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唑啉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docx
2页咪唑啉安全技术说明书咪唑啉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志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志 化学品中文名称:咪唑啉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间二氮杂环戊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Imidazolidine 分子式:C3H6N2 分子量:72.109 第二部分:成分第二部分:成分/ /组成信息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 含量:90% CAS NO: 504-74-5 第三部分:危险品概述第三部分:危险品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基本无毒其浓溶液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目前,未见职业中毒报道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 入: 食 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征: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 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 泄漏: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 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 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 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治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治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 MAC:-- 最高容许浓度:前苏联 MAC: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第九部分:理化特征第九部分:理化特征 外观与性状: 棕红色液体体 Ph 值:8-9 凝点(℃): -8 相对密度(水=1): 0.96-1.00 溶解性:溶于水、醇。
主要用途:用作防腐蚀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 避免接触的条件: 禁配物:强氧化剂、强酸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其它有害作用: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理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理 废弃处置方法:用安全掩埋法处置在能利用的地方重复使用容器或在规定场所掩埋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无资料 UN 编号:无资料 包装标志:无资料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 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 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344 号)《危险货物品名表》 (GB12268-2005)《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 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