼要解说,分由“时运、财运、家宅、身体”四方面加以回答意思是:这些都是适宜占问之事其中以时运最重要,这是不言可喻的而家宅也包含婚姻在内现代人最常问的感情问题,目前也只能引申说个大概◎九、不疑不占 在古代,占卦是领导阶层所关心的他们统治百姓,在决策时该怎么考虑呢? 《尚书·洪范》提及:天子若有重大疑问,要征询五方面的意见一,“谋及乃心”,君王要自己用心思考该怎么办二,“谋及卿士”,要与各部门的主管官员商量三,“谋及庶人”,要知道众多百姓的想法是什么四,“谋及卜筮”卜是龟卜,用龟壳占卜;筮是用蓍草占卜,亦即《易经》的占卦由于卜与筮是两种方法,所以以上共有五方面要征询意见 在决定时,还须看是针对什么问题,如内政、外交、国防与战争、农耕与收成、迁都、君王健康等等不同问题要参考不同的意见组合这真是十分理性的办法 我们今天占卦时,别忘了原本我们就有各种以理性来思索的管道因此,凡是涉及专业问题,不妨先向专家请教人生的疑难,不妨先向长辈或相关的人请教。
孔子谈到交友,分为四个层次“可与共学,可与适道,可与立,可与权”其中最难得的是“可与权”,就是可以同他一起商量(权衡轻重)的朋友 这些都尝试过了,还是没有把握,这时就合乎“不疑不占”的要求,而可以诚心占卦,并且由之得到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