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米勒与杜普雷的作品比较研究.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7696667
  • 上传时间:2021-12-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7.12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米勒与杜普雷的作品比较研究 张琦摘 要:描绘乡村农民生活状态的绘画作品一直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品一改此前浪漫主义绚丽浮华的画风,毫不修饰地将生活中真实的场景搬进画面,展现了艺术家最质朴的感情和纯粹的绘画观文章从多个角度分析研究其中的代表人物米勒和杜普雷的绘画作品,探究他们的艺术风格语言的形成和绘画作品异同关键词:现实主义;米勒;杜普雷一、艺术家所处的时代与历程(一)米勒的人生经历米勒于1814年出生于法国一个偏僻村庄,他的家庭世代都是务农为生从小在乡村环境中长大对米勒此后的艺术道路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米勒的艺术创作并非一开始就以法国乡村生活为母题,1837年米勒前往著名浪漫主义画家德拉罗什的画室学习,但其间对古典大师普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1845年开始,他受艺术家朋友迪亚兹(Narcissi Diaz)的影响,开始尝试乡土题材,逐渐确立起质朴的乡村田园风1849年,35岁的米勒携家迁居巴黎郊区的巴比松,并相继创作出了《收割者的休息》《拾穗者》等以农民为对象的艺术创作在巴比松的这段时间,米勒如同一个真正的农民一样在田地里劳作,再也没有任何一位画家像米勒一样了解农民,热爱大地。

      二)杜普雷的人生经历朱利安杜普雷(Julien Dupr)1851年出生于法国巴黎,曾先后在比尔斯、吕容和亨利莱曼等画室进行学习1876第一次在巴黎沙龙展出作品杜普雷一生致力于描绘法国乡村的景色,并且多次入选沙龙展览他的作品深受藏家的喜爱,因此他描绘了不少相似的景色来出售,例如A milk maid with cows and sheep在1994年作品Le Berger①在苏富比拍卖会上创造了当时的拍卖记录二、艺术家创作中的内容分析(一)创作中的主体米勒和杜普雷都以乡村题材著名米勒曾经说过:“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在米勒的乡村题材的作品中出现的农民形象往往衣着简朴,身材臃肿米勒在描绘人物时往往会刻意运用光影在脸上笼罩一层阴影,或者选择看不清面庞的角度这使得米勒笔下的农民形象往往没有单一指向性,或者说米勒描绘的并不是哪一位具体的农民形象而是浓缩和凝练的这一群体的整体模样即便米勒并没有对人物形象做细致入微的刻画,但还是能够很轻易读取一张张愁云惨淡的面庞除了农民之外,米勒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张作品仔细描绘了家畜和风景杜普雷的绘画作品也以表现农民为主,但与米勒不同的是杜普雷的作品中家畜的出现率很高,甚至有单独以牛为主体的油画作品。

      杜普雷的作品对牛、羊、鹅等家畜的描绘尽善尽美,造型准确生动,富有趣味,极具乡村韵味杜普雷笔下的农民形象往往衣着朴素,部分作品中的农妇穿有补丁或破洞的衣服相较于米勒对人物的描绘,杜普雷对笔下的人物面部有着清晰的塑造,选用的农民形象也较年轻,杜普雷成功地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一位理想化的年轻女性形象,并多次出现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比较二者描绘的农民形象,最直观的差异便是二者笔下人物的手掌米勒在《拾穗者》(图1)中描绘的农妇的手掌粗糙、黝黑、指节粗大甚至有些突兀,而杜普雷笔下农妇的手掌却更加纤细柔和二)创作中的风景米勒的作品中大部分有着宽阔广袤且较高的地平线,在视线的尽头模糊地布置部分低矮的村舍和树木,使得整个画面十分宽旷、宁静和平稳这是对巴比松希利平原的真实写照这些作品中米勒对天空的描绘十分精彩,几乎没有一张作品有着雷同的天空表现,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米勒所描绘的真实性杜普雷在处理人物所处的环境时明显更加丰富和娴熟,在对房舍和树木的处理上更加细致和周到柔和的绿色似乎是杜普雷更偏爱的色彩,或者杜普雷更偏爱描绘充满生机的景色能看出杜普雷在尽力描绘一个田园牧歌似的,令人放松和感到舒适的风景柔顺且丰沛的牧草铺满大地,点缀些星星点点的花朵。

