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仓山大峡谷风景名胜区.docx
34页米仓山大峡谷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0年)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二零二一年一月米仓山大峡谷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0年)项目编号: 院 长:总工程师:工程设计单位: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资质证书等级:甲级资质证书编号:A151002203发 证 单 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项目名称:米仓山大峡谷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0年)咨询单位: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院长:刘广兵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陈家德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承担部门:营林调查队队长:朱子政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管副队长:林 勇 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李守剑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管工程师杨保国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林 勇 何 龙(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兰立达(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 陈(工程师)审核:张 军(高级工程师) 杨保国 张 震(工程师)报告编制:崔宁洁(工程师) 李 陈 张 庆(高级工程师) 刘 勇(工程师) 彭 稷(助工)绘图:罗华军(工程师)严加全(工程师)刘 勇 普旭涛(工程师)统计:刘 勇 崔宁洁 李 陈 张 庆 罗华军 彭 稷参加人员:朱子政 李守剑 兰立达 林 勇 董刚明 何 龙 张 震 张 军 李 陈 崔宁洁 罗华军 刘 勇 张 庆 彭 稷严加全 普旭涛 胡开波 刘 凯 焦晋川组织单位:旺苍县人民政府协助单位:旺苍县林业局目录第一章 规划总则 1第一条 规划目的 1第二条 规划范围与面积 1第三条 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 1第四条 规划期限 2第五条 功能分区 2第二章 保护规划 3第六条 资源分级保护 3第七条 资源分类保护 5第八条 建设控制管理 7第九条 生态环境保护 9第三章 游赏规划 10第十条 游客容量 10第十一条 景区规划 10第十二条 典型景观规划 12第十三条 游览解说系统规划 12第四章 设施规划 13第十四条 游览设施规划 13第十五条 道路交通规划 14第十六条 综合防灾 15第十七条 基础工程规划 16第五章 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 19第十八条 居民点调控类型 19第十九条 居民点调控措施 19第二十条 经济发展引导方向 20第二十一条 经济发展引导措施 20第六章 相关规划协调 21第二十二条 城市规划协调 22第二十三条 土地利用规划协调 22第二十四条 其他相关规划和管理规定协调 23第七章 近期规划实施 25第二十五条 近期实施重点 25附表附表1 风景名胜资源类型表 附表2 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附表3 风景名胜区游客容量表规划图纸0-1-1地理位置分析图0-1-2交通区位分析图0-2-1米仓山大峡谷片区综合现状图0-2-2汉王山片区综合现状图0-2-3木门山片区综合现状图0-3-1米仓山大峡谷片区景源评价与现状分析图0-3-2汉王山片区景源评价与现状分析图0-3-3木门片区景源评价与现状分析图0-4-1米仓山大峡谷片区规划总图0-4-2汉王山片区规划总图0-4-3木门片区规划总图1-1-1米仓山大峡谷片区风景区界线坐标图1-1-2汉王山片区风景区界线坐标图1-1-3木门片区风景区界线坐标图1-2-1米仓山大峡谷片区核心景区界线坐标图1-2-2汉王山片区核心景区界线坐标图1-2-3木门片区核心景区界线坐标图2-1-1米仓山大峡谷片区分级保护规划图2-1-2汉王山片区分级保护规划图2-1-3木门片区分级保护规划图2-2汉王山片区分级保护规划图2-3木门片区分级保护规划图3-1基本游览路线游赏规划图3-2-1米仓山大峡谷片区游赏规划图3-2-2汉王山区游赏规划图3-2-3木门片区游赏规划图4-1-1米仓山大峡谷片区道路交通规划图4-1-2汉王山片区道路交通规划图4-1-3木门片区道路交通规划图4-2-1米仓山大峡谷片区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图4-2-2汉王山片区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图4-2-3木门片区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图4-3-1米仓山大峡谷片区基础工程规划图4-3-2汉王山片区基础工程规划图4-3-3木门片区基础工程规划图5-1米仓山大峡谷片区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图5-2汉王山片区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图5-3木门片区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图6-1米仓山大峡谷片区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6-2汉王山片区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6-3木门片区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iii米仓山大峡谷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0年)第一章 规划总则第一条 