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探究民窑元青花瓷器的特点(可编辑).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柏**
  • 文档编号:298872263
  • 上传时间:2022-05-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90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探究民窑元青花瓷器的特点第一篇:探究民窑元青花瓷器的特点 探究民窑元青花瓷器的特点 来源:亚洲陶瓷商城 从胎体上看,由于元青花采用二元配方制胎,即瓷石与麻仓土按比例配方混合制胎,这就决定了元青花的胎体普遍较厚重、胎质坚硬;胎质与宋代青白瓷的胎质相似,胎色不是纯白色的,而是层次不一的灰白色或灰黄色或土黄色的;由于粉碎瓷石、淘洗瓷土等工艺的局限性,烧成后的胎体比后世景德镇瓷器仍然粗糙,颗粒状态突出,有偏狭形缝隙,气孔较多,远说不上细腻洁白但小型器物尤其是民窑青花瓷器中的精品,其胎与元青花官窑瓷器差别并不大 从成型工艺上看:民用元青花瓷器与元青花官窑瓷器的制作方法一样如采用内模外刮削制坯、外膜内刮削制坯,再以泥浆做粘合剂合模或多层重叠成型故大件器物的内壁、内底、腹部、口部等处胎体接痕现象明显 从挖足、修口工艺上看,与同时代其他知名窑口(如龙泉窑、钧窑等)有一致的风格:大器足底宽厚多为挖足,挖足有深有浅,器底厚重、圈足厚宽,圈足既向内斜削,又向外斜削,从圈足正面看,呈八字形;圈足内底普遍有螺旋状旋坯痕、跳刀痕和乳钉状突出点,圈足上往往能发现修坯不连贯的刀痕;器口向外下方斜削形成的器口极具时代感。

      大瓶、大罐的底部旋削纹较粗、较疏,小瓶、小罐盘和碗的切削痕较细、较密底部和圈足内外粘有窑砂,有些已熔入釉中小型器物(小罐、小瓶、小壶和碗、盘等)削足处理方法常见底足足端外墙斜削一刀的元代突出特点 元代民窑青花盘碗普遍采用重叠垫烧方式,盘碗的圈足无釉,盘碗内底有宽窄不一的涩圈,圈内釉被刮去,露出胎体,这种重叠垫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上下重叠垫烧的瓷器发生粘连,既有利于提高烧成的成品率,也有利于节省窑炉空间,多装烧瓷器,节省成本,扩大产量笔者发现:元代青花瓷小型罐和瓷壶有的瓶口也无釉,显然是被工匠有意刮去的,刮削痕迹也很明显转于陶瓷商务信息网这说明元代民窑青花罐、壶类瓷器也有重叠垫烧的 总之,元代青花瓷器的垫烧工艺也具有多样性,有一匣多器重叠装烧的,有直接在细沙上焙烧的,也有匣钵单件仰烧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大件器物底部露胎不施釉,小件器则不一定,或者底部露胎,或者底部有施釉;采用铺砂直接焙烧方法的,器物烧成后即形成所谓的砂底,砂底常出现粘砂或铁质斑点,少量器物由于胎土内含有铁质,器物露胎部位经烧结呈现火石红斑痕,但小瓶、小罐和碗、盘等小件器物则也有不见明显火石红,或者不见火石红的。

      有的元青花民用瓷器与官用元青花瓷器一样,在底部被工匠有意甩洒釉斑点这种现象是元青花瓷器的独特特点,是鉴定元青花瓷器的一个要点 从元青花的釉面及青花发色上看:既有玻璃釉、青白釉,也有卵白釉(枢府釉),或偏白,或偏青,或偏青黄,或偏青白,或莹润透亮,或哑光、乳浊感强;透明感强的玻璃釉普遍开细小纹片但总体上不及宋瓷洁白,普遍偏青,民用青花瓷的透光度比官用青花瓷差青花发色不稳定,色泽晕散,大体分为两种:一种发色浓重鲜丽呈青翠浓艳,浓厚处有黑色锈斑,深入胎骨,俗称“黑疵”青料积聚处有蓝黑色或蓝褐色斑点,釉面下凹并哑光因此用手抚摸时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这就是使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所特有的呈色效果;另一种为国产料,国产料青花发色呈蓝中泛灰,有的色泽呈青蓝偏灰或青花发色蓝中闪灰青花上浮与釉面紧贴,晕散青花呈炸开状,上浮青花釉面显有浓黑丝及小点,青花纹饰紧贴釉面,微呈凹状,这也是鉴别景德镇元青花瓷的基本要点鉴定元青花瓷器是官用或民用,重点是纹饰:前者繁密多层次,精细备至,颇有绘画功底;后者稀疏、简约、随意、草率、匠气较浓 第二篇:玉溪窑青花瓷器的纹饰 玉溪窑青花瓷器的纹饰 玉溪窑青花瓷器属云南青釉青花瓷体系。

