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文英国文学论文《老虎》.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2937027
  • 上传时间:2018-06-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英国文学论文1多视角下的多视角下的《《老虎老虎》》摘要:摘要:《老虎》是英国伟大诗人布莱克最有名的一首小诗,历来人们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因此还形成了《老虎》学研究那么到 底《老虎》应该怎样阐释呢?本文并不是从哪个单一的角度去解释,而是试图 从多个视角层面去进行解读,如社会生产、宗教、政治、哲学、文学创造等层 面关键词:关键词:老虎;羔羊;社会生产;宗教;政治;哲学;文学创作威廉·布莱克是英国18世纪的文学巨匠、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象征主义 最富天才的诗人他的作品灵感奇特, 语言简洁,风格纯朴,有着极丰富的想 象力,将深邃的思想融汇于独特的象征寓意中,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他出身 于袜商之家,终身以绘画雕刻谋生他的诗歌包罗万象有的描述人类的单纯 美好,如《天真之歌》里描述的童真世界;有的直指社会中的邪恶,如《经验 之歌》;有的简单却能透视人生,如《天真的预示》他把自己的革命热情, 对自由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爱及对黑暗社会的恨都寄予幻想,并用诗歌表现 了出来 《老虎》是布莱克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出自他的《经验之歌》,是英语世界 中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短诗, 可以说是妇孺皆知这首诗也为中国读者所熟悉 和喜爱, 不少现代著名作家和诗人, 如郭沫若、徐志摩、卞之琳等, 都翻译过 此诗。

      那么篇幅仅为24 行的一首短诗为何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有些研究 者认为,《老虎》的永恒魅力来源于两个因素: 一是它那“激动人心、异乎寻常、 引人遐想的意象”; 二是它那“具有普遍意义、永不过时的主题思想”[1][1] 诗中塑造的虎虎生威的老虎的形象及笼罩在其身上的神秘感备受评论家的青睐 那么老虎究竟象征什么?历来答案无数Hirsch从诗歌开头营造的环境气氛出发, 认为老虎代表着神性,因为,“森林尽管充满恐惧,却暗含高大正直的形象, 正如老虎身上有条不紊的条纹和布莱克结构均称的诗歌一样Hobsbaum则把 老虎当成神秘之物[2][2]王佐良先生从当时的革命背景着手,认为老虎象征了当时的法国暴力革命,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法国革命的同情这也是国内普遍认同 的看法还有人认为它内含一种上帝(铁匠)创造的威力和恐怖[3][3]但是,无论哪种看法都只是从单一视角去解释所以本文尝试从多角度来对布莱克《老 虎》的象征意义进行解读社会生产生活层面社会生产生活层面 第一,描述了一个生产场景初读这首诗时,给人留下的第一感觉就是一 只威猛的老虎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全诗虽然没有提到“铁匠”一词,却给读 者展现了一个铁匠的生产的场景。

      本诗第二节描述了如何到海角天涯寻觅火种, 制造老虎的眼睛和翅膀;第三节诗人接着描写了铁匠用坚强的臂膀、精巧的技英国文学论文2术才能创造出老虎的心脏、手及脚;第四节在描写铁匠用铁锤、索链、铁砧叮 当作响声中锻造出老虎的大脑的创作过程使人很容易联想到最后火星四射, 水珠飞溅,铁匠用灵巧的手和智慧的大脑创造出威武堂堂、凶猛无比,在黑夜 的森林中双眼放射出熠熠光芒的“老虎”所以,作者按照自己制作雕版画的 顺序,以刻画老虎的眼睛一翅膀一手一脚的顺序,完整地描述了“老虎”在 “铁”匠的劳动生产过程中诞生的全过程 第二,表现了人与社会的关系The forests of the night”(黑色的 森林)这一意象仿佛是千变万化的人类社会,在这样的前提下,“tiger”(老 虎)是由上帝创造的,具有令人难以想象的力量,能够吞噬一切的社会力量 人与这种力量是对立的,在这种对立中,人处于明显的弱势Did he who made the Lamb make thee”(难道是他造就了你,也造就了羔羊?)与强大无 情的社会相比,人只是软弱的“羔羊”,人与社会之间,犹如羔羊之与老虎, 其力量相差悬殊,社会可以对个体的人强加各种有形无形的暴力,摧毁个人内 心的一切,乃至外在的形体。

