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天津方言.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01735522
  • 上传时间:2022-11-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天津方言天津方言常会出现在春节晚会的小品里,还有相声名家的段子里,如马三立的“逗你玩”,天津话怎么就这么哏?喧嚣的火车站一句“嘛呀!”就能让你找到老乡,两眼泪汪汪,天津话怎么就这么有特点?李世瑜老先生跋山涉水探询天津方言的源头,天津话怎么就这么传奇?当我开始研究天津方言时,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仿佛她抱着琵琶等了很久……一、天津方言的形成和发展1 形成:方言的产生和积累须经过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且由时代和地域两方面决定的一种方言的形成主要原因有社会的分离、地理的阻隔、人民的迁徙、民族的融合和语言的接触在天津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找到准确的依据:天津近东海,故荒石芦荻处永乐初始辟而居之,杂以闽、广、吴、楚、齐、梁之民”(天津卫志毛恺德政碑)这说明了明初天津人口的主要构成是“军事移民”这些移民实行军事建制,“家庭承袭,邻里相望”,形成相对牢固的“语音小区”,于是,具有低平调的江淮方言成了天津卫的通用语而在天津民间流传着“燕王扫北”的故事明代朱元璋称帝后,封了很多藩王四子朱棣握有重兵,且屡建战功,故遭朱元璋忌惮为削弱他的实力,朱元璋封朱棣为燕王,让他带领大批老弱残兵到北京、天津一带戍边燕王朱棣不但扫北得胜,还把他从家乡安徽带来的士兵安置在天津地区戍边屯垦。

      朱棣夺取帝位后,为天津赐名,还设立了天津卫相传移民者大都是明代朱洪武的江淮兵,天津又是清代淮军的大本营,所以天津的地方话,受苏北江淮一带的方言影响较大母方言:但是天津方言,不是天津地区的方言,而是特指以天津旧城为中心的一个尖朝南,底朝北的三角形方言岛内人们所说的土语,即天津话这个方言岛以北的居民,语言接近北京话,东北一带接近唐山一带方言,西南和东南则接近静海方言由于方言岛内居民祖先可能是来源于明初的安徽省东部和江苏省北部因此,这个方言区内的语言与“岛”周围的天津土语有很明显的区别那么燕王扫北占据这个地方,有多少人,从哪里来,他们说的话怎么是天津话?怎么把静海话压倒的?天津方言近600年的身世,终于被破解,而为得到这一成果让一个青年变为一个古稀老人他就是李世瑜老先生,他对天津史志做出了两大贡献:一是发现天津古海岸遗迹,掌握了天津退海地和沧海变桑田的规律:第二是提出了天津方言岛的概念及找出天津的母方言哪儿是天津话的根?---近于凤阳音又似徐州语类同淮安言最像宿州话燕王是安徽凤阳人,他带兵北上定会从他的家乡及附近招募士兵,包括随军家属或其他移民,而且这些人有“明初有戍天津者,因家焉”(《天津县新志?汪来传》)。

      所以《卫志》户口有军籍,官籍通过上述逃荒、漕运、戍边等,大批人定居到天津《卫志?毛恺德政碑》记:“天津近东海,故荒石芦荻处永乐初始辟而居之,杂以闽、广、吴、楚、齐、梁之民这些史料、说明了明朝初期天津卫人口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军经商的吴人成了天津卫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上这些人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比较高于是,具有低平调的江淮方言成了天津卫的通用语为确立天津话的来源,上世纪80年代,已经60多岁的李世瑜先后两次南下,奔波于安徽的各个城市洪泽湖畔,留下李老踯躅的身影在固镇所属的安徽北部的宿州市,李世瑜听到了很多的天津话,由此找到了天津方言的“母方言”——以宿州为中心的广大的江淮平原,往北到徐州,往南不超过蚌埠出行之前,几种线索形成不同的画面,呈现在李世瑜的面前:线索一:80年代,“凤阳杂技团”到天津表演,讲解员说的完全是“天津话”,李世瑜以为是临时雇用的天津人来当讲解员表演结束后,他和演员谈话,才发现,他们的口音和讲解员差不多,他们说的就是自己的家乡话李世瑜联想到,天津西于庄有一种民间舞蹈——花鼓,他们的唱词、鼓点、舞蹈、服饰都是从凤阳来的听黄梅戏的时候,也常常感到道白很像天津话线索二:一次他从合肥乘车南下,列车员说的都是“天津话”。

      李世瑜以为这是天津列车段的乘务员调到淮南铁路段的经询问后,才知道他们说的也是家乡话一位在徐州工作的天津人告诉他,徐州话和天津话差不多,只要动几个音就可以了凡此种种,都让李世瑜意识到,天津方言的“母方言”很可能与苏北、皖北一带有关,特别是以凤阳为中心的地带,当年燕王扫北时所带的兵可能就是从这里招募的,后来在天津定居下来线索三:周总理的口音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他的口音和天津话很像,因为他的阴平(一声)读低平调淮安是周总理的故乡,这样就又使他意识到,以淮安为中心的方言有可能是天津方言的“母方言”带着这些假设,1986年9月,李世瑜开始了寻访工作,先去凤阳李世瑜在蚌埠下车,先调查了蚌埠方言,边听边录音边研究,结果却令人失望因为除了它的阴平(一声)也读低平调之外,其他的音调都与天津话有差距,尤其保存了许多入声字,而天津话是没有入声字的如果加快语流速度,他们便有听不懂的地方了到了凤阳,发现那里的方言不像杂技团的成员那样,而是和蚌埠基本相同,可能是杂技团的人并非都是凤阳人的缘故与此同时,李世瑜发现,凤阳的方言南部和北部还有差异,南部入声字更多一些他又调查了凤阳附近的临淮和留埠,结果也是一样抵达淮安后,同样是一无所获,李世瑜的线索一下子断了。

