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橡胶衬里工艺设计规程完整.doc
8页WORD完美格式.橡胶衬里工艺规程1总则1.1本规程适用于金属设备、管道及管件的橡胶衬里工程常用的橡胶衬里天然橡胶板 新旧牌号对照参照表1表1常用天然橡胶板新旧牌号对照表胶板种类新牌号旧牌号硬橡胶S 1001509半硬橡胶S 30011814半硬橡胶S 30021751软橡胶414101976硬质橡胶S 10022572软质橡胶Sy10345081.2 设备、管道及管件的金属表面以软、硬橡胶作为覆盖层,能耐化学介质的腐蚀天 然橡胶的耐腐蚀性能见表2表2天然橡胶的耐腐蚀性能介 质介质 允许 温度 C介质允许浓度介质介质 允许 温度 C介质允许浓度重量比%(重量比)%软橡胶硬橡胶软橡胶硬橡胶硝酸252以下8以下柠檬酸65:任何浓度任何浓度硫酸6550以下60以下氢氧化钾65IIII盐酸65任何 浓度任何 浓度氢氧化钾65IIII磷酸5085以下任何 浓度石灰乳65IIII氢氟酸650以下50以下氨水50IIII氢溴酸3850以下50以下硫酸氢钠65IIII亚硫酸65任何 浓度II氯化铁6550以下II醋酸;65「80以下II氧化锌35:50以下II草酸65任何 浓度II甲醇65任何浓度II乳酸IIII乙醇60II蚁酸38IIII丙醇55II1.3 常用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见表 3表3常用天然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种类胶号比重拉断 强度MPa抗弯 强度MPa相对 伸长 率%永久 变形 率%耐热性 马丁氏 方法C脆性 公斤厘米/厘米3软414101.124.5——275P 20 :————半硬S30011.333062.5————502.3半硬S30021.322255————403.0硬S10011.263234————59——1.4橡胶衬里在下列温度范围内保持其耐热稳定性:1.4.1 软橡胶在65〜70 C范围内;142 硬橡胶在30〜60 T范围内;143 当受热时间为1〜2小时,温度在80°C以下,软硬橡胶均可满足耐热要求。
2橡胶的质量要求和保管2.1 胶料的质量要求2.1.1 胶板表面完整平滑、无波纹、气泡、裂纹和打皱等缺陷2.1.2 胶板两侧及尾部应整齐,没有毛边、锯齿,厚薄均匀一致胶板规格、宽度800〜1000 毫米,长 10 米以上,厚度(1) 1.5 ± 0.25 毫米,(2) 2± 0.25 毫米,(3) 3± 0.5 毫米;2.1.3 胶板应无杂质和自然硫化现象;2.1.4 胶桨胶料应能全部溶于溶剂汽油中;2.1.5 硬质胶桨与金属结合扯离强度达 4MPa以上2.2 胶板保管2.2.1 胶板应用垫布卷在木轴上并悬挂在支架上,避免挤压,互相粘结;2.2.2 胶板应保管在通风良好的半暗库内,避免阳光直射或温度过高(应离热源 2米以 上)而产生老化现象;2.2.3 保管库内温度一般为5〜25 C左右,其相对湿度在40〜50流右;2.2.4 贮存胶板时应避免与液体燃料、油类、酸、碱或其它易燃物质接触;2.2.5 凡自行加工的胶板,每卷不得超过50公斤,否则受压变形胶板上应用细布或塑 料作垫布,卷在木轴上,不应用滑石粉代替垫布2.3 胶桨2.3.1 配制方法和要求2.3.1.1 配制时先将胶桨板表面的杂物除去 (如滑石粉、棉绒毛等),然后用剪刀将胶板剪碎,置于配料桶中,注入溶剂汽油在常温下搅拌。
