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洲水稻新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ppt

145页
  • 卖家[上传人]:好**
  • 文档编号:106067742
  • 上传时间:2019-10-1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61.39MB
  • / 14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水稻主推新品种 及高产栽培主推技术发展趋势,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陈 大 洲 2013年12月12日,主讲内容: 一、水稻育种与栽培研究动态 二、水稻生产发展动态 三、主推新品种介绍 四、种子的相关知识 五、水稻高产栽培主推技术,世界著名育种家—杂交水稻之父,,,--- - - -----1982-2003年以“珍汕97A”配组的杂交稻累计推广面积为18.744亿亩,占全国种植杂交稻总面积的47.59%汕优63是我国杂交稻大王品种,最高年份推广8000余万亩,占杂交稻总面积35.6%谢华安院士,颜龙安院士,颜龙安院士,一、水稻育种与栽培研究动态,(一)、水稻育种研究动态 自解放后,我国的水稻新品种有几次创新呢? 应该说是3次:第一次是1950年-1959年开始了农家品种的整理、鉴定与高秆品种的改良工作,成效显著 评选出的外观美、油分多、食味佳,成为空中飞行员指定的食用的优质晚籼“油粘子”; 当时,早稻大面积推广的“莲塘早3号”是从“莲塘早”中系选出来的南特号”是解放前从农家品种“波阳早”选育出来的变异单穗后经我省农业院系统选育成的高秆早籼早熟丰产籼稻王牌品种 第二次是1960年-1973年进入了矮化育种时期。

      1956年广东省潮阳县农民洪春利、洪群英从“南特16号”选育出我国第一个矮秆良种“矮脚南特号”我们省在1967-1968年选育成矮秆早籼“6044”和“7055”等全国著名的矮秆品种三矮一密”品种推广,即广陆矮,矮珍珠,矮密早及密的红第三次是我国杂交水稻配套成功,1973年-1995年,以杂交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首的中国科学家,从1964年起,他开始寻找水稻天然不育株1970年在海南崖县南红农场的水沟边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简称野败),通过野败株的利用,选育出了珍汕97A,配置出了汕优2号、汕优64、46、63等 第四次是我国超级稻的成功1996年-现在1996年沈阳农大杨守仁教授等人给国务院有关领导人写信,建议开展中国超级稻研究,得到了批示农业部立项进行了超级稻育种研究2005年-2013年认定超级稻117个,目前在生产上推广101个,退出超级稻冠名的有16个江西有8个超级稻,其中早稻5个、晚稻2个 籼粳育种与新基因的育种,目前籼粳杂交稻育种,如甬优系列的杂交稻,甬优8号、9号、12号、15号等新基因有IPA1、DepA1、sb1,还有转基因二)、水稻栽培技术研究动态,近年来,水稻栽培技术研究为推动我国水稻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推广稻作技术水平和增加稻农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国粮食取得了“十连丰”,良种、良法、良制等配套技术的应用较好,党的扶农政策好,天老爷帮了忙,农业增产增收是来之不易 1、 国内水稻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高产栽培理论研究,主要是合理群体结构,提高单位叶面积与水稻群体的物质生产效率;硅的使用等高产栽培主要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超级稻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制作模式图,制定相应技术规程;南方低产田产量提升技术,技术集成,如秸秆快速腐熟技术,酸度调节技术,水旱轮作技术,培肥地力技术 (2)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 大棚育秧技术,如何达到“快、齐、匀、壮”的工艺技术要求;农机与农艺融合技术 如何解决用种量过多的问题,插秧机行距的问题,双季稻机械插秧密度过低,研制机械精量播种,,,(3)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确定最佳的播种期,肥 水管理等 (4)超级再生稻种植技术 四川、福建、云南、贵州、江西等应用推广,大大提高种稻效益 (5)抗逆境栽培技术 高温灾害、低温灾害、干旱灾害、洪涝灾害 2、国外水稻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肥水高效利用 干湿交替、旱作技术、田埂堵漏方法, (2)水稻直播栽培 节水12-35%,甲烷排放量减少6-92%,省工稻作模式, (3)水稻耐逆栽培 高温、低温、干旱、洪涝等,二、水稻生产发展动态,(一)世界水稻生产 1、稻作生产 世界水稻生产分布比较广泛,总水稻种植面积16148.8万公顷。

