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016.临高人偶戏演出习俗.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8242696
  • 上传时间:2017-11-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4.1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临高人偶戏演出习俗临高人偶戏亦称临高木偶戏、临高佛子对戏,是用临高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乃是我国木偶艺术园地里稀有的剧种,堪称“世界少有,中国一绝”它的艺术特点是人偶同演表演者化装登台,手擎木偶,唱念做打,均与所指的木偶同演个角色,时而操纵木偶演戏,时而以演员的表情补充木偶表演之不足,从古至今,自成一派它的唱腔以“啊罗哈”板和“朗叹”板为主,优美动听,自由活泼富有地方色彩206 年 6 月,临高人偶戏被国务院正式列入第—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元明时期,木偶戏从大陆传入海南岛后很快在临高繁衍发展在临高县,民间的驱魔逐妖、去病除灾除灾、祀神还愿等活动,多请木偶参与这种开始纯为祭神的活动经过后来历代的发展逐渐成为人们借以嬉乐的方式2006 年 6月,临高人偶戏获批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临高自古以来,俗喜神道明清时期,演戏酬神之风隆盛尤更墟镇乡村多演包场戏,或则由财主、豪绅、族长集资,或则由乡民“凑钱”聘请戏班,演上三五天,作酬神祭祀之举此风历代相传,因承沿袭,故戏班出演,与酬神祀典活动息息相关清末至“中华民国”年间,旧时习俗已有不少被革除,但广大乡村,演戏酬神,仍袭旧规19919 年“五四”运动后,演文明戏的剧团,一般少做焚香祭祀之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旧习,烧香拜神活动,渐为人们所不齿,加之剧团演出均为营业性质所制约,包场演戏酬神,大为收敛近三十余年,农村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各种庙会、节庆活动,渐又复兴,演戏活动在各地乡村逐渐增加 旧时戏班,受民间习俗的影响,其组班、开台、演出等,都有较严格的班规和禁忌由于戏班多由个人出资自行组建,为了便于团结伶工和约束其散懒性,保证戏班演出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维护戏班的声誉,他们各自也有种种忌讳和规定民国之后,一些由艺人组织的戏班(兄弟班、业余戏班)其班规和禁忌相对不太严格;“五四”运动后,以青年学生为主组建的文明戏剧团,也无太多的禁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改戏、改人、改制,废除班主制,戏班相继改制成民营、国营剧团,旧时习俗也随之革除 1.神诞戏临高乡村盛行演“关帝诞”“土地诞”、“谷神诞”、“冼太夫人诞”等“神诞”戏每到演神诞戏,家家户户杀鸡宰鸭,款待远道而来的亲戚朋友;公庙里香烟弥漫,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拜公敬神,抽签算命;摊贩云集,鸡饭、汤面、炒粉、明火粥等各种小食应有尽有,各种各样的叫卖声此起彼落;公庙前锣鼓喧天鞭炮不断,热闹非凡;连续几天,演戏酬神,借以娱人有些地方,请来二三棚戏班,作对台竞技,以增加气氛。

      此习俗相沿至今,每到“公期”、“婆期”必请剧团演戏,助兴作乐,酬神娱人 2.公期组班根据临高的各种俗例,节日、军坡公期婆期等节期,各地都争相聘请戏班演戏因此,戏班的演出活动频繁不断,每年至少有四分之三以上时间都有戏演一般地说,农历正月至九月,是组班演戏期,艺人称为“戏春”;农历十月至十二月,一般没有戏演,加上这一时期下雨较多,是“雨水春”,为散班停演期俟来年正月的初三至初五,班主才另行组班演戏3.缚戏也称“缚班”各地聘请戏班演戏,不说“订戏”、“请戏”,都说“缚戏”或“缚班”意即“缚住”“走不了”,一定会有戏班来本地演戏,口彩较好因此,民间及戏班内的人,都说“缚戏”至今仍沿此说缚戏,有缚戏关约(也称关书)系缚戏方首事与戏班班主签订的合同书,内容大致如下:我班定干×年×月×日至×月×日,在×县×村(镇)演戏×场,每场戏金××元,共计××元已交来缚戏金××元,余下于演戏时付清除因风雨或其他重要事故不能如期到达该地演出外,我班绝对依约演出,如有违约,罚戏班赔偿台金××元另,我班正生×××,正旦×××等如不依约参加演出,也罚款××元恐口言无凭,立此合约为据××班班主××X(押)×年×月×日4.演出时间过去多演“通宵戏”,戏班于未时打锣(俗称冷锣),申时打鼓(俗称冷鼓),酉时开演,直至天亮。