2.3.1.2 胶桨配制采用手工搅拌或机械搅拌搅拌要均匀,但搅拌时间不能过长以防自 硫化2.3.1.3 胶料应全部溶于溶剂中,不得结块、沉淀2.3.1.4 配制好的胶桨应自然静止24小时以上,取上部浆液使用2.3.1.5 胶桨配比Sy103 ( 4508)胶料:汽油=1: 6 〜1: 10S1002 (2572)胶料:汽油=1: 8〜1: 102.3.2 胶桨保管配制好的胶桨应放在密封的容器内,保存期一个月左右,不得太长,防止老化失效2.4 辅助材料——汽油2.4.1 初馏点不低于80C2.4.2 温度110C是馏出物不低于93%.技术资料.专业整理..WORD完美格式.2.4.3干点不大于120C;2.4.4残留物不大于1.5%;2.4.5水分无;2.4.6油污无;2.4.7水熔性酸碱无3橡胶衬里对金属设备本体的技术要求3.1对金属材料及金属设备结构的要求3.1.1 衬里的碳钢和铸钢设备应具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 ,承受压力是硫化压力的1.5倍3.1.2 橡胶衬里的金属设备,在设计中应考虑设备的各部位能否使手或工具伸入操作3.1.3 所有衬里的金属部分的棱角必须加工成圆弧型,其圆弧的半径不小于 5毫米,对于个别特殊部位允许不小于3毫米。
3.1.4 橡胶衬里的金属设备表面必须平整,不允许有明显的斑疤、麻点、皱折、裂纹、 夹渣及大于3毫米的凹凸处,不允许有气泡、孔隙、砂眼、裂纹等缺陷3.1.5 橡胶衬里的焊接设备应采用两面对焊,焊缝不应有气孔、焊瘤熔渣必须清除干 净,焊缝高度不允许超过2〜3毫米3.1.6 铆接制件必须采用埋头铆钉3.1.7 设备衬里前,设备上的零件(如管接头等)应预先施工完毕衬里层的设备严禁 动火、切割、焊接,否则易烧毁衬胶层3.1.8 制造有压力的设备容器,出厂前要进行压力试验合格3.1.9 大型设备衬胶时应分成数节制造,并用螺栓连接如不能制成数节分开的设备, 则应有直径大于500毫米的人孔500X 400毫米椭圆形人孔3.1.10 快速回转的部件(如离心机转鼓、鼓风机的叶轮等),衬里前应进行静平衡实验 管及管件应采用法兰连接,不应采用螺纹连接,衬里管子及管件允许的最大长度应符合表 4的要求表4管子及管件允许的最大长度管径(毫米)管长度(毫米)三通(毫米)L四通(毫米)h25< 10001006038< 10001507550< 200020010075 〜100< 3000250〜300125 〜150125 〜200< 3000350〜500175〜300注:直管的管径(内径)超过200毫米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最大长度。
三通和四通(如 图1所示)直径(内径)超过200毫米时,其长度不应大于直径的两倍3.1.11 弯管及相似的管件,其弯曲角度不应小于 90°,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径的4倍(如 图2所示)在一个平面上不允许有两个弯,其弯曲弧形部分只允许在一个平面内WORD完美格式.322~~受压容器应有压力检验合格证,方可进行衬里,否则应先试压,合格后再进行衬 里4金属表面处理4.1 金属表面喷砂后的质量要求4.1.1 金属表面应显出均匀一致的金属本色;4.1.2 金属表面应除净金属氧化物或其它附着物;4.1.3 金属表面不允许存在油污和斑点;4.1.4 处理后表面应处于干燥状态并不被其它物质污染4.2 运输和保管4.2.1 已处理好的金属表面,应在 3〜6小时内涂刷第一遍胶浆4.2.2 如果处理的金属表面遭受雨、雪或露在空气中时间过长,其表面不合适时,应重 新喷砂处理合格5橡胶衬里施工5.1 表面处理5.1.1 喷砂后表面粘附的浮尘和设备底部的砂粒、锈片应清理干净或用压缩空气吹除, 并用棉布浸汽油擦抹表面,进行除油脱脂5.1.2 冬季喷砂的设备,待设备温度达到室温后,再刷胶浆,防止金属表面吸附水分影 响胶板的粘结。
