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G104互通交通组织方案.ppt
52页G104京福线界首至满庄段改建 工程满庄互通立交交通组织方案• 1、编制原则和依据 • LK0+577.6互通立交在第三联跨越G104国道,为 确保施工期间G104道路通行安全,根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 生产法》、《公路工程安全施工技术规程》JTG F60-2015、《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指南 》、《G104京福线界首至满庄段改建工程路桥工 程施工招标文件》、《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 规范》JTG/T D82-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5768-2009、《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G H30-2015等有关规定,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 况制定本方案• 2、工程概况及工程数量 • 2.1工程概况 • 104国道泰安绕城西线改建工程北起济南市长清区境内界首桥 北约400米处,在京台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速铁路之间展线南行 ,连接省道莱肥路、薛馆路、泰商路,在岱岳区满庄镇西河 北村东,设互通立交,立交形式为A型单喇叭式立交上跨 G104部分为LK0+577.6匝道桥第三联,净高5.9米(按箱梁底 最低点与G104路向最高点计算),第三联跨径组合为 23.1+32+27.9米。
桥面宽度左幅10.5米,右幅8.25米匝道 桥与G104交叉点桩号为G104 K561+900,夹角为64°在 G104中央分隔带(宽度1.0米)处布设直径2.0米桩基两颗, 直径1.8米接柱两颗现G104路基宽22.5米,断面为 22.5m=2×2×3.75m(行车道)+2×0.5m(中间带)+2×2.5m (硬路肩)+2×0.75m(土路肩)施工完成后G104中央分 隔带改为3.0米由于第三联施工难度大、任务重,G104保通 压力大,本交通组织与安全管理专项方案针对第三联编制 为不影响G104正常行车,跨越路面处双幅设置门洞,门洞支 架体系为多支点碗扣支架配合工字钢组成;路面以外部分支 架体系采用满堂落地式多支点碗扣支架 • 被交路G104为一级公路,路面宽度21m,双向四车道跨 G104段布置图见图2-1-1、图2-1-2图2-1-1 互通立交跨G104平面布置图 图2-1-2 互通立交跨G104平面布置图• 2.2主要工程数量 • 桥梁第三联包括桩基础14棵、墩柱14棵,现浇梁 C50砼1100立方米 • 3、交通组织设计思路 • 施工中严格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等有关公路养护施工作业交通安全布控 方案的要求,与G104管理部门完善相关手续并按 要求进行交通安全布控,在施工期间接受公路执 法部门监督和指导。
• 施工时,设置专职安全员、交通协管员和各类标 志、标牌、警示灯等安全设施,保证公路交通车 道转换的安全及效率,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4、交通组织总体安排 • 4.1施工交通组织原则 • 施工交通组织原则:确保施工安全,运营道路畅通,保证 过往车辆的通行安全 • 4.2交通组织管理目标 • 交通组织管理目标:尽量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把交通 疏导工作做细做好,贯彻始终,实现施工、交通双顺利 在施工期间保证车辆的顺利通行 • 4.3交通管制时间安排 • 4.3.1跨G104施工交通管制时间安排 • (1)2015年9月10日-2015年10月25日,8#、10#、11# 桩基墩柱施工 • (2)2015年9月10日-10月25日,9#桩基施工、墩柱施工 、门洞内侧基础施工 • (3)2015年10月15日-12月15日,门洞外侧基础施工、 支架搭设、现浇施工 • (4)2015年12月15日-2016年1月10日拆除支架、清理现 场,恢复原有设施• 4.4施工区的基本区划 • 4.4.1跨G104施工区的基本划分 • 根据《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 2015规定,在施工时为了给通行车辆和施 工工人提供最大的安全保护,建设工程的 交通控制区,即施工作业控制区应设置警 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 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六个区段。