      诗人旨在通过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表达对人与 社会关系的思考,对社会不公的抗议同时也还表现了人与人的关系在如 “The forests of the night” (黑暗的森林)的人类社会,除了个人与社会不 可能同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且人与人之间也有着力量的悬殊强势群体如森林 之王老虎,凶猛暴力,雄霸森林;弱势群体如羔羊,温顺柔弱,任人宰割诗 人正是通过渲染老虎巨大无比的威力,表达了诗人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宗教层面宗教层面 他的诗和画, 题材、形象都主要来自《圣经》, 具有浓厚的宗教神秘主义 色彩, 因而, 他被誉为英国最大的神秘家, 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他本人 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后, 决定忠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创造了自己的反传统的 宗教他的反传统的宗教也就是一种“自我”宗教, 其宗教思想复杂、矛盾又 标新立异,既有对上帝充满狂热的膜拜、赞扬, 又对上帝充满了怀疑和反叛在 布莱克神秘主义宗教思想的后面, 出现了极大的叛逆性他憎恨政治、宗教的 专制, 又反对因袭传统的约束, 对整个罪恶社会愤恨不已这时, 代表正统宗 教的上帝、教堂都变成虚伪的代名词诗集《经验之歌》显示了他对上帝充满 了绝望, 与诗集《天真之歌》的主题截然对立。

      在《老虎》这首诗中也体现了他的这种反传统的宗教观布莱克在诗中提 出疑问:“Did He who made the Lamb make thee?”残忍匀称的老虎和温顺辛 劳的羔羊同是上帝所造吗?这一疑问意味深长,传统的上帝是仁慈的,和蔼的, 是救赎人类的所以他创造的应该是美好的东西,这里温顺的羔羊应该是上帝 所为而老虎的创造者不是上帝,最起码不是官方教会所标榜的那个上帝那 是谁呢?笔者认为这个创造者正是上帝的对立物“撒旦” 基督教认为万物皆 为上帝所造可弥尔顿在《失乐园》里创造了一位勇敢、执著的英雄“撒旦” 形象,他用智慧和胆识,率领众神同上帝进行殊死的战斗,最后,引诱夏娃偷 吃禁果,违抗上帝的意志当然布莱克所描绘的“撒旦”于弥尔顿的“撒旦” 有所不同布莱克的“撒旦”把地狱建在天堂之中而上帝在布莱克的笔下在 人间苦苦挣扎由此可见布莱克的善恶同传统的宗教观念大相径庭政治层面政治层面英国文学论文3布莱克三十岁时,“法国火革命”爆发了,法国革命时期,欧洲资产阶级 革命形势高涨,阶级斗争极度尖锐,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布莱克创作 了他的《经验之歌》,于是象征着法国大革命的《老虎》也随之诞生了。

      当时 英国保守的统治阶层的报纸及诗歌的辞汇,都把法国大革命比作“虎狼” 《圣经》里也曾把反抗强暴的斗争比作“火烧森林”在该诗中,布莱克把极 待摧毁的旧制度比作“森林”;把“老虎”比作革命;“可怕的匀称”象征着 革命巨大威力;“老虎”的“眼睛”象征革命的火种;“老虎”的心脏是革命 的核心;“可怕的手,可怕的足”是革命力量的象征;“老虎”的大脑是革命 指导思想的象征;威武堂堂的老虎是对一切独占者和统治者的惩罚;群星投下 的金箭是统治势力的瓦解;漆黑的森林表达了旧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勇 敢无畏的造物主正是人民自由意识的表现哲学层面哲学层面 布莱克最有名的作品是他的两部诗集《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在这 里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对立统一与发展”的哲学观点从“天真”到“经验” 不仅标志着诗人世界观的质变,诗人创作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其成长和思想 成熟的过程他认为人生有两个方面即天真与经验或善与恶,人就是从天真 阶段走向经验阶段的在《天真之歌》这部诗集里布莱克用孩子般的天真眼 光来看待世界和人生整部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仁慈、怜悯和欢乐的世 界天真”是人类灵魂的一个侧面并由羔羊来象征在《羔羊》一诗中,童 真的语言形象和诗歌中小孩、羔羊的形象互相照应,充满了孩子的天真无邪。

