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npk配比对大白菜产量及硝酸盐累积的影响.pdf
4页不同N PK配比对大白菜产量及硝酸盐累积的影响3刘永菊 曹一平夏 江 吴建繁(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100094)(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100029)摘 要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N PK配比对大白菜产量及硝酸盐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产量和食品安全性两项指标来看,以N360P90K180配比效果较好;植株硝酸盐累积量随氮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磷肥对硝酸盐累积无明显的影响,钾肥明显降低植株硝酸盐的含量;团棵期(播种后约30天)和包心初期(播种后约50天)是大白菜施肥的两个关键期关键词 大白菜 N PK配比 产量 硝酸盐大白菜(B rassica com pestris ssp.L)是我 国北方主要的冬贮蔬菜品种在其营养生长过 程中,历经幼苗期、 团棵期、 包心初期、 包心中 期,至收获期形成产品(叶球) 充分满足它在各 个生育时期对营养的需求,是获得最终产量的基础因此,生产中很重视它对主要营养元素N、P、K的吸收规律,从而在施肥中确定合理的 养分配比与施肥时期目前大白菜生产中存在 的突出问题是氮肥施用过量,磷素在土壤表层 日益累积,钾肥严重不足,致使养分供需矛盾日趋尖锐,不仅氮、 磷肥料利用率低,限制了产量 的进一步提高,蔬菜品质有所降低,病虫害频 繁。
有资料报道,过量施用氮肥还造成了地下水 的硝酸盐污染[1]这些都说明确定合理的N PK 施用比例,是提高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关键,也为配制大白菜专用肥提供依据 同时,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早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世界上不少国家已制定了饮水、 食 品和蔬菜中硝酸盐的限量标准据有关资料报 道,由食物摄入人体的硝酸盐中,有81%来自 蔬菜[2]大白菜属于易富积硝酸盐的叶菜类作 物,因此,在实现高产的同时,控制其可食部分的硝酸盐含量也是目前大白菜生产中不容忽视 的问题 本文通过大白菜的田间施肥试验,研究 了不同N PK配比下大白菜的养分吸收规律, 并在综合考虑产量、 品质及生产环境效益的基 础上,确定合理的N PK施用比例;同时,比较了不同处理下植株硝酸盐的累积状况1 材料与方法111 供试材料 试验于1997年8~11月在北京顺义县俸伯乡进行土壤为砂壤,基本理化性状见表1 大白菜品种为新2号和新3号表1 土壤基本理化性状项 目pH有机质 (% )全N (% )碱解氮 (mg?kg)有效磷 (P mg?kg)有效钾 (K mg?kg)有效铜 (mg?kg)有效锌 (mg?kg)有效铁 (mg?kg)有效锰 (mg?kg)含 量71. 060. 07875. 333. 882. 61. 111. 1910. 6416. 581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为三因素、 四水平、14处理,即氮磷3 本论文工作中得到了本系陈新平和冀宏杰的协助, 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钾 “3414” 试验设计氮肥(N)四水平分别为: 0、180、360、540kg?hm2,磷肥(P2O5)四水平分别 为: 0、90、180、270kg?hm2,钾肥(K2O)四水平 分别为: 0、90、180、270kg?hm2,详见表2各处 理在田间随机排列小区面积3313m2,种植密—62—土壤肥料 1999(4)度31500株?hm2试验不施有机肥,磷肥一次性底施;钾肥50%底施, 50%在团棵期追施;氮肥20%底施,30%团棵期追施, 30%包心前期追施, 20%包心中期追施,所用氮磷钾肥分别是尿素、 普钙和硫酸钾113 测定项目和方法每次追肥前每小区取植株样:团棵期4株,包心前期、 包心中期和收获期各取3株 每次测单株鲜重,然后用四分法每株取1?4,测鲜重和干重(70℃烘干),烘干样品用常规方法测全N、全P、 全K剩余鲜样取叶柄基部压汁,用反射仪法测其NO32含量114 小区测产每个小区随机取30株,去根,称单株重,以30株平均值乘以种植密度为各小区产量 将30株外叶剥掉,获得净菜产量表2 大白菜N、P、K试验处理处理编号施N量 (kg?hm2)施P2O4量 (kg?hm2)施K2O (kg?hm2)1 0 0 02018018031801801804360018053609018063601801807360270180836018009360180901036018027011540180180121809018013180180901436090902 结果与讨论211 不同N PK配比的产量表3列出了不同处理的大白菜产量。