作业控制区示意图4-4-1如下:图4-4-1作业控制区示意图• ①警示区 •警示区设置长度为1600米在该区段前,应设立施工预告标志,提示 前方道路施工,使行车者注意交通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②上游过渡区 •上游过渡区规划长度为50米,起导流作用,引导车辆改变行驶方向, 变换车道 •③缓冲区 •缓冲区的长度为50米,在缓冲区内设置施工标志牌、爆闪灯、锥形桶 、水马等交通标志进行隔离,引导车流有序通行 •④作业区 •根据施工作业的需要设置作业区长度在该区域内全程用锥形交通标 志及水马引导车辆并道通行非渐变的锥形标摆放间距为3m,渐变的 锥形标摆放间距为2m并道行车时加强通行路段安全设施的设置, 水马在作业区内连续布设,用警示线连接夜间施工设置照明灯和警 示灯禁止在雨、雾等不良天气施工 •⑤下游过渡区 •该区域长度设置为50m,车辆驶过施工区后,利用锥形交通标志设置 下游过渡区,引导车辆进入正常车道 •⑥终止区 •终止区的设置长度不小于30m终止区的末端设置解除限速标志•5、施工交通组织具体措施 •5.1 施工交通组织准备 •G104车流量大、车速快,做好施工中的安全工作和现场管理工作,杜绝事故 的发生。
在施工前,对采取的安全措施和交通安全设施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 作: •(1)及时与公路管理部门联系,完成相关手续办理 •(2)根据施工路段的交通流量情况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确定施工路段长度 •(3)施工前,通过公路管理部门利用公路可变情报板等手段发布道路施工消 息,提醒过路车辆注意施工情况 •(4)在施工现场安装监控设备,全天候监控作业现场施工及交通情况 •(5)为了减轻施工路段交通压力,在施工路段前后交叉路口安设提示牌,提 示过往车辆绕行S801 •5.2跨G104施工交通组织具体措施 •本着确保G104安全畅通的要求,结合本工程的特点,项目部经过认真研究, 把第三联施工按节点控制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8#、10#、11#桩基、墩柱施工 •第二阶段为9#桩基施工、墩柱施工、门洞内侧基础施工施工采取“封闭内侧 超车道,外侧行车道及非机动车道通行”的交通组织方案 •第三阶段为门洞外侧基础施工施工采用 “封闭两侧超车道和土路肩,行车道 及非机动车道通行”的交通组织方案 •第四阶段为门洞搭设施工时采用“限时的半幅封闭施工,半幅并道行驶”的交 通组织方案 •第五阶段为砼现浇施工 •交通组织方案主要针对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阶段施工编制。
•5.3第二阶段9#桩基、墩柱、门洞中间基础施工的交通组织措施 •施工时采取“封闭内侧超车道,行车道和硬路肩通行”的交通组织方案 施工前,配合交警部门和路政部门将双向四车道车流导流为双向二 车道,通过工作区后,恢复双向四车道行车 •5.3.1封闭交通安全组织措施 •按照公路的维修作业控制区布置标准进行布置,施工作业区的警告、 提醒、引导使用的临时交通标志均参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G H30-2015规定设置 •为起到安全警示和缓冲作用,采用锥形标和水马封闭内侧超车道同 时在门洞基础前方设置防撞墩,在下游过渡区设置安全出入口,并派 专人负责开关交通组织措施如下: •施工开始前,在施工地点前后方放置8组交通标志: •①1600米处:设置前方施工警示牌 •②800米处:设置设置限速60; •③600米处:设置限速40; •④400米处:设置禁止超车、车道减少标志、频闪灯; •⑤上游过渡区前方:设置导向灯; •⑥纵向缓冲区前方:设置附设警示灯的路栏、封闭路段距离提示牌; •⑦横向缓冲区:设置夜间照明设施 •⑧终止区后方:设置解除禁止超车、解除限速40见图5-3-1所示图5-3-1封闭内侧超车道,行车道和硬路肩通行设置图• 5.3.2夜间施工 • 按照交警和公路管理部门的要求,配置好 各项夜间施工的安全设施装备,设置安全 照明灯和LED安全指示灯及导向灯;安排夜 间巡视人员,对夜间的交通情况以及导行 设施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 进行汇报。