      种植1000万公顷以上的国家有5个,印度是世界上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其生产面积4296万公顷,其次是我国3010万公顷,第三为印度尼西亚1311万公顷,第四是泰国1163万公顷,第五是孟加拉国1162万公顷 水稻种植面积100万公顷以上国家有13个,如缅甸、越南、菲律宾、柬埔寨、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日本、尼泊尔、美国、马达加斯达、斯里兰卡和坦桑尼亚2、水稻产量 水稻生产是世界最重的粮食生产,在波动中不断增长,总体向上发展的态势十分明显按照1961-1963年三年平均计算,世界水稻产量22974万吨,2009-2011年三年平均计算,水稻产量提高到70299万吨,年均增加965万吨,年递增2.36% 3、单产变化 按单位面积计算水稻产量,世界水稻单产总体上在较大波动中不断提高按照1961-1963年三年平均计算,世界水稻单产为每公顷1941公斤,按2009-2011年三年平均计算,单产提高到4353公斤,年均增加49公斤,年递增1.7%,总体呈波浪式上升二)中国水稻生产,1、稻作生产 从北到南跨度很大,适宜种植的地区十分广泛,我国稻作面积大现在水稻总面积为3020万公顷。

      双季稻种植面积经历了两个明显的大波动周期,早稻面积由1949年690万公顷上升到1976年最高1301万公顷,2003年下降到559万公顷,成为历史最低,近年有所恢复,晚稻面积与早稻面积极为类似历史上中稻面积最高是1956年1721万公顷,1965年下降到868万公顷,1992年上升到1417万公顷,2011年上升到1810万公顷,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全国有13个粮食生产主产区,黑龙江、湖南、江西、四川、江苏、广东、吉林、广西、湖北、安徽、浙江、海南、河南2、水稻产量 在过去50年间,我国水稻产量在波动中向上发展、总体上不断增长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稻生产国家之一,在波动中不断增长,总体向上发展的态势十分明显按照1961-1963年三年平均计算,水稻产量6611万吨,2008-2010年三年平均计算,水稻产量提高到19573万吨,年均增加270万吨,年递增2.34% 3、单产变化 我国的水稻单产在较小的波动和阶段性变化中不断提高,但总体水平处于世界列按照1961-1963年三年平均计算,水稻单产为2377公斤/公顷,按照2008-2010年三年平均计算,单产为6561公斤/公顷,年均提高87公斤,年递增率2.18%。

      三)江西省的水稻生产 1、水稻生产 水稻种植面积,2010年4976.6万亩,平均亩产391.9公斤,总产1950.1万吨 早稻2076.45万亩,单产378.4公斤 中稻602.25万亩,单产442.14公斤 晚稻2297.85万亩,单产390.88公斤,三、主推新品种介绍,(一) 、水稻新品种审定情况 1、新品种审定 2011年全国科研和种业企业等育成400多个水稻新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 其中国家审定29个新品种中,三系杂交籼稻18个,二系杂交籼稻6个,三系杂交粳稻1个,常规粳稻3个,籼稻1个 优质稻近50%,(5个国标2级,9个国标3级);育成品种中75%为杂交稻,25%为常规稻 从育种者来看,60%的品种由科研单位育成,40%的品种由种业公司育成 从育成品种结构来看,杂交稻以三系为主,两系发展较快;南方籼稻,北方粳稻的格局2、超级稻认定与示范推广 2013年农业部认定超级稻品种13个,其中常规粳稻4个,籼稻1个;三系杂交稻5个,两系1个 退出冠名超级稻7个 本年度超级稻是:龙粳30、松粳15号、镇稻11、稻4227、宁稻4号、中早39、Y两优087、天优3618、天优华占、中9优8012、H优518、甬优15。

