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志田主要论文.doc
3页罗志田主要论文:1 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 中国社会科学 2006/01 2 尝试大同:讲述老百姓的故事——评陶飞亚著《中国的基督教乌托邦——耶稣家庭(1921-1952)》 社会科学研究 2006/02 3 走向“行动的时代”:“问题与主义”争论后的一个倾向 社会科学战线 2005/01 4 因相近而区分:“问题与主义”之争再认识之一 近代史研究 2005/03 5 外来主义与中国国情:"问题与主义"之争再认识之三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6 事不孤起,必有其邻:蒙文通先生与思想史的社会视角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 7 李锦纶使美与中美促进南北合作谈判修约的尝试,1927-1928 社会科学研究 2005/05 8 整体改造和点滴改革:“问题与主义”之争再认识之二 历史研究 2005/05 9 有教无类:中古文化与政治的互动——读陈寅恪隋唐两论札记 社会科学研究 2004/02 10 国际竞争与地方意识:中山舰事件前后广东政局的新陈代谢 历史研究 2004/02 11 理论与方法: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及其他 历史研究 2004/04 12 帝国主义在中国:文化视野下条约体系的演进 中国社会科学 2004/05 13 发现在中国的历史——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点反思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14 以平常心见证历史时刻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15 北伐前数年胡适与中共的关系 近代史研究 2003/04 16 北伐前夕北方军政格局的演变:1924—1926年 史林 2003/01 17杜威对胡适的影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6 18 西学冲击下近代中国学术分科的演变 社会科学研究 2003/01 19 不改原有之字以开启“相异的意义体系”——旧文新解二则 社会科学研究 2003/04 20 关于学术“对手方”的联想——傅斯年先生的启示 “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 21 “有道伐无道”的形成:北伐前夕南方的军事整合及南北攻守势易 中国社会科学 2003/05 22 走火入魔的“学术打假” 开放时代 2003/01 23 史无定向:思想史的社会视角稗说——近代中国史学十论自序 开放时代 2003/05 24 文学史上白话的地位和新文学中白话的走向——后五四时期提倡新文学者的内部论争 近代史研究 2002/02 25 见之于行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向——兼及史料、理论与表述 历史研究 2002/01 26 社会分野与思想竞争:传教士与义和团的微妙互动关系 清史研究 2002/01 27 探索学术与思想之间的历史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 28 机关枪与线装书:从“国学书目”论争看民初科学与国学之间的紧张(一)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5 29 机关枪与线装书:从“国学书目”论争看民初科学与国学之间的紧张(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6 30机关枪与线装书:从“国学书目”论争看民初科学与国学之间的紧张(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31 国学不是学:西方学术分类与民初国学定位的困惑 社会科学研究 2002/01 32 学术规范的主要目的是建设而非防弊——呼应王笛先生 开放时代 2002/02 33 清季保存国粹的朝野努力及其观念异同 近代史研究 2001/02 34 清季围绕万国新语的思想论争 近代史研究 2001/04 35 从异端走入正统的“子不语”:庚子义和团事件表现出的历史转折 历史教学 2001/02 36 新旧能否两立:二十年代《小说月报》对于整理国故的态度转变 历史研究 2001/03 37 抵制东瀛文体:清季围绕语言文字的思想论争 历史研究 2001/06 38 十八世纪清代“多主制”与《宾礼》的关联与牴牾 清史研究 2001/04 39 西方学术分类与民初国学的学科定位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5 40 难以区分的新旧:民初国学派别的异与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6 41 民国趋新学者区分国学与国故学的努力 社会科学研究 2001/04 42 《山海经》与近代中国史学 中国社会科学 2001/01 43 学术与社会的互动有感 读书 2001/05 44 民初趋新学者眼中的国学之“资格”与排他性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5 45 留学生读什么书:20世纪20年代的一次讨论 开放时代 2001/09 46 走向国学与史学的“赛先生”——五四前后中国人心目中的“科学”一例 近代史研究 2000/03 47 古今与中外的时空互动∶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整理国故的思想论争 近代史研究 2000/06 48 大纲与史:民国学术观念的典范转移 历史研究 2000/01 49 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民国新史学的一个诡论现象 历史研究 2000/04 50 历史创造者对历史的再创造:修改“五四”历史记忆的一次尝试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5 51 “诗史”倾向与怎样解读历史上的诗与诗人 社会科学研究 2000/04 52 乾嘉传统与九十年代中国史学的主流 开放时代 2000/01 53 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 开放时代 2000/05 54 南北新旧与北伐成功的再诠释 开放时代 2000/09 55 The Partition of the West: Inter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Chinese Mind During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0/03 56 建立史学书评的学术规范 近代史研究 1999/01 57 “天朝”怎样开始“崩溃”──鸦片战争的现代诠释 近代史研究 1999/03 58 五代式的民国:一个忧国知识分子对北伐前数年政治格局的即时观察 近代史研究 1999/04 59 学术与社会视野下的20世纪中国史学——编书之余的一些反思 近代史研究 1999/06 60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研究:《怀柔远人》的史学启示 历史研究 1999/01 61 从科学与人生观之争看后五四时期对五四基本理念的反思 历史研究 1999/03 62 新旧之间:近代中国的多个世界及“失语”群体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6 63 民国史研究的“倒放电影”倾向 社会科学研究 1999/04 64 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 中国社会科学 1999/03 65 遵守学术规范推进学术对话——关于“学术对话与学术规范”的笔谈 66 文化评论与中西文化异同 开放时代 1999/02 67 近代中国社会权势的转移:知识分子的边缘化与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 开放时代 1999/04 68 “新宋学”与民初考据史学 近代史研究 1998/01 69 近代湖南区域文化与戊戌新旧之争 近代史研究 1998/05 70 思想观念与社会角色的错位:戊戌前后湖南新旧之争再思——侧重王先谦与叶德辉 历史研究 1998/05 71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取向与反思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1 72 清季科举制改革的社会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 1998/04 73 前恭后倨:胡适与北伐期间国民党的“党化政治” 近代史研究 1997/04 74 中外矛盾与国内政争:北伐前后章太炎的“反赤”活动与言论 历史研究 1997/06 75 历史研究的新视野——“近代中国‘民众动员’的社会观念”研讨会补记 社会科学研究 1997/03 76 北伐前期美国政府对中国革命的认知与对策 中国社会科学 1997/06 77 数字与历史 战略与管理 1997/03 在多年收治肝病、出血热、麻疹、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临床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领域的优势,因此在制定医院长期发展规划中,有步骤的增加中医药在整体医疗工作中的比重,不断加强中医学科建设several group number, then with b ± a, =c,c is is methyl b two vertical box between of accurate size. Per-2~3 measurement, such as proceeds of c values are equal and equal to the design value, then the vertical installation accurate. For example a, b, and c valueswhile on horizontal vertical errors for measurement, General in iron angle code bit at measurement level points grid errors, specific method is from baseline to methyl vertical box center line distance for a,, to b vertical box distance for b, list can measur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