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愚公移山中考试题汇编一.doc
8页《愚公移山》中考试题汇编一(6套附答案)一、浙江省金华市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6.请解释下面卡片中加点词的词义3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词 序号 例句 词义亡① 河曲智叟亡以应②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③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寒暑易节,始一返焉译文: 18.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见解3分)答: 16.(1)“亡”通无,没有(2)灭亡(3)逃跑 17.冬夏换季,(她们)才来回一次 18. 启示:像愚公同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现代社会,布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因此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现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山东省淄博市(二)阅读甲乙两个有关“人物对话”的文言文段,做8—10题8分)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觉得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立有间 ②臣是以无请也 ③达于汉阴 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9、翻译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2分)甲: 乙: 10、(1)甲文刻画了蔡桓公什么样的形象?(1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分)答: (2)乙文刻画人物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答: 8、(1)有一会儿(2)不问,不再说话(3)汉水南岸(4)用箕畚运9、(1)扁鹊远远地看到蔡醒公就转身跑了(2)冬夏换季,才来回一次10、(1)“讳疾忌医”的人(掩饰错误,顽固坚持、不肯改正错误的人);要点:要正视自己的缺陷错误,不能回绝批评协助。
2)要点:正视困难,战胜困难三、四川省成都市A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毕 4-6 题 (共9分,每题3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对的的一项是( )A. 杂然相许 许: 赞同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 扛C. 寒暑易节 易: 互换 D. 何苦而不平 苦: 劳苦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似的一组是( )A.以君之力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扶苏以数谏故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 而山不加增 D. 告之于帝 义不杀少而杀众 皆以美于徐公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对的的一项是( )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讥笑。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辩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C.文章有旨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 “愚公 ”,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挖苦的效果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涉及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1)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分) 译文: (2) 甚矣,汝之不惠! (2分)译文: 4.D(苦:愁)5.C(C项都是“却、可是”; A项“凭”/“由于”; B项“她”/“的”; D项“向”/“比”)6.A(愚公妻子只是“献疑”,并不是“强烈反对”) 7.(4 分)(1)(2分) 我和你们竭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始终通到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南岸,可以吗?(译出大意计1分;贯彻“险”“指”意思的各计0.5分)(2)(2分)你太不聪颖了(或:“你简直太愚蠢了”)!(译出大意计1分;贯彻“甚”“惠”意思的各计0.5分)四、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毕9-13题。
[甲]愚公移山 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来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②汝之不惠 惠: ③帝感其诚 感: ④越来年 越: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似的一项是…………………………( )(2分)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劣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11.翻译下面句子3分)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译文: 12.对[甲]文内容理解不对的的一项是………………………………………( )(2分)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烘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国内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种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答: 9.①用箕畚 ②通“慧”,聪颖 ③被……感动 ④到、及10.D(A.人称代词,她/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办 C.把/由于 D.都是“去、往”的意思11.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汉”“阴”“陇”“断”译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12.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13.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1分)②甲文以神话结尾,(1分)乙文以议论结尾1分)五、青海省西宁市 阅读《愚公移山》(节选),完毕9 ~ 13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