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尔汗布达山的呼唤.pdf
1页本版编辑刘斐: (010) 66557057地矿·基层62012年 6月 7日 星期四投稿: 春末夏初之际, 江西物化探的十 位物化探工作者分三批出征青海布 尔汗布达山承载了压力, 充满了悬念今年 3月, 江西省地矿局物化探 大队物探八院承担了位于青海省都 兰县香日德哈拉森铁矿预查和青海 省都兰县益克特开特铜多金属矿预 查项目, 经过前期工作, 发现矿区成 矿地质条件优越, 矿化信息明显, 具 有良好找矿前景劳动节小长假前 后, 在大多数人正在家中或在各个景 区享受节日的闲趣时, 物化探队物探 八院的十位地质队员向布尔汗布达 山进发了 此次项目预查区位于昆仑山系 布尔汗布达山支脉的藏不科伟山北坡, 东西走向, 海拔 40 0 0 ~ 50 0 0米, 相 对高差较大, 山势陡峭, 干旱、 寒冷、 多风、 昼夜温差大、 冰冻期长先前, 一段描写曾经勾起了我对布尔汗布 达山的神往:“每座山峰各有它独特 的形状和轮廓, 就像每个人各有不同 的体态和面容一样⋯⋯眼前的峰峦 忽然间成了有生命的活物⋯⋯” 景是美景, 山是险山从多雨的 江南远赴干旱的极地, 异常艰苦的自 然气候环境, 这支成员平均年龄不到 3 0岁的队伍能不负众望,“天上” 摘金 么?心怀牵挂上高原这次出征队伍人员平均年龄不 到 3 0岁, 却结构合理, 能打硬仗。
副 院长孙水正从事物探工作 2 0余年, 原 本打算和妻子利用假期里去看望在 外求学的女儿, 却在接到任务后毅然 奔赴都兰周卫荣, 3 3岁, 有十余年矿产勘查经验, 是去年 11月通过公开 竞职脱颖而出的主任工程师4月 2 8 日, 他和孙水正一道率先出征, 为整 个队伍打前战副院长汪浩波, 19 8 4 年出生, 女儿正在上幼儿园, 妻子在 外地工作他安顿好家小, 第一次走 上了青藏高原高级地质工程师张 明军、 罗先明, 刚刚才从安第斯高原 下来, 又继续出征青藏高原危志 峰、 吴应昌、 陈星、 钟昌华四位 19 8 7年 出生的地矿人, 告别双亲和恋人, 来 到青藏高原, 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地质 预查, 亲人的叮嘱和同伴的激励将陪 伴 他 们 度 过 百 余 个 高 原 的 日 日 夜 夜沈军, 历经 70多个小时, 将出征 将士平安地送到几千里之外的青海 布尔汗布达山, 而此刻, 他那瘫痪在 床的八旬父亲和年迈的母亲是他最 大的牵挂⋯⋯青春之歌在布尔汗布达山回响5月 2日晚上, 经过车马劳顿的队 员们平安到达青海省都兰县5月 4 日, 汪浩波和孙水正带领队员们在当 地向导的引导下, 在布尔汗布达山香 日德镇的一处海拔 450 0米高度的山 脊上, 搭建起了他们这辈子搭过的海 拔最高的帐篷。
5月 10日, 项目组开展以水系沉积物为采样对象的地球化学勘查工 作, 海拔 48 0 0米的都兰县香日德益克 特开特哈拉尕土河谷是一块难啃的 骨头一天, 项目人员步行 3 0公里, 行车 48 公里, 路途耗时 6个小时, 完成 作业面积 2 . 5平方公里 “ 这 是 我 们 工 作 的 重 点 区 段 ” , 主任工程师张明军介绍 哈拉尕土 河谷, 大约有 10多公里的冰河, 冰冻 层据当地人说有 4~ 5米厚沿途除 了冰都是破裂的冻胀丘, 行走相当 艰 难 两 岸 山 峰 上 不 时 掉 落 的 雪 块、 融化的雪水和塌方滑落的泥石 块, 让人猝不及防有时, 刚刚还是 艳阳高照, 转眼间就变了天, 乌云骤 起 , 气 温 骤 降, 豆大的冰雹砸下来 两名组员赶紧用羽绒衣护住磁力仪 和磁测数据, 选定一处背风的山岩暂 避这样的情况出现过不止一次 冰雹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雪花, 等云 开雾散, 湛蓝的天空, 白晃晃的日头, 让人感觉 恍 如 隔 世 回 到 驻 点 , 大 家早已饥肠辘辘, 原来已是夜里 11 点了 布尔汗布达山香日德镇, 上午夏 日炎炎, 傍晚白雪就飘了起来5月 16日, 驻地大雪封山, 气温降至零下 四摄氏度, 不能开展野外踏勘。