      远些的树木生机勃勃,村舍温馨且舒适这些场景和人物相互映衬,一种轻松感溢于言表三、艺术家绘画作品分析(一)作品中的人物造型米勒对于农民形象的造型是极其精炼和概括的他极其重视边缘线的塑造和概括人物多以中年人为主,且无论男女骨节皆十分粗大,四肢粗短,有明显的对肌肉线条的表现从米勒在巴比松时期的人物造型中可以看出米开朗基罗等古典大师对他的影响杜普雷在他的作品中展现了他优秀的學院派写实能力,造型准确且优美女性造型既有高挑的青年人形象,也有略上年纪的中年妇女形象但是他们在外形上四肢修长,姿态优美,即便画面中的人物在做着劳苦的农活,但举手投足间却十分优雅且温柔二)作品的光影和色彩在米勒巴比松时期的作品中,柔和的暖色调是他最常用的色彩体系,作品稳重朴实,时间厚重感扑面而来米勒一般会选择清晨或傍晚的柔和光线,轻轻地洒在米勒钟情的土地和农民身上这时即便是最鲜亮的绿色植物也会变得沉稳和柔和米勒在1859年创作的《晚钟》描绘了黄昏时的景色,整个画面的光线微弱且巧妙,像一层淡赭色的纱一样笼罩在整幅画面上这微弱的跳动的光线似乎下一秒就会在画面中消逝,给整张作品塑造了一种沉甸甸的岁月感杜普雷也钟情于柔和的光线,他不少作品皆选择阴雨天的光线。

      在杜普雷的作品中,天空似乎都是阴雨过后刚要放晴的那一刻,画面主体人物虽还处于云层的阴影下,但是远处的景色似乎已经可以被阳光照射到,明黄色开始显现出来这种光线的选择既柔和又不沉闷,一种生机勃勃、雨过天晴、充满希望的感觉油然而生相应的,杜普雷更多地使用鲜快明亮的色彩,这使得他的作品润泽通透,一股清新自然的气氛迎面而来三)作品的构图米勒和杜普雷乡村题材的作品在构图上基本是类似的二者一般都将主要人物置于前景,辅以较高的地平线,以有较大的面积表现土地但是米勒极少会在近中景安置高于主体人物的树木,他青睐于完整的地平线和大面积的天空来衬托位于画面中央的主体人物这样的构图会使得他笔下人物有种纪念碑似的高大、坚韧和不屈感杜普雷的作品中一般会在近中景安置高大的树木,在视野的尽头会描绘连绵起伏的丘陵和缓和的山川将主体人物置于一角,在另一角安置牛羊以使画面平衡这样的构图方式使得画面中的人物仿佛置身于自然的怀抱之中,温馨自然,充满田园趣味四)作品的技法米勒在巴比松时期的作品技法是有别于前期作品的,米勒早期的一些肖像画展示了他优秀的古典技法在此后的作品中画面的笔触感越来越强烈,在作品中甚至可以依稀看到堆叠的肌理感。

      《牧羊人看管羊群》中笔触清晰可见,描绘近景土地中草叶的笔触厚重有力,远景和天空笔触柔和但这不代表米勒放弃了古典技法,相反这种技法反而时不时在他的作品中显露出来杜普雷的作品展示了其优秀的学院派造型能力,又不局限于间接画法,在他作品近景部分的草地刻画上,他会用画刀厚积颜料做出肌理效果,形成草地的质感四、结语米勒和杜普雷均是表现乡村风景的代表人物,二者尽管都描绘着类似的题材但其作品却展现着迥异的氛围和内涵米勒正如罗曼罗兰在所著的《米勒传》中讲的那样是将全部精神灌注于永恒的意义胜过刹那的古典大师,将万物所归的大地给予如此雄壮又伟大的感觉与表现其作品给予观者更多的震撼和哲学感悟而杜普雷在作品中营造了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景色,能够给予观者心灵的慰藉其田园牧歌似的风景正是当时快速发展的西方社会所破坏殆尽却又从心生向往的生活这也是杜普雷的作品能够十分畅销,而米勒的作品则在后世能一直被提及的原因之一注释:①Le Berger为杜普雷于1883入选沙龙的作品参考文献:[1]盛葳.米勒的《拾穗者》:从基督教到大革命[J].美术观察,2020(3):84-90.[2]HOWARD L.Rehs.Julien Dupr:The Making,Unmaking,and Remaking of an Academic Reputation[M].Newark:University of DelawarePress,2008:93-99.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