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外科学讲义周围血管疾病.doc
6页第十三单元 周围血管疾病 周围血管疾病是指发生于心、脑血管以外的血管疾病.可分为动脉病和静脉病,动脉病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等;静脉病包括血栓性浅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曲张等. [本章的学习方法] 结合临床病例,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第一节 概论 [考试内容] 周围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与体征和周围血管疾病的检查方法 1.周围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与体征 〔1〕疼痛:肢体疼痛是周围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包括间歇性疼痛、持续性疼痛〔静息痛〕.其主要原因有动脉供血不足、静脉回流障碍、血液循环异常等. 〔2〕皮肤温度异常:动脉闭塞性病变多为肢端寒冷,闭塞程度越重,距离闭塞平面越远,寒冷愈明显.静脉病变多为下肢潮热感,下垂时更明显. 〔3〕皮肤颜色异常:包括苍白、紫绀和潮红等. 〔4〕感觉异常:有潮热和寒冷、怠倦感、麻木、针刺或蚁行感等. 〔5〕肢体增粗或萎缩:肢体肿胀多发生于下肢,静脉淤滞性肿胀一般为凹陷性水肿.肢体或趾〔指〕变细、瘦小、萎缩,均是由于局部动脉血液供应不足,长期缺乏必要的营养. 〔6〕溃疡和坏疽:缺血性溃疡是动脉病变引起,淤积性溃疡多由静脉病变引起. 2.常用的检查血管功能试验: ①皮肤指压试验;②肢体位置试验;③运动试验;④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⑤深静脉通畅试验;⑥直腿伸踝试验和压迫腓肠肌试验;⑦冷水试验和握拳试验. 3.病因病机 周围血管疾病的病因可分为内因与外因两大类.外因包括外感六淫、特殊毒邪〔烟毒〕、外伤等;内因包括饮食不节、情志内伤、脏腑经络功能失调、劳伤虚损等. 周围血管疾病病机特点是血瘀. 4.治则 活血化瘀就成为周围血管疾病总的治则.第二节 股肿 [考试内容] 股肿的含义与特点,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 [考试重点] 股肿的含义与特点 1.股肿的含义与特点 股肿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发生异常凝固而引起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局部皮温升高和浅静脉怒张四大症状,好发于下肢髂股静脉和股静脉,可并发肺栓塞和肺梗塞而危与生命.相当于西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往称血栓性深静脉炎. 2.股肿的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创伤或产后长期卧床,以致肢体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瘀血阻于脉络,脉络滞塞不通,营血回流受阻,水津外溢,聚而为湿,发为本病. 3.股肿的临床表现 绝大多数的股肿发生在下肢,由于阻塞的静脉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一.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肢体疼痛是其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之一.直腿伸踝试验和压迫腓肠肌试验; 〔2〕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突然性、广泛性、单侧下肢粗肿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3〕混合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兼具小腿深静脉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特点. 4.股肿的辨证论治 ①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加味. ②血脉瘀阻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活血通脉汤加减. ③气虚湿阻证:益气健脾,祛湿通络.参苓白术散加味. [复习自测] 可引起血栓性深静脉炎的发病原因是 A.吸烟 B.寒冷 C.长期站立 D.手术 E.静脉注射药液 [答疑编号111130101] 『正确答案』D 血栓性静脉炎最大危险性为: A.局部疼痛 B.发热 C.肺栓塞 D.水肿 E.患肢增粗 [答疑编号111130102] 『正确答案』C 血栓性深静脉炎多发生于: A.上肢静脉 B.下肢静脉 C.胸壁静脉 D.颈静脉 E.面部静脉 [答疑编号111130103] 『正确答案』B 第三节 血栓性浅静脉炎 [考试内容]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含义与特点,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 [考试重点]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含义与特点,辨证论治 1.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因病机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发生于肢体浅静脉的血栓性、炎症性病变.属于中医"赤脉"、"青蛇毒"、"恶脉"、"黄鳅痈"等范畴.本病多由湿热蕴结、寒湿凝滞、痰浊瘀阻、脾虚失运、外伤血脉等因素致使气血运行不畅、留滞脉中而发病. 2.