驻地 支起的四顶帐篷沐浴在茫茫的白雪 之中, 山谷的风摇晃着帐篷, 只有帐篷内的煤炉给人一丝暖意在大雪 封山无法出工的闲暇时间, 钟昌华挥 毫泼墨, 写着他的神策军碑, 汪浩波 吟咏塞外经典古诗, 危志峰诵读 “如 果我是⋯⋯” , 这一群来自江西地矿 的年轻人在布尔汗布达山传递着一 种精神 5月 2 9日, 开展工作第 2 6天这 天, 项目人员要完成水系沉积物测量 采集的最后 4 个平方公里路途更 远, 道路更崎岖早上 8 点出发, 从驻 地到不能行车的地点, 40多公里路走 了 4个小时, 下午 3点水系沉积物实物 采集完成可回来的路上由于天气 晴好, 山脊上的冰雪融化, 在离驻地 还有 3 0公里的益克特开特哈拉尕土, 眼前的一幕让他们惊呆了: 上午来时 可以行驶的河谷不见了, 湍急的雪水 覆盖了原本就不宜行驶的冻土这 时已是下午 6点了, 向导说, 今天回不 去 了 原 本 高 兴 的 小 伙 子 们 傻 眼 了幸运的是, 前方不远处的坡地上 住着一户当地藏民这一夜, 他们住 在了藏民的家中, 藏民的好客和豪爽 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夜 是难熬的, 也是快乐的 截至发稿, 这群年轻的物化探人 已经完成了益克特开特测区 70平方 公里的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德哈拉森 铁矿 8 平方公里磁场测量。
白衣战士的风采——武警黄金一总队医院应急演练掠影初夏的早晨, 天气宜人安徽省地 矿局 3 2 7队门前, 已早早在此等待出发 的老同志们脸上露出了急切的期盼5 月 16日, 该队离退休管理科、 安全探矿 科、 党办联合组织了近3 0 名离退休老同 志赴庐枞地区开展 “回忆之旅” 7点 3 0分, 大客车向庐枞地区出 发了3 2 7队离退休党总支书记徐大 勇、 安全探矿科科长宫六零在车上向 老同志们介绍行程安排和注意事项 该队地勘院副院长、 高级工程师高昌 生向老同志介绍该队近年来的找矿成 果和目前庐枞地区的找矿进展情况 大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进着进入庐江地界, 老同志们眺望着这片他 们曾经战斗过的山山水水, 激动、 兴奋 不已, 一路回忆: 过去这里哪有路?我 们找矿都是靠两条腿翻山越岭, 每天 走几十里路是家常便饭⋯⋯ 来到罗河铁矿 (马钢罗河矿业) 门 前时, 3 2 7队老地质队员汪朗望着新 建的矿区, 深情地说:“48 年了, 我参 加工作的第一站就是这里 ” 此刻, 汪 老激动的心情所有在场的人都感受得 到应老同志们的要求, 大客车缓缓 地开进了罗河矿区, 一切都是新的: 新 建的矿井, 新建的厂房; 一切又都是老 的, 48 年前的一切又呈现在眼前, 那 里的地形地貌还是那样的熟悉。
3 2 7队老领导衡湘洲也激动地回 忆起罗河找矿第一钻的情景衡老记 忆犹新地说: 当年队地质负责刘湘培根据从南京带回来的磁异常资料, 确 定了罗河铁矿的第一个孔位那是 19 6 5年 3月 1日, 3 2 7队一号机机长原 树明带领队伍在老队长徐金诚的决策 下, 由班长杨云林打响了罗河找矿的 第一钻他们用 50 0米的钻机打出了 714 米当时的极限孔深, 并一钻见矿, 拉开了罗河铁矿会战的序幕 大家又来到枞阳县矾母山铁矿普 查一号钻机老同志看到熟悉的机台 就像见到久违的战友, 分外亲切当他 们听到该队钻探工程处经理周利胜介 绍机台先进的设备和工作生活条件改 善时, 脸上都流露出欣慰的喜悦接 着, 老同志们又来到3 2 7队黄屯老队部, 寻找曾在此居住时的记忆, 流连忘返 下午, 老同志们在该队廿埠基地 召开了 “回忆之旅” 座谈会队老领导王荣耀、 衡湘洲、 马成清和探矿老 专家杨伦友、 老机长杨云林、 何栓保 都陷入了深情的回忆中衡湘洲回 忆起 3 2 7队建队、 罗河铁矿第一钻到 50台钻机大会战, 以及跋山涉水找矿 的亲身经历; 老探矿杨伦友则在回顾 老一辈当年艰苦而辉煌的找矿历程, 赞叹今日钻探技术进步、 环境改善的 同时, 还特别就如何提高钻探技术、 搞好安全生产、 培养年轻的钻探技术 工人, 为确保高质量的地质报告打好 基础等提出了建议, 引起了现场老同 志的共鸣。
