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cvd原理--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基础.pdf
11页10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基础 §1.1 等离子体概论 §1.1.1 等离子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近代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物质除了具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的这三种早为人们熟悉的形态之外, 在一定的条件下, 还可能具有更高能量的第四种形态——等离子体状态例如通过加热、放电等手段,使气体分子离解和电离,当电离产生的带电粒子密度达到一定的数值时, 物质的状态将发生新的变化, 这时的电离气体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普通气体了 由于这种电离气体不管是部分电离还是完全电离, 其中的正电荷总数始终和负电荷总数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于是人们将这种由电子、离子、原子、分子或者自由基团等粒子组成的电离气体称之为等离子体[ 1] 不管在组成上还是在性质上,等离子体不同于普通的气体普通气体由电中性的分子或原子组成, 而等离子体则是带电粒子和中性粒子的集合体 等离子体和普通气体在性质上更是存在本质的区别, 首先, 等离子体是一种导电流体,但是又能在与气体体积相比拟的宏观尺度内维持电中性;其次,气体分子间不存在净电磁力,而等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之间存在库仑力;再者,作为一个带电粒子体系,等离子体的运动行为会受到电磁场的影响和支配。
因此,等离子体是完全不同于普通气体的一种新的物质聚集态 应当指出,并非任何的电离气体都是等离子体众所周知,只要绝对温度不为零,任何气体中总存在有少量的分子和原子电离严格地说来,只有当带电粒子地密度足够大,能够达到其建立的空间电荷足以限制其自身运动时,带电粒子才会对体系性质产生显著的影响, 换言之, 这样密度的电离气体才能够转变成等离子体 除此之外, 等离子体的存在还有其特征的空间和时间限度,如果电离气体的空间尺度 L 不满足等离子体存在的空间条件 L>>λD(德拜长度λD为等离子体宏观空间尺度的下限)的空间限制条件,或者电离气体的存在的时间 不满足τ>>τp(等离子体的振荡周期τp为等离子体存在的时间尺度的下限)时间限制条件,这样的电离气体都不能算作等离子体[2] §1.1.2 等离子体的特性参数描述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1 等离子体的状态主要取决于它的组成粒子、 粒子密度和粒子温度, 其中粒子密度和温度是描述等离子体特性的最重要的基本参量[3] 1)粒子密度和电离度 如前所述,组成等离子体的基本成份是电子、离子和中性粒子。
通常分别用 ne、ni和 ng来表示等离子体内的电子密度、粒子密度和未电离的中性粒子密度,而当 ne=ni时,则可用 n 来表示二者中任一个带电粒子的密度,简称为等离子体密度然而,一般等离子体中可能含有不同价态的离子,也可能含有不同种类的中性粒子, 因此电子密度与粒子密度不一定总是相等的 对于主要是一阶电离和含有同一类中性粒子的等离子体,可以认为 ne≈ni对于这种情形,电离度 定义为:α=ne/( ne + ng)电离度很小的等离子体称为弱电离等离子体;当α较大(约大于 0.1)时,称为为强等离子体;α=1 时,则叫完全等离子体 在热力学平衡条件下, 电离度仅仅取决于粒子种类、 粒子密度及温度 2)电子温度和粒子温度 由于等离子体内不止有一种粒子,而且通常不一定有合适的形成条件和足够的持续时间来使各种不同的粒子达到统一的热平衡条件, 因此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温度来对等离子体进行描述根据弹性碰撞理论,离子-离子、电子-电子等同类粒子间的碰撞频率远大于离子-电子间的碰撞频率 况且同类粒子的质量相同,碰撞时能量交换最有效显然,等离子体内部应当是每一种粒子各自先行达到自身的热平衡态相比较而言,电子的质量最轻,达到热平衡的过程也进行得越快。
