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那些“吃饱了撑的”数学题.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庄**
  • 文档编号:193830861
  • 上传时间:2021-08-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55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那些“吃饱了撑的”数学题 粱左写的相声《着急》的主角――一个深受不安全感困扰的小老百姓,很长时间里都为孩子的教育问题着急你不知道现在的中学数学题有多难,”他说,“说是有一个大水池子,往里灌水,开进水的管子48个小时就灌满了,开排水的管子69个小时就排完了,问两个水管子一起开,多少个小时能灌满水池子――你说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着急》演出之后,这道应用题便成了一个大笑话但我发现,当年的笑点其实不在应用题本身,而在主人公混淆虚实、吹毛求疵的心态可是到了后来,这道题好像真的被归入“吃饱了撑的”这一类,成为国内教育荒诞不经、脱离实际的一个突出例证 “灌水池子问题”的身败名裂是因为人们在对它的评价里掺入了数学以外的因素但事情还有另一面,正是因为数学应用题的虚拟性,数学老师在师生对话形式的笑话里有着相当高的出镜率,比如―― 老师问:“你裤兜里有10块钱,你丢了6块,结果是?” 学生答:“我妈把我揍了一顿 同类的笑话还发生在其他理科老师身上――一位化学老师把一枚钱币丢进一种溶液里,问学生:“它会不会溶解?”学生很机智地答:“如果会溶解,您就不会把它丢进去了。

      虚拟场景的极致出现在法学院考试的试题里:某甲养了5头牛,牛1借给了邻居某乙,结果不慎摔下山坡,到兽医站里治疗,产生费用2000元;牛2以一天150元的价格租给了某丙一个月,在犁田时踢伤了某丁的驴,需赔偿某丁600元;牛3自行走失,被某戌捡走,饲养两个月后,某甲得知欲追回,某戊索要1000元;牛4卖给了某己,一日巢己带牛出行,将它拴在树下后,牛咬断了绳索,与路过的某庚的马发生争执,被某庚鞭打致残,致某己损失400元;牛5跟着某甲过,一直到病死,某甲委托某辛将其宰杀出售,某壬吃了牛肉后染病,住院治疗花去4000元问5头牛分别归谁,以及谁应负担其产生的费用 我替“灌水池子问题”鸣不平,论荒诞不经的指数,它在“5头牛的故事”面前甘拜下风不过出题的人一定不曾想到自己造福了一段相声,他只是想给数学教育增加点趣味――这可是一个中外教师都会面对的难题1993年,一位名叫梅尔塞斯的教育工作者写了一篇论文,批评美国数学教育为了追求趣味,已经到了无聊的地步她提到一道小学三年级的算术题:一个牧民有125只绵羊和5条狗,他今年多大年纪? 梅尔塞斯说,一般的孩子不会怀疑出题者的诚意,心里忐忑,还是要把题目中的那些条件都用起来,认为其中或有什么自己不太明白的深刻关联。

      老师只是想逗孩子们一笑,结果,大多数孩子居然认真演算起来:125+5=130,这岁数的还能放羊,那羊也该有七八十岁了;125-5=120,也说不过去:1255=25――合适,就它了 我刚上小学的时候,也在一本益智书里看到这么一道题,已是“改良版”了――从美式无厘头刚到了“脑筋急转弯”的路数上:你有一只船,船长29米,宽6米,高4米:船上有1个大副,还有29个水手;船上有2名伙夫,每天定时给全船的人制作三餐;船上还养着2只猫问:船主的年龄是多少? 对于这种“欺人太甚”的题,我的对策是直接翻到书后找“参考答案”那道题的答案我至今记得一字不差:“你有一只船,船主当然是你,你多大,船主就多大 数学题的“趣味”大概仅此而已了如果想在中美的数学教育里找出点差异,那么“趣味”这一项恐怕是没什么油水的1994年的一期《美国数学月刊》里,有篇文章专门回顾了20世纪后半程美国数学教育的沿革,文中列举了同一道应用题在不同时期的表述方式―― 20世纪60年代:一个农民以10美元的价格卖出一袋土豆,他的成本是售价的4/5他赚了多少钱? 20世纪80年代:一个农民以10美元的价格卖出一袋土豆,他的生产成本是8美元,赚了2美元。

      在“土豆”一词下划线,并与你的小组同学组织一场讨论 20世纪90年代:一个农民以lO美元的价格卖出一袋土豆,他的生产成本是收益的0,8倍制作一张收益图表,计算出农民所得的利润与你的小组同学讨论运算结果,并使用经济学术语撰写一份报告分析这一案例 看完这些,不由得感叹老美的“笨拙精神”如果说中国的数学题脱离现实,还爱植入一些时代信息(比如“甲乙两个农场进行劳动比赛,甲农场平均每小时能收割4.5亩麦子”),那么老美的数学题倒是一如既往地亲民几十年来,他们从未增加题目的难度,却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以一种牛刀杀鸡般的精神,设法让教育本身变得更有趣,或者更有意义 (摘自《读者・原创版》2014年第1期)第 4 页 共 4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