      约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人偶戏的演出,演出时间则是:日间唱武戏,下午三时左右开演,晚上九时左右结束稍事休息一个时后,约十时许开演文戏,直至翌日早晨散场5.排八仙 即《蟠桃宴入》,《蟠桃会》或《八仙贺寿》,系戏班于演正戏”之前所演的“开锣”戏排八仙”有大、中、小之分,均用官话(中州音,即读古文的语音)念大字、唱小曲和道白,其间偶尔夹杂一些土音土话(临高方言)至今,临高人偶戏班在神诞节期演出排八仙,仍沿用官话,排大八仙是,先由上、中、下八仙依辈次上场上八仙人物为:东方朔,穿戴红色袍冠,手握太阳镜;李大仙,穿戴黑色道袍冠,手执八卦;王禅,穿戴黑色佛士衬袍,手握佛经;王敖,穿戴白灰色衫袍,手拿书本,穷书生扮相;孙膑,穿戴绒绣小甲,手拿兵书;二郎爷,三只眼,穿戴绒绣盔,手执长斧;小白猿,穿白色猴服,手抱仙桃;陈搏,穿戴黑色袍帽,隐士打扮,手势琴槌中八仙人物为:曹国舅,穿戴红色袍冠,手托木盒;张果老,穿戴宰相冠袍,手执朝笏;汉钟离,穿戴绒绣袍冠,手握一卷表文;李铁拐,穿戴黑色衫帽,手拿黑色木拐;吕洞宾,光秃头,后脑有长发,着黑色长衫露出胸、肚,手提葫芦;韩湘子,着灰色衫袍,留长发手拿笛子;蓝采和,头扎角鬃,后系一线尾子,穿蓝色男大衿衫袍,手提花篮;何仙姑,头扎结鬃,后有长辫子,穿花斑色女衫裤,手端仙桃。

      下八仙人物为:罗圣祖,穿戴黑色道袍帽,手托大印;张千,穿戴灰色道袍帽,手牵一串金钱和笔;鲁班,着黑色大衿短袍长裤,头结黑巾,手执长尺;刘海,光头、背笠,着黑色短衫、长裤,手握大斧;杜康,头戴日字巾帽身着白袍,手拿一条竹枝;南极子,留长辫,着灰色衬袍,手执太极图一块;梅花童子,留鬓结,着花色短衫长裤,手拿一枝梅花;刘伶,戴黑色中纱帽,着黑袍,手执酒壶一个最后,是仙女及王母娘娘上场上场后,上、中、下八仙依角色个性特征表演程式,意即赴蟠桃盛会,为王母娘娘贺寿,场面极其壮观因上八仙不下凡界,只在天上活动,故排位立于八立于八仙桌上;中八仙既能上天,也可下凡界活动,故居中立于椅上;下八仙不能上天也不能游于半空,只能在人间活动,故站在前排台面众神上场后有一段类似快板(白板)的念白:“初一十五天门开,奉玉帝旨下凡来,下界巡查,四大部洲今有××处(地名)××班搭了戏台一座,前五里听着后五里听着,左五里听着,右五里听着,中五里听着,五五二十五里听着,不准冤鬼在此作恶,若有冤鬼在此作乱,打下丰都地狱,万世不得超生……”接着,有一演员扮哪吒上台亮相念:“手执钢鞭架火轮,三十六路我为尊然后边舞边念:“前一鞭风调雨顺,后一鞭五谷丰登,左一鞭国泰民安,右—鞭众老少个个平安,中一鞭众子弟个个平安。

      众演员:“个个平安”)哪吒念完下台张果老、吕洞宾念:“东阁寿筵开”,曹国舅、汉钟离念:“西方进寿来”,李铁拐、韩湘子念:“南山仙子老”,何仙姑、蓝采和念:“北斗上天台”最后,台上众人同拜天地,集体亮相排中小八仙,只有中八仙及王母娘娘、两位仙女共十一个人物上场排八仙后,根据缚戏方的要求,往往加演《仙姬送子》—折同样用官话演唱、念白,唱大字、曲牌,偶尔也加插一段昆曲、杂调,且有加尾三字帮腔6.撒宝钱此举多在演出开锣戏“排八仙”,后由曹国舅一人从手托木盒中取出事先备好的铜钱、大米,走向台口和左右两边台角,向观众撒去,意为八仙给天下臣民赐以财富台下众人,纷纷抢拾拾得米粒者,用红纸包好,藏于米缸之中,意谓五谷丰登,炊烟不断;抢得铜钱者,用红线串起,给儿童悬挂于颈上,表示保佑平安,无病无灾7.三报锣也称“三通锣”每天演戏前必敲第一通,于下午二时许,“咣”、“咣”、“咣”,一声一声地敲,意在告晓四方,戏班已到,今晚有戏看,望村民做好看戏的准备,同时,通知戏班伶工,登台准备,装置舞台;第二通,于三时前敲,“咣咣”、“咣咣”,每两声为一组,意在催促演员到场化妆,好演出准备;第三通,三时左右敲,往往是锣、鼓、钹配合击打,一来通知尚未到场的演员速速前来准备,通知乐手到场调弦对调和通知观众赶快进场,二来向观众亮班底、鼓师将熟悉的锣鼓谱亮出,谓之“操台锣鼓”。