      上述超级稻均为晚稻类型的品种,没有早稻类型品种,双季超级稻的认定难度较大,主要在于生育期短,要达到超级稻的产量水平,不容易二)、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情况 超级稻示范推广:全国达到20%(江西18%左右),总面积1.2多亿亩(1000万亩左右)农业部组织验收,早稻600公斤,连作晚稻680公斤,单季晚稻超800公斤(江西早稻500-550公斤,晚稻550-600公斤,种稻600-650公斤) 2011年湖南隆回Y两优2号百亩验收平均亩产926.6公斤,2013年为988余公斤;浙江宁波鄞州区洞桥镇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912.7公斤,再创浙江农业吉尼斯晚稻亩产和百亩方亩产记录据2010年统计,超级稻推广面积有36个超过100万亩,11个超过300万亩 超级稻推广分布与比例(见下表),,,,超级稻推广与分布比例(2006-2010年) 地区 推广面积(万亩) 占该地区水稻种植(%) 东北稻区 7876 28.9 长江下游稻区 9587 23.5 长江中游稻区 11793 16.7 西南稻区 5837 17.4 华南稻区 6303 16.7 全国 41396 20.2,,,,,,,Y优1号,,(三)、主推品种介绍,1、甬优系列杂交稻新品种 (1)、 中稻品种:甬优15(浙审稻2012017),浙江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选育成。

      主要特点:感光、生育期138.7天、偏籼型、特大穗、着粒希、茎秆粗壮,落色好、抗倒、品质国标3级产量水平比较,亩产平均亩产597.1公斤,最高亩产602.4公斤,比两优培九增产9.7%.穗颈瘟6.5级,损失率2.4%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3级和4级2)甬优12品种 省推广总站引进试验的效果很好,最高亩产800公斤以下,各试验示范点表现均好 该组合在浙江新昌县农业局孙永飞对甬优12最高单产突破1000kg/667m2的评议: 2008年亩产800公斤,2009年亩产879公斤,2011年突破亩产900公斤,2012年突破亩产1000公斤 思想认识有待转变:一是有人认为甬优产量高,生育期长,会影响连作物,如麦稻二熟种植但有缓解劳力紧张,种一季收获二季产量二是有人说产量高,化肥用量过大,成本过高,也影响生态环境但应该是产量高吸肥多,那有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在中等肥力,一般施肥,产量水平也高如参加区试三是有人认为粳稻米不适合人们消费需要事实上,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不少人喜欢粳米,不是大问题3)甬优5549新品种 在上高县新界镇桐山村种植,6月20日播种,全生育期125天,11月4日测产,收割2块田,一块田亩产620公斤,一块田亩产546公斤。

      在施肥方法上改变一点,产量增加30-50公斤 特征特性:生育期适中,结实率高,穗大粒多,落色好,田间抗性较好 (4)甬优1640新品种,浙江审定(2013023) 2010-2012年省区试,亩产523.3-569.4公斤,分别增产14%、19.8%,全生育期124.6天,比对照长1.5天抗性鉴定,叶瘟2.7级,穗瘟1.5级,品质部颁3-4级5)、甬优538新品种(浙审稻2013022),产量表现:2011年单季杂交粳稻区试,2011年区试平亩产720.6公斤,比对照增产29.5%,达极显著;2012年平均亩产716.2公斤,比对照增产23.3%,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55.0公斤,比对照增产29.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53.5天,株高适中,颖尖无色,茎秆粗壮,有顶芒,穗大粒多289.2粒,实粒239.2粒,结实84.9%,中感穗颈瘟,品质为部颁4级 该品种比甬优8号、9、12都好,容易高产,值得我们注意推广的新品种该品种是浙江盛,(6)甬优17号产量与特征特性: 2009年单季杂交晚稻区试,平均亩产655.8公斤,比对照秀水09,比对照增产39.5%;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