对于新2号品种,处理5 (N360P90K180)的产量最高,为119310kg?hm2对于新3号品种,以处理4(N360P0K180)产量最高这主要是由于供试土壤有效磷水平较高,施少量磷肥或不施磷肥也可 满足植株生育期对磷的需求 从品种特性来看, 新3号对磷的吸收效率更高表3 不同处理的大白菜产量 (kg?hm2)处理代号新2号新3号1522756135026139571730385215801604102120110505511931010194061027508427071015657282581149759769591129809036010107055101790119768063810129397573710138349078480149060082260212 全生育期N PK的吸收状况 不同配比下大白菜(新2号)各生育时期N 吸收情况见图1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大白菜 吸N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这反映了大白菜的生物学特性在吸收量上,以处理6(N360P180K180)最多从整个生育期来看,团棵期到包心初期(播种后28~47天)吸N量最多,这与植株生物量的增长趋势相一致(图2)。
不同N水 平下植株对P、K的吸收规律与N的吸收规律 基本一致两品种间无明显差异 关于大白菜的吸肥规律,已有不少研究报 道,一般认为在团棵期及包心初、 中期是养分吸收的高峰期本试验也有相似的结果所以,在 大白菜生产中,团棵期和包心初、 中期是养分供 应的关键时期213 不同N PK配比下植株硝酸盐的累积 本试验中分别测定了收获期大白菜植株内、 外叶的NO32含量结果发现不论是何种处理,内叶NO32含量均比外叶低(图3),据有关文献报道[3],这可能是因为植株外叶的受光条件 较好、 蒸腾作用比内叶强的缘故 因为硝酸盐主—72—土壤肥料 1999(4)图1 不同N PK配比下大白菜(新2号)的N吸收曲线图2 不同N PK配比下大白菜(新2号)生物量变化趋势要通过木质部向地上部运输 另外,陈振德[4]认 为蔬菜不同部位硝酸盐含量的差异可能与该部 位硝酸还原酶(NRA)活力的不同有关 处理5(N360P90K180)收获期植株内叶NO32 含量为700mg?kg,符合沈明珠等人提出的熟 食标准(1000mg?kg)[5],且该处理的产量最高 处理11(N540P180K180)施氮肥最多,但其NO32含量及产量都不高,这可能是因为氮肥与磷、 钾肥 施用不平衡,植株生长速度减缓,吸氮量相应减 少造成的。
由此,过量的氮必然在土壤中累积, 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构成潜在的威胁处理12(N180P90K180)植株硝酸盐累积最少,但产量不高,考虑到施肥的经济效益,该处理并不是最优 的在P180K180的水平下,NO32含量随氮肥水平—82—土壤肥料 1999(4)图3 不同N PK配比下大白菜(新2号)收获期内外叶NO32含量的提高而增加庄舜尧等[6]报道,在莴苣、 菠菜 上,施氮导致硝酸盐含量成倍增长 很多学者也 提出了控制氮肥施用量来降低蔬菜硝酸盐累积的措施 本试验条件下,磷肥对大白菜NO32的富积 无明显影响,这是供试土壤有效磷水平较高的 缘故 林志刚等[7]的研究结果也说明,掌握养分 平衡对控制叶菜类硝酸盐含量有重要作用施钾肥明显降低了大白菜(新2号)的硝酸盐含 量,尤其是内叶随着施钾水平的提高,植株NO32的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已有研究表明, K+能提高细胞质中硝酸还原酶的活性[8],从而提 高植物对NO32的同化速度何天秀等[9]、 蒋卫杰等[8]的研究也表明钾能减少蔬菜体内NO32 的累积,提高蔬菜品质3 小结311 本试验条件下,综合大白菜产量和食品安 全性来看,以N360P90K180处理效果较好。
312 植株硝酸盐累积量随氮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施用钾肥明显降低了植株硝酸盐的含量; 本试验条件下由于供试土壤有效磷水平高,施 磷肥对NO32累积无明显影响313 从品种特性来看,新3号对磷的利用效率 比新2号高314 大白菜在整个生育期中,以团棵期(播种后约30天)和包心初期(播种后约50天)需肥 量最多,这两个时期是施肥的关键期4 参考文献1 张维理,等 1 我国北方农用N肥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调查 1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5, 1(2): 80~872 蒋德富,等 1 乌鲁木齐郊区蔬菜硝酸盐氮及亚硝酸盐氮污染状况调查及评价 1 农业环境保护, 1989, 8(3): 34~383 Eveliene steingrover, N itrate accumulation in spinch: Up2take and reduction of nitrate during a dark or a‘low light’night period. Plant and Soil, 1986. 429~432.4 陈振德 1 蔬菜中的硝酸盐及其与人体健康 1 中国蔬菜,1988, (1): 40~425 沈明珠,等 1 蔬菜硝酸盐累积的研究 ? 1 不同蔬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评价,园艺学报, 1982, (4): 41~486 庄舜尧,等 1 氮肥对蔬菜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1 土壤学进展, 1995, 23(3): 29~357 林志刚,等 1 叶菜类蔬菜的硝酸盐累积规律及其控制方法研究 1 土壤通报, 1993, 24(6): 253~2558 蒋卫杰,等 1 氮钾互作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1 中国蔬菜, 1992, (2): 46~509 何天秀,等 1 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及其与钾含量的关系 1 农业环境保护, 1992, 11(5): 209~211—92—土壤肥料 19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