临床表现与常见类型 发病部位以四肢多见〔尤其多见于下肢〕,次为胸腹壁等处. 初期〔急性期〕在浅层脉络〔静脉〕径路上出现条索状柱,患处疼痛,皮肤发红,触之较硬,扪之发热,按压疼痛明显,肢体沉重.一般无全身症状. 临床上常见血栓性浅静脉炎、胸腹壁浅静脉炎、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几种类型. 3.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辨证论治 ①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解毒通络.清利通络汤加减. ②脉络瘀阻证:活血化瘀,行气散结.活血通脉汤加鸡血藤、桃仁、忍冬藤. ③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活血解毒.柴胡清肝汤或复元活血汤.第四节 筋瘤 [考试重点] 筋瘤的含义与特点 筋瘤是以筋脉色紫、盘典突起如蚯蚓状、形成团块为主要表现的浅表静脉病变.筋瘤好发于下肢,相当于西医学的下肢静脉曲张交错所形成的静脉团块. 第五节 臁疮 [考试内容] 臁疮的病因病机、局部辨证、治疗原则、辨证论治 [考试重点] 臁疮的含义与特点、辨证论治 1.臁疮的病因病机 臁疮是指发生于小腿臁骨部位的慢性皮肤溃疡.本病多由久站或过度负重而致小腿筋脉横解,青筋显露,瘀停脉络,久而化热,或小腿皮肤破损染毒,湿热下注而成,疮口经久不愈.相当于西医的慢性皮肤溃疡,俗称"老烂腿",长发于双小腿内外侧下1/3处. 2.臁疮的内、外治疗原则 中医认为膝疮是本虚标实证,气虚血瘀为基本病机,益气活血以消除下肢瘀血是治疗的关键. 内治 ①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和营解毒.二妙丸合五神汤加减. ②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祛瘀生新.补阳还五汤合四妙汤加减. [复习自测] 下列哪一项与臁疮关系最密切? A.好发于易受压迫与磨擦的部位 B.气血亏虚,或因局部受压,肌肤失养 C.多由湿热下注,瘀血凝滞经络所致 D.好发于儿童与少年 E.痰浊凝聚,风寒侵袭是病因 [答疑编号111130104] 『正确答案』C 臁疮的病因病机是: A.久病气血亏虚,不能营养肌肤 B.气血失和,经脉阻滞,气血凝结 C.湿热下注,瘀血凝滞经络 D.气血失和,风寒痰浊凝聚 E.寒湿凝聚经络,闭塞不通,气血运行不畅 [答疑编号111130105] 『正确答案』C 臁疮的好发部位是: A.前臂下1/3 B.小腿下1/3 C.臀部下1/3 D.以上都不是 E.足部[答疑编号111130106] 『正确答案』B 第六节 脱疽 [考试重点] 脱疽的定义、特点与病因病机、脱疽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脱疽的辨证论治 1.脱疽的定义、特点与病因病机 脱疽是指发于四肢末端,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又称脱骨疽.其临床特点是好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多见,初起患肢末端发凉、怕冷、苍白、麻木,可伴间歇性跛行,继则疼痛剧烈,日久患趾〔指〕坏死变黑,甚至趾〔指〕节脱落.好发于青壮年男子、老年人或糖尿病病人.相当于西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和糖尿病足. 本病的发生与长期吸烟、饮食不节、环境、遗传与外伤等因素有关. 总之,本病的发生以脾肾亏虚为本,寒湿外伤为标,而气血凝滞、经脉阻塞为其主要病机. 2.脱疽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疾病的发展过程,临床一般可分为三期: 一期〔局部缺血期〕:二期〔营养障碍期〕:三期〔坏死期或坏疽期〕三种脱疽的临床鉴别 3.脱疽的辨证论治 ①寒湿阻络证:温阳散寒,活血通络.阳和汤加减. ②血脉瘀阻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加减. ③湿热毒盛证: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加减. ④热毒伤阴证:清热解毒,养阴活血.顾步汤加减. ⑤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黄芪鳖甲煎加减. [复习自测] 脱疽的好发部位是 A.双侧小腿 B.四肢末端,以下肢多见 C.双上肢 D.足踝部 E.双手 [答疑编号111130107] 『正确答案』B 某男,左足怕冷、疼痛、间歇性跛行年余.月余来足痛转为持续性静止痛,夜间痛剧,不能入睡,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应诊断为: A.痹证 B.脱疽 C.糖尿病坏疽 D.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E.雷诺病〔肢端动脉痉挛症〕[答疑编号111130108] 『正确答案』B [病例分析] 1.患者男性,53岁,右小腿内侧硬性结节红肿热痛三月,既往患静脉曲张病14年,查右小腿大隐静脉曲张,局部红肿硬结节、压痛.请给予诊断.〔血栓性浅静脉炎〕 2.患者女性,47岁,教师,患下肢静脉曲张十二年.右小腿内侧溃疡一月,疼痛,查右小腿内臁部色紫暗,皮肤干粗,有皮疹,内踝上6cm处有溃疡2×1.5cm;周围肿胀,溃疡疮面色暗红,有脓性分泌物,有臭味,舌暗苔黄腻,脉滑数.请给予诊断.〔臁疮〕 3.患者女性,46岁,胆结石术后10日,左下肢突发肿胀,疼痛二日,行走困难,低热,左股部疼痛明显,浅静脉扩张,皮温高于健侧,舌红苔腻,脉滑.请给予诊断.〔股肿〕 4.患者男性,65岁,右足发凉、麻木、疼痛一年余,右足末趾破溃一周,疼痛剧烈,夜不能眠,纳少,便干.查,右小腿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趾甲肥厚,足趾潮红,末趾肿胀,趾端破溃,有少量渗出,足背动脉搏动未与.请给予诊断.〔脱疽〕〖来源〗医乐园论坛bbs.med6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