      元末明初,地处边疆的云南也深受景德镇制瓷工艺的影响,烧制出技艺独特的青花瓷器,并拥有两个最具代表性的瓷窑―玉溪窑和建水窑 玉溪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正式发掘的云南青花瓷窑,其青花瓷器造型古朴敦厚,纹饰题材广泛,有着鲜明的民间特色,在中国陶瓷史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目前,在云南玉溪市博物馆藏的元明时期玉溪窑青花瓷器,代表着当时云南青花瓷器烧制的最高水平,器型包括罐、碟、盘、壶、碗、杯、瓶等,造型朴拙,线条简练,纹饰繁多,其纹饰的内容及表现手法与景德镇如出一辙,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描绘对象,经工艺匠师在瓷器上巧手刻画,成为一幅幅耐人寻味的艺术作品,体现出玉溪窑青花瓷器的装饰特色 装饰纹饰的民间特色 植物纹 植物纹主要装饰在罐肩、腹、胫部,青花发色浓艳,富有层次和立体感,通过精密的布局来表现枝繁叶茂的画面,有莲纹、牡丹纹、菊纹、蕉叶纹等 青花牡丹莲瓣纹罐(图1),直口直颈,丰肩鼓腹,下敛,平底,釉色白中泛灰,青花色调蓝中泛灰罐身用弦纹分隔为四个区域,肩部饰双重覆莲纹,勾勒以莲瓣脉络,上腹饰萱草纹,中腹饰缠枝牡丹纹,胫部饰仰莲套水涡纹构图疏密有致,绘画手法简练生动,图案灵动自然,双弦纹线条精工细致,牡丹纹娇艳柔弱,覆莲纹清雅坚挺,萱草纹和水涡纹琐细密集,仰莲纹宽阔舒展。

      牡丹花瓣和枝叶基本采用一笔点画的方法,在某些部位加重笔力,重复上色,突出了牡丹和莲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整件器物看起来器型敦厚粗犷,色调统一,装饰得当,颇具元代瓷器的风格和韵味 青花螭虎纽盖贴塑花卉纹罐(图2),螭虎纽盖,荷叶盖边,唇口直颈,斜肩鼓腹,釉色青中泛灰黄,盖饰双弦纹及花卉纹,唇口直颈,颈部饰竖线及斜交叉线纹,肩部饰蕉叶纹,肩、腹部用道双弦纹分隔为三个区域,饰菊瓣、梅及竹叶纹,罐盖及上腹部贴塑动物纹整器青花发色淡雅,螭虎纽塑造生动形象,青花发色浓艳;除盖纽外,整器纹饰采用白描手法勾勒,只局部上色,犹如一幅雅致的水墨画 人物纹 人物纹主要装饰在罐的肩、腹部,构图生动,画工独特 青花开光人物缠枝花卉纹罐(图3),唇口直颈,器型规整,造型饱满,肩、腹部用双弦纹相隔,肩部绘缠枝莲纹,腹部绘开光琴笛吹奏人物图,胫部绘仰莲纹套水涡纹,主题纹饰为弹琴吹笛人物图,描绘了种有芭蕉、奇石耸立的庭院美景,栏外湖水荡漾,远山含翠,画面充满诗情画意,人物栩栩如生,神形兼备,构图严谨,疏密有致,笔法流畅,意境优美 动物纹 动物纹主要装饰在罐的腹部,笔法生动,衬托和丰富主题纹饰,极具表现力。

