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doc
3页《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 刘明岩一、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报告文学家吴刚的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本文是历史教训的总结,报告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前车之鉴昭示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一个战略重点,就是必须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因而,本文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传达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教材的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二、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识记生字词的音形义,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2、找出对比、拟人、排比等 修辞手法并说出其作用。
3、知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2、能力与过程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吸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拟人、排比等方法的作用 罗布泊消逝的原因难点:修辞手法的作用四、学法分析:我班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受益者,接受的是新课程理念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他们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的学习节奏和特点,基本学会了一点学习初中语文的方法我们的学生都来自农村且都是住宿生,受外在条件的限制,对查找和收集资料有一定困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圈点勾画式、合作探究式、品读的方法、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协作、整理、迁移知识的能力五、教法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自读课的特点,我用一课时完成,我确定的教法是:兴趣诱导法,朗读式,指导点拔法,探究式教学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随机相应地提示、点化、诱导六、教学程序的设计: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我设计以下教学程序:第一环节:导学单上的字词纠错,学生识记,听写字词,互批,改正3遍第二环节:课前准备,创设情景(3分钟)倾听歌曲《月牙泉》,歌声传递心声,说说歌者在歌声里传递怎样的心声?(担心月牙泉变化),不是所有的变化都带来精彩,有些变化会让人很心痛。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和变化有关吗?(罗布泊的水消逝了,仙湖就消失了)以此导入新课阅读课文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呢?生讨论交流 就如同学们听说的那样,罗布泊曾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你再读一读题目,应带着怎样的感情呢?(生交流)还有更惋惜,难过的呢,老师请学生打开教材彩图,师生一起去看一看——罗布泊的过去,在文中找一找描写罗布泊过去的段落,并读一读;再找出文中描写罗布泊的现在的段落,读一读,引导学生掌握对比修辞第三环节:阅读指导(37分钟) (一)精读课文,品味语言(25分钟) 本文是篇报告文学,它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于是,有人称它为“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 报告文学可以广泛灵活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下面同学们再次回到课文中去,以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并做点赏析,并试着带着感情来读读。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报告文学具有形象性和抒情性,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大大强化了文章的感情色彩,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直接抒情具有的强大力量,由此再让学生感悟升华,使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通过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通过朗读,想象昔日罗布泊的美丽,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曾几何时,罗布泊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人间仙境,但是现在的罗布泊却成为一个至今仍没有单身一人尝试穿越罗布泊无人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到答案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行为方式,其心理基础是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此环节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彩图中强烈、鲜明的画面对比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了造成罗布泊生态破坏的深层原因 )第四环节 :拓展延伸(5分钟)师:昨天的罗布泊已离我们远去,但今天“罗布泊似的悲剧”却还在我们身边上演,面对今天的“罗布泊似的悲剧”,你想说点什么呢?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第五个环节:完成训练单总结: 罗布泊的今昔变化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教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只要人人都拥有一颗保护地球母亲的慧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个系统完整的印象七、板书设计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仙湖 罗布泊 荒漠青海湖月牙泉 生态意识 环境意识 可持续发展意识报告文学 真实性 形象性 抒情性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 刘明岩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可以和语文学科有利整合,尤其是这一类科普文,初中语文每一学年都有此类文章,可以推广采用由多媒体进入文本,先闻其声,引人入胜,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多媒体教学我校暂时普及不了,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2、注重朗读,以读悟情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自由朗读,提倡个性化阅读,不断地读、评、读,最终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
不足之处就是,我把“悟情”作为重点,学生虽然在心灵上受到震撼,做到了人文性,但相对于工具性来说的“语文味”廉顾不足3、理解“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顾上游利益,不顾下游利益;只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脑中没有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一问题有一定的难度4、我认为自己在教学课文中落实得比较好的地方是注意挖掘文章写法上的特色,引导学生把握好文中运用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强化了文章的感情色彩,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直接抒情具有的强大力量,由此再让学生感悟升华,让环保的种子在学生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2012、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