所以, 等离子体的温度必须用不同的粒子温度加以描述通常,分别用 Te、Ti和 Tg来表示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离子温度和中性粒子温度,考虑到“热容” ,等离子体的宏观温度取决于重粒子的温度 依据等离子体的粒子温度,可以将等离子体分为两大类当 Te=Ti时,称为热平衡等离子体,这类等离子体不进电子温度高,重粒子温度也高,因此也叫高温等离子体当 Te>>Ti时,称为非平衡态的等离子体尽管这种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高达 104K 以上,但离子和原子之类的重粒子体温度却低到300~500K因此按照其重粒子温度的特点也叫做低温等离子体 低温等离子体的特点表明,非平衡性对于等离子体化学与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等离子体中的电子具有足够高的能量, 能够使得反应物分子实现激发、 离解和电离; 另一方面, 由于反应能量是由电场通过电子提供的,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反应,使得反应体系可以保持低温正是因为如此,通常基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设备投资少, 节省能源, 因此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2 §1.1.3 等离子体的产生方法和原理 获得等离子体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其中宇宙星球、星际空间以及地球高空的电离层等属于自然界产生的等离子体另当别论。
这里只讨论人为产生等离子体的主要方法和原理一般说来,电离的方法有如下几种[4]: 1)光、X 射线、γ射线照射:通过光、X 射线、γ射线的照射提供气体电离所需要的能量, 由于其放电的起始电荷是电离生成的离子, 所形成的电荷密度通常极低 2)辉光放电:通过从直流到微波的所有频率带的电源激励产生各种不同的电离状态 3)燃烧:通过燃烧,火焰中的高能粒子相互之间发生碰撞,从而导致气体发生电离,这种电离通常称之为热电离另外,特定的热化学反应所放出的能量也能够引起电离 4)冲击波:气体急剧压缩时形成的高温气体,发生热电离形成等离子体 5)激光照射:大功率的激光照射能够使物质蒸发电离 6)碱金属蒸气与高温金属板的接触:由于碱金属蒸气的电离能小,当碱金属蒸气接触到比电离能大的功函数的金属时, 电离容易发生, 因此碱金属蒸气与高温金属板的接触能够生成等离子体 在上述的等离子体的产生方法中,辉光放电法所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在薄膜材料的制备技术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有鉴于此, 下面只对辉光放电法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进行介绍 §1.2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的物理基础 §1.2.1 辉光放电装置 辉光放电装置的形式多种多样, 按照划分的标准不同而异。
根据辉光放电激励源频率的不同,辉光放电可分为直流辉光放电和交流辉光放电两种形式,其中交流辉光放电还可以按照激励源频率的高低划分为低频辉光放电、 射频辉光放电、甚高频辉光放电以及微波辉光放电等而按照能量耦合方式的不同,辉光放电装置还可分为外耦合电感式、 外耦合电容式、 内耦合平行板电容式和外加磁场式等 其中, 在材料制备技术中较为普遍应用的是射频内耦合平板电容式其典型的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 2.1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3 以目前多采用的图 2.1 所示的射频电容形式辉光放电装置为例, 当在系统的两个电极之间加上电压时, 由阴极发射出的电子在电场被加速获得能量, 通过与反应室中的气体原子或分子碰撞,使其分解、激发或电离,这一方面产生辉光,另一方面在反应室中形成很多电子、离子、活性基团以及亚稳的原子和分子等,其中电子的密度高达 109- 1012cm- 3在一定的区域(阳极光柱区)中,粒子所带的正的和负的总电荷相等, 是一种等离子体 辉光放电也称为等离子体辉光放电组成等离子体的这些粒子,经过一个复杂的物理- 化学反应过程,就会沉积在衬底上而形成薄膜。