规划目的为加强米仓山大峡谷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的严格保护和管理,有效指导利用与建设行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范围与面积风景区分米仓山大峡谷、汉王山、木门三个片区其中米仓山大峡谷片区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6°15'05.680"-106°24'30.837",北纬32°31'23.340"-32°40'50.961",面积146.37平方公里;汉王山片区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6°19'38.149"-106°24'49.405",北纬32°19'13.637"-32°21'12.079",面积18.40平方公里;木门片区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6°30'28.479"-106°32'04.376",北纬32°05'12.505"-32°06'28.007",面积4.43平方公里风景区总面积169.20平方公里范围边界走向见图纸核心景区总面积65.50平方公里,占风景区总面积的38.71%其中,米仓山大峡谷片区61.61平方公里,汉王山片区3.88平方公里,木门片区0.01平方公里第三条 风景区性质与资源特色(一)风景区性质风景区以峡谷奇潭、蜀道遗迹、红色人文为主体,以“壮、奇、古、红”为典型景观特征,是具有资源保护、科普宣教、游憩康养等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风景资源特征雄伟壮观的峡谷地貌、奇异奥妙的潭池飞瀑、悠远绵长的古蜀道遗迹、丰富厚重的红色人文、绚丽多彩的森林季相。
三)风景资源类型与评价风景区共有247个景源,分属2大类7中类31小类其中自然景源197个,人文景源50个一级景源7个,二级景源37个,三级景源123个,四级景源80个第四条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21-2030年,其中近期为2021-2025年,远期为2026-2030年第五条 功能分区根据保护和发展需要,将风景区按功能划分为特别保存区、风景游览区、发展控制区、旅游服务区4个功能区其中特别保存区12.16平方公里、风景游览区89.42平方公里、发展控制区66.18平方公里、旅游服务区1.44平方公里1)米仓山大峡谷片区特别保存区12.16平方公里、风景游览区71.31平方公里、发展控制区61.75平方公里、旅游服务区1.15平方公里2)汉王山片区风景游览区16.73平方公里、发展控制区1.66平方公里、旅游服务区0.01平方公里3)木门片区风景游览区1.38平方公里、发展控制区2.77平方公里、旅游服务区0.28平方公里28第二章 保护规划第六条 资源分级保护风景区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保护区,实施分级控制保护一)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严格禁止建设范围)范围:包括米仓山大峡谷油坊河至天眼洞段盐井河两侧部分区域、潜龙十八潭、城墙岩及周边原始森林、汉王山、木门会议纪念馆,及与四川省旺苍大峡谷森林公园重叠的鹰嘴山和采育场等景观、生态保护价值最高的区域,面积65.50平方公里。
保护要求:该区包括特别保存区和部分风景游览区特别保存区除必需的科研、监测和防护设施外,严禁建设任何建筑设施风景游览区严禁建设与风景游赏和保护无关的设施,不得安排旅宿床位,可设置风景游赏所必需的游览步道、观景平台、休息亭廊等相关设施,适当设置与游客救援和安全相关的配套设施;有序疏解居民点、居民人口及与风景区定位不相符的建设,禁止安排对外交通,严格限制机动交通工具进人本区二)二级保护区(严格限制建设范围)范围:米仓山大峡谷片区的伟人谷至靴子岩盐井河沿岸区域、陈家河瀑布至犀牛山区域、汉王山片区除一级保护区及3处居民聚居点外区域,木门片区青龙寨周边等资源较好的区域划为二级保护区,总面积36.05平方公里保护要求:该区包括部分风景游览区应恢复二级保护区生态与景观环境,制定科学的专项恢复措施对重点保育的森林与植被,进行适当的林分、林相改造限制与风景保护、风景游赏无关的建设项目,可布置必需的旅游公路、观光车道、游览步道、观景点等相关设施,可布置为游客服务的参与性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必须开展影响论证,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入;该区内的接待设施和村庄的发展,要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严格限制居民点的新建和扩建。
严格限制游览性交通以外的机动交通工具进人本区三)三级保护区(限制建设范围)范围:风景区内除一级、二级保护区以外的其他区域,包括居民主要生产生活区域及开发利用强度较高的区域,总面积67.65平方公里保护要求:该区包括发展控制区和旅游服务区三级保护区内可维持原有土地利用方式与形态根据不同区域的主导功能合理安排旅游服务设施和相关建设,区内建设应控制建设功能、建设规模、建设强度、建筑高度和形式等,与风景环境相协调第七条 资源分类保护(一)地质地貌景观保护景点的建设必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维护原有地貌特征与地景环境,保护土层与地被,防止破坏性建设;严禁采石开矿、乱挖滥填针对地形高差明显的景观应作地质稳定性调查,提出地质环境治理计划与方案;开发溶洞必须经过安全评估与地质环境治理,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培育溶洞洞顶植被,保护溶洞地下资源,保持洞内和山体的自然风貌控制游人规模,禁止过度的人工干预和建设开发温泉地热资源必须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并进行论证,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二)水体景观保护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要求,严格保护风景区内水体。
加强盐井河两岸的植被保护培育,减少水土流失生产生活污水、垃圾应集中收集、处理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防止污染水体;严禁擅自截流、引水加强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瀑布景观水流量的监测三)森林植被保护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四川省天然林保护条例》《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四川省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等相关规定,改变林地用途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严禁毁林开荒,严控外来入侵物种,强化植物检疫;完善森林火灾和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维护森林生态平衡,确保森林生态安全四)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四川省野生植物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