      在布莱克眼中,天真状态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同时它又代表 了人类文明的初始阶段,表达了一种人、神与自然共欢乐的和谐统一状态但 随着人的成长,他开始懂得世界是多么残酷《经验之歌》用深沉的调子表现 了—个与天真状态完全对立的世界,—个充满贫穷、疾病、战争、和社会压迫 的世界人类性格和灵魂的另一个侧面渐渐地形成了,并由老虎来象征老虎 这一意象恰是《天真之歌》中代表和平、良善、温顺的羔羊的对立物:它充满 野性、凶恶和暴力诗人一方面用力量和勇气的化身来歌颂老虎的激情、欲望 和所有的崇高之美,它既创造又毁灭与温顺安静的羔羊相比,老虎刚健有力, 可另一方面他又对老虎这种的种巨大的破坏力感到恐惧所以从该诗的意象的 选择来看,代表温顺的羔羊与代表暴力的老虎共存,代表造物主的铁匠与被造 物的老虎与羔羊同存,因此本诗从哲学上来看存在了很多像明与暗,高大与矮 小,暴力与温驯,压迫与被压迫等等对立与统一同时又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哲学 思想文学创作层面文学创作层面 当我们在欣赏布莱克的诗的时候,相信没有人不会不为诗人的那种无边的 丰富的想象力感到惊讶与赞叹从一粒沙子里看到一个世界,从一朵野花里 窥见一个天堂”布莱克在《天真的预言》中的这句诗是他自身的一个真实写照。

      这位八岁时就“看见树上布满天使”, 以后又陆续“遇到摩西和但丁”, 最后 “歌唱着天堂里的景象”离开人世的英国早期浪漫主义诗人在高扬“理性”主 义旗帜的18 世纪诗坛上, 独辟蹊径,驰骋于激情与想象的空间, 用他那单纯、 质朴而又不乏神秘感的诗句, 吟唱着自己真实的感情布莱克强调想像力是世 界上至高无上永恒的存在他在《最后的审判之一瞥》中表达了他文学创作的英国文学论文4观点:想像力的世界是永恒的世界,是所有人在其肉身死之后都要返归的神圣 之怀想像力的世界是无限、永恒而繁殖的,生长的世界是有限的、暂时的 布莱克正是用他的想象力把我们从《天真之歌》的那唱着优美歌曲的儿童带到 了《经验之歌》里的那凶猛暴力的老虎的意象,从他的神话体系里的尤里生 (Urizen)带到了奥克(Orc)面前如果我们把《老虎》一诗中循规蹈矩、固 步自封的羔羊看作是古典主义“模仿”和“理性”的化身,那么威风凛凛、气 吞山河的“老虎”就是诗人“自由”和“想像力”的表现总总 结结 当然除了上面说到的层面,《老虎》一诗还可以从很多其他的层面来解读, 比如神话层面,诗歌的韵律层面等等《老虎》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理解是因为 诗人在创作的时候带有很大的模糊性和弱关联性,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 间。

      也许这就是好的诗歌的魅力所在吧如果当初布莱克在诗中很明确的给我 们讲了老虎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也许今天的后人看到这首诗时就不会有如此 多的解读了所以本文的意图在于启发读者不要将思想禁锢起来,而要像我们 的伟大诗人布莱克一样,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尽情的驰骋于文学的天堂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A 452549, ed. by Researcher 155428. William Blake(“The Tyger) 2009 [2]Guy Cook..Discourse and Literatur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4 [3]王左良,李赋宁等,英国文学名篇选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4]V . N. Paananon. William Blake. Boston :Twayne Publishers. 1997. [5]曹顺庆, 宗教与文学理论[J ]. 外国文学研究, 1991 [6]胡家峦, 英国名诗详注[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7]申宝国,运用认知推理透视布莱克《老虎》[J].保定师范学报,2006,第1 期 [8]王佐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