      青花狮子绣球牡丹纹盖罐(图4)唇口直颈,丰肩敛腹,平底,釉色莹润白中泛灰,宝珠纽盖,荷叶盖边,盖绘缠枝菊辨和蕉叶纹,肩部绘狮子滚绣球纹,上腹部绘缠枝牡丹纹,下腹部绘仰莲套花卉纹造型古朴,比例协调,构图饱满,笔法生动,以灵动的狮子图案辅以牡丹、仰莲及花卉纹,艳而不俗,纯朴自然 青花鱼藻纹盘(图5)敛口,弧腹,圈足,釉色青灰,口沿处用青花留白的方式绘变形莲瓣纹,盘心满绘水草及浮萍,两条鱼嬉戏于水藻间,器型简单流畅,青花发色浓艳具有立体感,鱼、藻的描绘生动有趣,充满灵性 纹饰特征极具个性 时代和地域风格 元明时期,玉溪地区各县是当时屯田的重点地区,大量汉、回、和蒙古军进入当地,不仅增加了新的民族成份,促进了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和发展,而且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当时的云南,因其复杂的地理环境、民族因素及文化氛围,使汉传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都能在这里立足,互不影响,因此云南青花瓷器的装饰风格也呈现出地域化、多元化的特征,装饰手法基本承袭景德镇青花瓷装饰的风格,内容丰富多彩,讲究图案化,充满生动的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这批青花瓷器除少数青花发色偏浓重外,大部分青花呈色清淡,多运用一笔点画的技法,呈色能表现出深、浅、浓、淡多个层次,既有精致的装饰感,又具有白描花卉的效果,给人清新雅致的感觉,为元明时期云南青花的典型特征,因为钴料采自当地且淘洗不精,青花发色青中泛黑、泛灰,略具晕散,不似景德镇青花瓷器发色艳丽。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玉溪窑借鉴和学习景德镇青花瓷器的装饰手法,其内容带有鲜明的民间民族色彩,主要描绘人们喜闻乐见的植物、动物、人物、文字、吉祥图案等,与人们追求吉祥寓意的审美风尚相符这批瓷器涵盖了元明时期云南青花瓷器装饰纹样的大部分内容,植物、人物、动物,此外还有一些吉祥图案,装饰图案主题突出,清新明快,意境深远,多带吉祥寓意其中植物纹数量最多,动物纹、人物纹次之,植物纹种类有莲纹、牡丹纹、菊纹、兰纹、梅纹、松竹纹等,莲花和莲瓣纹的使用较为普遍,缠枝莲装饰于罐身,莲瓣呈并列状出现,莲瓣内多套绘水涡纹和如意云纹;莲瓣又分仰莲瓣和覆莲瓣,仰莲瓣多绘于器物胫部,覆莲瓣多绘于肩部除植物纹外,人物纹的仕女及高士,动物纹的凤鸟、狮子、游鱼的造型和描绘技法也与景德镇窑相类似,反映着当时民间百姓的生活形态、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只是绘画技法较多表现出云南本地民间风格,粗率随意,质朴天真 运用贴塑装饰手法 贴塑,多运用于罐的盖和腹部,有人物形、动物形、花卉形等,使得装饰脱离了绘画的平面效果,为瓷器增添了立体感和生动感,起到突出主题的效果贴塑手法的运用在这一批瓷器中并不普遍,使得屈指可数的几件贴塑瓷器显得尤为珍贵。

      运用开光装饰手法 此批瓷器开光装饰手法主要运用在罐的腹部,器物上往往有4开光甚至8开光,开光形式有菱形、花瓣形等,开光内部常见人物故事、山水风景及花卉动物等主体纹饰,起到突出主题的效果 艺术内涵 这批青花瓷器器型庄重典雅,装饰严谨,纹饰丰富多彩,呈现的并非华美、绚丽的装饰特点,而讲究实用和技艺相结合,烧造工艺简单而笨拙,主要功能是满足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是一种古老、传统、大众化的艺术,散发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纯朴气息从瓷器的造型和纹饰中,显示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对于死亡与安葬的极其重视和无比庄重,标志着元明时期玉溪、滇中南对于火葬、对于逝者的隆重关注和亲切祝福;传达着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折射着深刻的佛教精神,反映着民间世俗的审美倾向,展现着纷繁复杂的人间百态解读一件青花瓷器纹饰图案的内涵,不但可以了解当时玉溪窑工匠技师技艺的表现,同时也能领会当时社会存在的思想、宗教、习俗与审美的情趣,时代和信仰、文化和理想也升华、简化于其中 第三篇:瓷器之美——元青花教案 瓷器之美——元青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对元代青花瓷有所认识和了解,能够区分陶器和瓷器。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能够让学生多角度的欣赏和认识元代青花瓷,激发学生参与欣赏、评述的兴趣,提高视觉感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瓷器艺术、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准确区分陶器与瓷器,了解元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 难点:能简要分析元青花工艺,参与欣赏评述 教学过程 一、名画导入 由《诸神之宴》画中瓷器引出本课所学内容——瓷器,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才是瓷器的故乡 二、陶瓷对比,深入了解两者区别 设置问题,让学生能够准确区分陶与瓷 三、观看视频,简单了解中国瓷器发展脉络 中国的瓷器发展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下面我们通过一段小视频来大概了解一下各个时期的瓷器 四、了解元代青花瓷历史背景,欣赏元代青花瓷 1.2022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在佳士得拍卖会拍出了2.3亿的天价 学生猜测价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唐代青花初现,伊斯兰地区需求,青花应运而生 宋代贸易中断,青花瓷一度绝迹 元代,贸易恢复,青花瓷开始繁荣,景德镇率先制造 3.请学生观赏三件元代青花瓷,教师做简要分析 《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 《鸳鸯纹青花大盘》 4.了解元青花造型 元青花的主要造型有罐、瓶、壶、碗、盘等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