      8.跳加冠此节目主要为庆贺某地官员晋升新官上任,财主、豪绅请戏,或科考获中后请戏及民间婚庆、贺寿等请戏而演,往往安排在“排八仙”后,其演出形式,用牌子吹奏,锣鼓加念白开场后,中八仙依辈出场,或两人为一组,或八仙齐舞,口念“某某某大人加官晋爵”、“某某某商行财源源广进”、“某某某老爷太太寿比南山”、“某某某先生金榜题名”等等贺语,边念白边做表演程式完后,八仙走向台口,向观众展示事先写成的贺词条幅如“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官清民乐”、“五谷丰登”、“父严子孝”、“喜结连理”、“夫慧妻贤”、“兄友弟恭”、“朋信友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子孙满堂”、“富贵绵长”、“禄位高升”、“三元及第”、“神欢人乐”等等,视对象而现受祝贺者,要向戏班赠送红封和礼品以示谢意9.祭新台未曾演过戏的新戏台,首演晚上,开演之前,村民必杀一只小公鸡以血蘸祭舞台的四根台柱,并焚香祈祷,敬奉游神,以保佑演出顺利10 赠彩送联凡戏班上演的剧目内容符合广大观众或某个人的意愿,伶人的唱演技艺精湛,有过人之处,塑造的角色栩栩如生,令人回味,或鼓师、乐师的伴奏有突出的特技、特点者,不仅村民主动燃放鞭炮,以示嘉赞,还会得到缚戏首事、富豪商家、官吏名流、观众等赠予的彩锦、彩联、匾额,甚至银牌、金牌等礼品,以示嘉奖和鼓励。

      于是,班中的主演者、班主、开戏师爷都争相竞编、竞演好戏,以获取彩礼,成为一种策励戏班争演好戏的习惯有些班主为提高戏班声誉,天天善言告诫伶工编演好戏,多夺彩礼,成为常规特别是名伶,一来为了提高知名度,争取更多的观众,二来为了显耀,提高身份,获取更高的戏金,而勤练技艺,演戏时也非常认真、落力彩锦、彩联的内容丰富,贺词有“惟妙惟肖”、“声色宜人”、“武冠五洲”、“关羽再现”、“美哉活孟德”、“文雅武生”、“梨园之秀”、“武坛一生”、“高声醒嫦娥、微音入龙宫”、“今世观音”、“声情练达”、“滑稽丑王”、“民主主中华,五族共和乐”等等此习俗一直相沿至今凡剧团演出成功,或演员表演出色,也会得到观众赠送的彩旗11.戏台坐向搭架戏台一般不得向北,且戏台应对着村口或者对着神庙据说,若不如此,则神灵不同意,要降罪村民12.对台戏在演神诞戏时,一些地方喜作对台戏,以添热闹唱对台戏,缚戏首事须事先征得戏班双方(或多方)的同意一般地说,业余戏班须先让专业戏班开锣演戏后,自己才能开锣演戏,否则观众要喝倒彩,甚至将杂物扔上台而中小型班社须让大型班社先开锣若是两棚艺术力量不相上下的戏班,则要看哪个班“辈分”高,就由哪个班先开锣,不得乱了规矩。

      开演前,“辈分”低的班社,要到“辈分”高的班社驻地去拜会、请教;演出结束后,也得在“辈分”高的戏班散离舞台后,自己方可离开若是两个艺术力量不相上下的戏班作对台竞技,则看哪个戏班的剧目内容更符合观众的口味,剧情更生动、更吸引观众,观众则会拥向其剧场,并连续不断地燃放鞭炮,还赠送匾联、彩幅银牌等礼品,表示祝贺若是琼剧班社与木偶戏班同在一地演出,不论琼剧班社的名气多大,辈分多高,必须让木偶戏先开锣相见时,琼剧戏班要称木偶戏班为师傅、师兄;琼剧艺人要给木偶戏艺人让座,端茶水;同在一处用膳,必须由木偶戏艺人先起筷子,琼剧艺人才能端饭碗相传,海南是先有傀儡戏(木偶戏)后有人戏(士戏),所谓先到者为尊,琼剧班社及艺人必须尊重人偶戏班和艺人13.收妖系“正戏”演出结束后,紧接着加演的与剧情完全无关的节目有角色二人,一扮妖魔鬼怪;一扮神道,挂髯口神道从后台驱赶妖怪出场后,跑圆场,然后做械斗状,经过几个回合,妖怪终于不敌,被神道所杀,意谓妖魔已经除掉此处从此太平14.讨吃戏班饭戏班到乡村演出,伶工开膳时,村中妇女们常带着小孩来乞讨“戏班饭”,不问数量多少,能有一点就心满意足据称,戏班走南闯北,适应性强,台上红脸、白脸都能唱演,天赋甚高,小孩吃了“戏班饭”,就会聪明伶俐,身体健康,故此习俗沿袭至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