回程时, 老同志们在车上唱起了 他们熟悉的一首首老歌, 尤其是在共 同唱起 《勘探队之歌》 时更是饱含深 情, 唱出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感慨, 唱出了他们对地质事业的深厚感情本报讯“假如我当选团委书记, 将加大同地方单位的联谊力度” 、“假 如我当选团委书记, 将努力提高团员 青年在单位的贡献率” 近日, 浙江十 一队 7位青年才俊轮番上台, 为竞选 团委书记一职展开精彩演讲和即兴答 辩 据了解, 这次竞岗, 演讲分数占 2 0 %, 答辩占 3 0 %, 还有 50 %的成绩来 自笔试演讲、 答辩结束之后, 当场 公布最后结果此项工作得到省地 勘局团工委和队属各单位的大力支 持, 大队党委高度重视, 专门成立公 推竞岗工作领导小组, 党委书记担任组长, 在全队展开宣传动员此 次公推竞岗始终坚持公开、 公平、 竞 争、 择优的原则, 在完成资格审查、 笔试等各项程序后, 均以最快的速 度发布公告, 接受全队职工的监督, 整 个过程公开透明、 公平公正, 职工反响 良好 本次工作也是该队首次通过公推 竞岗方式选拔队管干部近年来, 该 队先后制定和出台了队管干部选拔任 用和管理工作细则等多项制度措施, 并严格执行, 逐步规范和完善队管干 部选拔任用工作。
(朱长进)5月 20日 晴 我是 117队第一批赴老挝北部仙 诺县展开 1: 20 万区调工作的地质队 员之一一晃, 我们在老挝工作已一 月有余了 四五月份的老挝分外炎热, 40 多 天里, 气温动辄就到三十七八摄氏度, 最高气温曾达到 43摄氏度, 只有下雨 的四天是 20 多摄氏度的好气候因为天气原因, 当地村民上午十点至下 午四点是不干农活的, 多在家休息或 带孩子中午时分, 我们顶着烈日在 山林中穿行, 看到当地农民躲在茅棚 里乘凉, 着实羡慕 汗水浸透了全身, 一滴滴急促往 下淌, 头上、 脸上仿佛正经历着雨的袭 击这还不算什么, 当我们在山谷、 冲 沟里进行水系调查和采样时, 那遍地的 蚂蝗更叫人心惊, 有时不小心一脚踩上 去, 周围被惊的蚂蝗会抬起脑袋迅速朝 我们的裤管里钻, 并很快消失不见, 马上, 我们的脚踝或脚肚就会有血渗出 来, 无法止住为把蚂蝗弄出来, 同事 们想了不少办法, 可手挤、 捏, 用开水 烫, 用火烤, 都不顶用, 最后用从国内带 去的风油精滴在伤口上, 蚂蝗才很自觉 而又无奈地爬了出来⋯⋯ 我们的工作区在湄公河流域, 当地 交通条件差, 有限的公路多是黄土或沙 土路, 一经车过, 遍地尘沙, 渡船成了我 们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老挝的经济条 件很落后, 物资供给匮乏, 平时买米买 菜都困难, 驻地离老泰边境大约 20公里, 这里的边贸区一星期开放一次; 最 麻烦的是水土不服, 十个同事都出现闹 肚子症状, 从国内带去的痢特灵也不灵 了。
虽然生活和工作条件艰苦, 但我 们的工作仍然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目前我们完成了 200 公里路线踏勘, 60 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试验性化探采 样, 踏勘 4 个矿点, 取化学样 18 件、 岩 矿鉴定样 24 件我们仿佛已经看到 这次海外援建任务完成的曙光 (作者单位: 贵州地矿局 117地质队)布尔汗布达山的呼唤——江西物化探队物探八院青年青海项目纪实□ 通讯员 胡建卿□郑学利 图/ 文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 黄金一总队医院行政值班室 26名白衣战士接到任务后, 迅速开赴事 发现场, 将两名 “伤员” 运送到临时搭建的帐篷医院, 展开救治这是该医院适应黄金部队地质找矿 任务需要, 开展野外实战背景下卫勤应急保障综合演练的场景武警黄金一总队医院作为黄金部队 唯一一所综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