§1.2.2 辉光放电原理 在图 2.1 所示的反应室中通入 0.1Torr~1Torr 左右的反应气体,并在上下两极板之间加上合适的激励电压时,在系统的两个电极之间就会产生放电现象,形成放电电流一般说来,辉光放电分为有恒定电压特性的正常辉光放电和有电流饱和特性的异常辉光放电 在实际的样品制备过程中, 经常的选择实现后者的工艺条件 匹配网络 激励电源 进气系统 排气系统 图 2.1 平板电容式辉光放电试验装置示意图 加热系统 衬 底 质量流量计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4 辉光放电区域由发光部分和暗区部分组成,其外观如图 2.2 所示辉光区可分成许多小区域, 每一个小区域的辉光度及其宽度差别很大 由于从阴极发射出的电子能量非常低, 很难对气体分子发生作用, 因此在非常靠近阴极的地方形成阿斯顿暗区从阴极发射出来的电子,在穿过阿斯顿暗区的过程中,被在放电电压中占大部分的阴极电压降产生的电场加速, 获得了足够的能量, 当它们与气体分子作用时,就会使气体分子激发而发光,形成阴极辉光区与气体分子没有发生作用的电子, 穿过阴极辉光区后被进一步加速, 由于此时电子的能量超过了分子激发所需能量的最大值, 再与气体分子作用时, 就会使其分解、电离,从而产生大量的离子和低速电子,发光变弱,形成阴极暗区(也称之为克鲁克斯暗区) 。
阴极暗区中形成的大量的低速电子受到加速后,进而激励气体分子,使其发光,这就是负辉光区在负辉光区,由于电子密度变大,电场急剧减弱,电子能量的减小使得分子最有效地激发随后,电子能量降到很小,与离子再复合而发光变弱,形成法拉第暗区此后由于电场逐渐增强,形成正柱区,该区内的场强一样,电子和正离子基本上满足电中性条件,即处于等离子体状态而在阳极附近,电子被阳极吸引,离子被阳极排斥而形成阳极暗区,由于阳极的气体被加速了的电子激发,阳极便被阳极辉光所覆盖 对于高频电源激励条件下的辉光放电过程而言, 只有质量很小的电子才能够跟得上电场的变化, 质量远大于电子的离子基本上不动, 它们从电场中获得的能量很少,于是,正离子被积累在克鲁克斯暗区一侧,使电极呈现出一个负的自偏压所以,在高频电源激励产生的辉光放电等离子体中,主要的能量转换过程通过电子在电场中的加速以及电子与气体分子的相互碰撞来实现 阴极辉光 正柱区 阳极辉光 阳极暗区 法拉第暗区 负辉区 阴极暗区 阿斯顿暗区 阳极+ 阴极- 图 2.2 辉光放电的外观示意图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5 §1.3 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 §1.3.1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的主要过程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是借助于辉光放电等离子体使含有薄膜组成的气态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从而实现薄膜材料生长的一种新的制备技术。
由于 PECVD 技术是通过反应气体放电来制备薄膜的,有效地利用了非平衡等离子体的反应特征,从根本上改变了反应体系的能量供给方式 一般说来,采用 PECVD 技术制备薄膜材料时, 薄膜的生长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基本过程: 首先,在非平衡等离子体中,电子与反应气体发生初级反应,使得反应气体发生分解,形成离子和活性基团的混合物; 其二, 各种活性基团向薄膜生长表面和管壁扩散输运, 同时发生各反应物之间的次级反应; 最后, 到达生长表面的各种初级反应和次级反应产物被吸附并与表面发生反应,同时伴随有气相分子物的再放出 具体说来,基于辉光放电方法的 PECVD 技术,能够使得反应气体在外界电磁场的激励下实现电离形成等离子体 在辉光放电的等离子体中, 电子经外电场加速后,其动能通常可达 10eV 左右,甚至更高,足以破坏反应气体分子的化学键,因此,通过高能电子和反应气体分子的非弹性碰撞,就会使气体分子电离(离化)或者使其分解,产生中性原子和分子生成物正离子受到离子层加速电场的加速与上电极碰撞, 放置衬底的下电极附近也存在有一较小的离子层电场, 所以衬底也受到某种程度的离子轰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