5.1.3 喷砂处理后的设备,为防止大气重新锈蚀,应在 3〜6小时内涂刷第一遍胶浆5.2橡胶胶料的栽剪5.2.1 胶板使用前应检查外观质量、牌号、规格是否符合设计技术要求,合格后方准使 用5.2.2 裁剪胶板时,要求下料准确,注意节约胶板并尽量减少连接,特殊复杂部件应先 制作样板,避免不足或多余5.2.3 根据设备结构情况,确定削边部位和搭接方向搭边宽度30〜50毫米,小管搭边 宽度15〜20毫米,最低不得小于10毫米剪栽后的胶板边缘用钢刀割成坡口, 坡口宽度 应为10毫米左右5.3 涂刷胶浆5.3.1 刷胶前将胶板上的水或削边用的水擦干,待水分完全挥发后方可表面处理5.3.2 胶板必须用钢丝刷除去赃物、滑石粉等杂质5.3.3 涂刷胶浆应将胶浆搅拌均匀5.3.4 金属设备表面涂刷胶浆三遍,胶板表面涂刷胶浆两遍,胶浆太稀可增加一遍5.3.5 胶浆干燥时间可参考表5表5胶浆干燥时间(温室20〜25C,相对湿度70%遍数干燥时间干燥程度115〜20分钟不粘手220〜30分钟不粘手32〜3小时不粘手或微粘手5.3.6 涂刷胶浆应均匀一致,无流痕,不应太厚或形成气泡5.3.7 涂刷第一遍胶浆时,发现胶板有泡时,应用针刺破,针孔处用胶浆封闭。
5.4 填胶条5.4.1 金属设备在转角、焊缝等处若有凹凸不平时,用刷胶浆的胶条补平,再用烙铁烙 平,烙铁温度控制在80C以下5.4.2 设备缺陷很深时,可用铅填满543 填胶条的胶料必须与衬里用的胶料相同5.5 贴合5.5.1 为保证橡胶硫化质量,可根据工件形状和缺陷的分布采用挂线排气法,挂线必须 在胶浆接近干燥,胶板粘结前进行,线头应引出设备外5.5.2 铺放胶板时应将涂刷好胶浆的胶板用清洁的绝缘腊绸布,与胶板一起卷起来送入 衬里的设备或管道胶板铺放位置应正确,不得地褶或受拉变薄,贴衬时胶浆膜应该保持完整5.5.3 贴合时应使贴合面的空气完全排出并使贴合面间紧密压合5.5.4 贴合橡胶的顺序,应根据化工设备结构具体情况确定,但应符合下列规则: 立式设备应由下向上贴合,卧式设备应由上向下贴合;物料出口接管应先贴,进口接管应后贴;胶板搭接缝应顺向设备、管道中介质流程方向或转动设备的转动方向;5.5.5 双层胶板衬里,每层胶板的衬搭接缝应错开一定距离,不得重叠;两搭接缝间距 最小为100mm5.5.6 硫化后需要进行加工的衬胶部件,衬里的厚度应留出加工余量5.5.7 橡胶贴合操作时,衬里胶片不应接触物体,以防胶板变形,同时不允许胶片遭受 过分拉伸而影响原来均匀厚度。
5.6 烙胶5.6.1 烙胶时,烙胶温度一般为100〜180C,但热烙铁不得在胶板上停留5.6.2 烙胶从一端开始向另一端进行,面积太大时,可由中间开始,不得随意乱烙,防 止空气赶不出来5.6.3 在烙胶过程中,最好使烙铁保持一个方向依次烙完5.6.4 烙胶中如果出现气泡,应用针刺破,将气体放出,然后用烙铁压实5.6.5 各层橡胶粘合后,应仔细地进行中间检查检查方法如下:5.6.5.1 用肉眼检查贴合的外观质量;5.6.5.2 检查各部位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