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四川省泸州市渠坝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26页2021年四川省泸州市渠坝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B.在探究氯化钠浓度对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的实验中,氯化钠浓度是因变量C.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实验中,C02浓度、温度、植物种类等是无关变量 D.在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速率的实验中,温度可以随便控制参考答案:D2. 下图表示某真核细胞内三种具有双层膜的结构(部分示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图a表示线粒体,[H]与氧结合形成水发生在有折叠的膜上B. 图b表示叶绿体,其具有自身的DNA和蛋白质合成体系C. 图c中的孔道是大分子进出该结构的通道,不具有选择性D. 图a、b、c中内外膜化学成分差异最大的是图a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图a表示线粒体,[H]与氧结合形成水发生粒体内膜上,线粒体内膜的不同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嵴,A项正确;图b表示叶绿体,含有核糖体和少量的DN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因此叶绿体具有自身的DNA和蛋白质合成体系,B项正确;图c表示细胞核,其中的孔道即核孔是大分子进出该结构的通道,具有选择性,C项错误;线粒体内膜上含有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因此与叶绿体和细胞核相比,线粒体内外膜化学成分差异最大,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3. 某灌木(称m灌木)是一种寄生在猫爪藤上的荒漠植物,如图是在干旱季节里,此灌木对猫爪藤果实产量影响的数据统计当干旱情况不严重时,寄生灌木不影响生长的果实数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当干旱现象不出现时,猫爪藤和m灌木种群都将呈现出“J”型增长曲线B.当干旱情况不严重时,每株猫爪藤果实柱状图将出现两个高长柱和一低柱C.假设猫爪藤受到m灌木影响程度逐年增加时,猫爪藤的数量将先增后减D.荒漠被不断治理改良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群落有机物的总量将增加参考答案:D [当干旱现象不出现时,由于其他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且受到其他环境条件的影响,则猫爪藤和m灌木种群都将呈现出“S”型曲线,A错误;当干旱情况不严重时,寄生灌木不影响生长的果实数,与图相似,则出现一个高长柱和两低柱,B错误;假设猫爪藤受到m灌木影响程度逐年增加时,猫爪藤的数量还增加,不过增加的速度减慢,C错误;荒漠被不断治理改良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群落有机物的总量将增加,D正确。
]4. 如下图是某细胞在进行某生命活动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图,在此变化过程中最可能合成A.抗体B.雄性激素C.呼吸酶 D.DNA 合成酶参考答案:A5. 在克隆技术出现之前,育种工作者已经开始采用胚胎分割移植方法尽快繁育更多的优质牛下列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胚胎分割移植要在受精卵培养到8个细胞的卵裂期时进行,其主要原因是此时还未出现细胞分化,此时的细胞属于全能干细胞的一类B.胚胎分割可以看作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C.通过胚胎分割移植培育出的这些小牛,其性别表现为雌雄的可能性各占一半D.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育的小牛,其性别则取决于供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参考答案:C6. 下列关于酶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中含有核糖,有些酶也可能含有核糖B.活细胞内的酶完成催化反应后立即被降解C.ATP与ADP相互快速转化依赖酶的高效性D.酶的合成需要ATP供能,ATP的合成需要酶参与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ATP含有核糖、腺嘌呤和磷酸基团,有些酶的本质是RNA,含有核糖,A正确;酶是生物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反应后不会立即被分解,可以反复使用,B错误;ATP与ADP相互快速转化依赖酶的高效性,C正确;酶的合成需要ATP供能,ATP的合成也需要合成酶的参与,D正确。
7. 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已知培养用的细菌大约要20min分裂一次,实验结果见相关图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DNA复制过程中需要模板、原料、能量、酶等B.上述实验研究可以说明DNA复制的特点为半保留复制C.用15N标记的DNA分子作为模板,用含有14N的培养基培养,第三次复制后50%的DNA分子一条链含15N﹣条链含14N,50%的DNA分子只含14ND.DNA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参考答案:C【考点】DNA分子的复制.【分析】图中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Ⅰ)后,全保留复制的话,2个DNA分子中1个DNA是14N﹣DNA、另外1个DNA是15N﹣DNA,故一半在轻带位置,一半在重带位置;半保留复制的话,2个DNA分子中都是各一条链含14N、一条链含15N,故全部位于中带位置.亲代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Ⅱ)后,全保留复制的话,4个DNA分子中1个DNA是15N﹣DNA、另外3个DNA是14N﹣DNA,故在轻带位置,在重带位置;半保留复制的话,2个DNA分子中都是各一条链含14N、一条链含15N,另2个DNA分子全是14N﹣DNA,故一半在中带位置,一半在轻带位置.【解答】解:A、DNA复制过程中需要模板、原料、能量、酶等,A正确;B、上述实验研究可以说明DNA复制的特点为半保留复制,B正确;C、以15N标记的DNA分子为模板,用含14N的培养基培养,第一次复制后,全部DNA分子中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第二次复制后50%的DNA分子只含14N,50%的DNA分子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第三次复制后25%的DNA分子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75%的DNA分子只含14N,C错误;D、DNA复制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可能发生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8. 关于下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 B.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 C.丁植株白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 D甲植株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参考答案:D9. 已知某生态系统中,一只鹰增重1kg要吃5 kg小鸟;小鸟增重0. 5 kg要吃4 kg昆虫;而昆虫增重100 kg要吃1000 kg绿色植物。
在此食物链中这只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百分率为A.0.5% B.0.25% C.0.05% D.0.025%参考答案:答案:B10. 下列有关细胞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某种蛋白质类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B. 某种固醇类的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可促进精原细胞分化形成精细胞C. 抗利尿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D.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可引起神经纤维膜内的负电位变成正电位参考答案:B【分析】受体是细胞识别信号分子的基础,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可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从而使血糖降低性激素可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是细胞分裂的结果,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引起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详解】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某种蛋白质类激素如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A正确;某种固醇类的激素如性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可促进精原细胞分裂形成精细胞,精细胞的形成过程是细胞分裂的结果,不是细胞分化的过程,B错误;抗利尿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C正确;兴奋性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引起突触后膜发生钠离子内流,使神经纤维膜内的负电位变成正电位,D正确。
故选B【点睛】理解受体与信号分子的识别以及信号分子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区别是本题的易错点11.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植株的幼根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度高于幼芽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C.用生长素处理番茄得到无籽番茄,属于可遗传变异D.用一定浓度的2,4﹣D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参考答案:C【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2、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相对较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抑制生长.3、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用于培育无籽果实);(3)防止落花落果,可用于棉花的保蕾保铃;(4)控制性别分化.此外生长素类似物还应用于除草,作为“除草剂”.【解答】解:A、同一植株中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其次是芽,最不敏感的是茎,因此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低于幼根,A正确;B、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相对较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抑制生长,可见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B正确;C、用生长素处理得到无籽番茄,这是利用的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错误;D、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用一定浓度的2,4﹣D溶液侵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D正确.故选:C.12. 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相关试剂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们所得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甲乙丙丁丙酮-+++水+---CaCO3++-+SiO2+++-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③②①④ 参考答案:B13. 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A.接种针、手、培养基 B.高压锅、手、接种针 C.培养基、手、接种针 D.接种针、手、高压锅参考答案:C14. 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与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量出汗后应喝些淡盐水,这样可以维持细胞内液的正常渗透压 B.糖尿病患者机体逐渐消瘦,原因是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 C.人体对寒冷刺激的反应,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D.吸附在细胞表面的抗体与过敏原结合,会导致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参考答案:答案:A15. 一个科学家比较了两种细菌在其自然栖息地的繁殖速率:一种居住在羊的口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