以50米间距布置荧光警示标志 ,护栏前设置防撞桶,并用醒目标牌提示 过往车辆减速,注意安全,做好文明施工 •5.4第三阶段门洞外侧基础施工的交通组织措施 •施工时采用“封闭两侧超车道和土路肩,行车道及非机动车道通行” 的交通组织方案在硬路肩和绿化带之间设置临时分隔带(由隔离 墩和锥形标标志组成),清除绿化带植物及其附属物此阶段主要 为门洞外侧基础施工,施工时封闭两侧超车道和土路肩,行车道及 非机动车道保持畅通 •5.4.1封闭交通安全组织措施 •按照公路的维修作业控制区布置标准进行布置,施工作业区的警告 、提醒、引导使用的临时交通标志均参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G H30-2015的规定设置交通组织措施如下: •施工开始前,在施工地点前后方放置8组交通标志: •①1600米处:设置前方施工警示牌 •②800米处:设置设置限速60; •③600米处:设置限速40; •④400米处:设置禁止超车、车道减少标志、频闪灯; •⑤上游过渡区前方:设置导向灯; •⑥纵向缓冲区前方:设置附设警示灯的路栏、封闭路段距离提示牌 ; •⑦横向缓冲区、绿化带与硬路肩之间:设置夜间照明设施、频闪灯 ; •⑧终止区后方:设置解除禁止超车、解除限速40。
见图5-4-1所示图5-4-1封闭超车道和两侧土路肩,行车道及硬路肩通行设置图• 5.4.2夜间施工 • 按照交警和公路管理部门的要求,配置好各项 夜间施工的安全设施装备,设置安全照明灯和 LED安全指示灯及导向灯;安排夜间巡视人员 ,对夜间的交通情况以及导行设施进行巡查, 发现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汇报以50米 间距布置荧光警示标志,护栏前设置防撞桶, 并用醒目标牌提示过往车辆减速,注意安全, 做好文明施工• 5.5第四阶段门洞搭设的交通组织措施 • 本阶段主要为门洞搭设施工,施工时采用“限时的半幅封闭 施工,半幅并道行驶”方案,用于门洞的搭设与拆除施工, 按照“先搭设后拆除,后搭设先拆除”的顺序进行,拆除改道 方案与搭设改道方案相同封闭时,选择在交通量较小的 时间段(9时-16时),分两次,每次4-6小时 • 1、先封闭左半幅(曲阜-泰安方向)车道,右幅并道行驶, 搭设门洞跨越G104路面处采取单幅设置8.5*5米大门洞, 门洞支架体系为多支点碗扣支架配合工字钢组成;路面以 外部分支架体系采用满堂落地式多支点碗扣支架支架搭 设时,支架在门洞上方伸出梁体宽度范围1.5m,并安装防 护网,防止物体掉落砸伤行人。
• 2、待左半幅具备通车条件后,封闭右半幅(泰安-曲阜方向 )车道,左半幅并道行驶,搭设门洞门洞规格同左半幅 ,净宽8.5米,净高5米 • 3、待砼现浇施工完成后,封闭右半幅车道拆除门洞支架; 右半幅恢复通行以后封闭左半幅车道,拆除门洞支架• 4、拟采取的门洞方案:拟搭设净宽7.5 米,净高5米的门洞在长28m×宽 150cm×高80cmC25砼基础搭设碗扣排 架,碗扣排架纵横向间距30×30cm,步 距60cm在150cm宽的基础上搭设5排 碗扣排架支撑9米长50a工字钢,间距 40cm50a工字钢做为纵向分配梁,分 配梁上设竹胶板和方木,以跨越104国 道见图5-5•5.5.1封闭交通安全组织措施 •按照公路的维修作业控制区布置标准进行布置,施工作业区的 警告、提醒、引导使用的临时交通标志均参照《公路养护安全 作业规程》JTG H30-2015的规定设置交通组织措施如下: •施工开始前,在施工地点前后方放置13组交通标志: •1、1600米处:设置前方施工警示牌; •2、对向车道1600米处:设置前方施工警示牌; •3、800米处、等距离处:设置设置限速60; •4、对向车道800米处:设置设置限速60; •5、600米处、等距离处:设置限速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