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1.doc
3页教学内容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1)教科书第 3-4 页例 3、例 4, “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 3-5 题教材版本 苏教版教学课时 共 12 课时 第 2 课时 课 型 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的初步“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教学难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教学准备 课件教 学 过 程 修注栏★小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展示 教师:指导、组织、协助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说一说后,指名说指名口答,说出判断的理由先在小给中互相说一说,再汇报指名回答:一、复习引入1.提问:什么是方程?2.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9-x=4 20+30=50 3+x>8 y-17=43二、小组自主探究新知1、教学例 3(1)取出天平,情境引入在天平的两边各放一个 20 克的砝码,问:天平的两边一样重吗?平衡吗?提问: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的砝码质量写一个等式吗? 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在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 10 克的砝码,这时的天平会怎样呢? 要使天平恢复平衡,怎么办呢?(在另一边也加上一个 10 克的,或者是拿走那个 10 克的砝码)师:添上一个 10 克的。
现在的天平平衡了,你会写出一个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20+10=20+10提问:通过刚才的演示和相应的两个等式,想一想,第3.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相关的知识板书:20=20小组探究比较你所写出的等式,用一句话说说你的理解,和同桌交流你的发现小组互相说一说哪些词是最关键的?班内交流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方法二个等式与第一个等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2)课件出示第二行图谈话:仔细观察这组图,把结果填在书上指名说出填写成的算式板书:(x=50 x+20=50+20)谈话:观察这两组图,分析比较方程两边发生的变化及结果,用一句话来说说你的理解引导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3)同时出示第三行和第四行图谈话:仔细看两组图,完成书上的填空指名说出自己填写成的等式板书:50+a=50+a 50+a-a=50+a-a提问:砝码上的 a 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x+20=70 x+20-20=70-20提问:你又有什么发现?引导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4)教师指出四组等式,提问: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刚才的发现?谈话:这就是等式的性质。
2、教学例 4(1)课件出示,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意思列出方程吗?学生观察,列出方程(板书:x+10=50)(2)提问:怎样求出方程中未知数 x 的值呢?指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利用等式的性质求 x 的值等式两边同时加上 10,所得的结果还是等式板书: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可能有的思想:一是从天平两学生回顾学生独立解答小组研讨,交流展示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并自我评价教师边示范解题过程,边讲解书写格式3)检验谈话:怎样能知道 x=40 是不是正确答案我们可以利用等式的意义对方程进行检验,只要把 x 的值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教师边板书边指出检验的方法及书写格式4)师生共同回顾求 x 的值的过程,并说明:求方程中未知数 x 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5)教学试一试:解方程 x-30=80教师巡视,关注书写过程反馈,并找两个学生说说检验过程三、小组研讨,交流展示1.完成练一练第 1、2 题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解答过程2 完成练习一第 3 题.3.完成练习一第 4 题学生完成后同桌交流4. 练习一第 5 题要求选择一个加法方程和一个减法方程,自己说说检验过程。
四、课堂检测反馈完成补充习题第 2 页的习题五、课堂总结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端同时去掉10 克砝码,想到在方程两边都减去10,二是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的两边都去10,结果仍然是等式板书:求方程中未知数 x 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20=20 50+a=50+a结果仍然是等式,这就是等式的性质 20+10=20+10 x+20=70x+10=50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