      凤阳和淮安是天津方言的“母方言”的推断,被事实否定了绕着高邮湖、洪泽湖地区跑了一圈之后,天津方言的“母方言”似乎还在云里雾中李世瑜决定再到安庆寻访在从徐州乘火车前往安庆的途中,他却有了出人意料的收获,这个收获成为李世瑜寻访成功决定性的因素火车上很拥挤,李世瑜和很多人一样是“站票”火车过了宿州后,李世瑜身边的两个人因为抢座吵了起来一口纯正的天津话,从两个人嘴里硬硬地甩出来李世瑜以为碰到了老乡,便劝起架来,“都出门在外的,都不容易,别吵了抢座的人眼眉一立:“嘛!嘛出门在外!我,我就这儿的一句话,让李世瑜大喜过望,安庆不去了!他干脆跟着这两个人下了火车,下车的这一站叫固镇,在蚌埠北48公里处一到固镇火车站,李世瑜以为回到了天津,充斥双耳的统统是他从小听到大、说到大的天津话车站的茶摊前,一位老掌柜和他们搭起了话,一种“共同语言”让他们相谈甚欢至今李世瑜的录音带里还留存着这样一段精彩的对话两位同志,你们哪儿人哪?”“您听我们是哪的人?”老人迟疑了一下:“听你们的口音是本地人,可我怎么没见过你们啊?”原来,固镇来来往往的人都要经过这个火车站,老掌柜差不多都认识老掌柜告诉李世瑜,固镇属于宿州市,宿州市距离固镇45公里。

      兴奋的李世瑜马不停蹄地回了宿州,历经数月的调查,天津方言的“母方言”终于现出了真容——天津话来自以宿州为中心的广大的江淮平原经过名家研究和探访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津方言形成由人民迁徙和人为的隔阂两大要素从天津卫形成的角度来看,当时形成了一定批量的移民,他们集中聚居,因民的语言与当地的方言形成了一定的抗衡之势从方言系统的角度来看天津方言的形成是覆盖式发展与推广:清末产生了洋务运动,天津成为了当时沿海的发达地区,名噪一时发展程度甚至一度超过了北京天津交通便捷,商业繁荣,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内部差异小,人口多且几种方言意识也很浓,这使得天津发言历经百年而不变天津是曲艺之乡,在天津方言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有京韵大鼓、天津十韵、天津快板、相声,尤其是相声,著名的相声演员汝周德山,常宝堑,马三立,他们将天津话推广到全国随着改革开放,天津成为了渤海湾的一颗明珠,天津方言也与时俱进走向世界,前不久,一些中学的学生将天津方言中特有的一些词汇翻译成英文,并打算编纂一部天津话辞典下面是他们翻译处的一些词汇:崴泥terrible白话chatandboast糟改dally麻利quick扎刺儿provoke有人说天津方言庸俗不堪,可是方言只是地方语言体系,不应该附加进雅欲概念,更遑论尊。

      天津方言的历史和这座城市的历史一样悠久天津人性格爽朗、乐观,通过天津方言可以体现得淋漓尽致天津方言的分区据天津方言在语天津方言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天津方言区是一座全国罕见的方言孤岛调上的特点,也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把普通话的一声高音、高平调读成低音、低平调,即起音低,落音比起音还低的这个特点,李世瑜先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天津展开了实地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画出了天津话的边界一一在地图上,这个区域呈倒置的等腰三角形天津旧城是天津方言的中心,“方言岛”的东、南、西三面被静海音系所包围,北面则被北京音系所包围,几百年来,天津方言仅能“占领”九平方华里的旧城和十几座村镇,始终陷入其它音系的重重包围之中25口ah区WI•邑.在李世瑜的地图中,标明七个方言小区,(1)就是天津方言区,呈倒置的等腰三角形天津旧城是天津话的中心,它的四至(即等语线或同言线,同语线圈)从东郊徐庄子开始经赵庄子、张贵庄、翟庄子、芦庄子、西郊北马集、南马集、北里八口、大韩庄、大芦北口、小南河、陈村、侯家台、邢庄子到曹庄子在这范围的西北方向是(3),即北郊方言区这里又分为A、B两区5)即东郊方言区4)即静海方言区(属静海音系)以及(2)即武清方言区(属北京音系)。

      由于(1)即天津方言区,它的东南西三面都被静海方言区包围着,这种现象在语言学上就称(1)为“方言岛”所谓方言岛是外来的方言势力占据原来某方言区,形成被原来方言区域包围着的独立的方言孤岛全国这种例子不少,大都因移民所致北方方言区内最著名的方言岛是承德,它距离北京近二百公里,但居民操纯北京话,就是由于康熙时兴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大批供奉、保卫人员移住该地,定居下来,以致压倒原来居民所操方言,使之同化于北京话,因此承德形成一方言岛至于天津方言岛,它的移民是从哪里来的即它的语源在哪里?李世瑜表示,这里应先解决两个与之相关的问题一是确定方言岛即画出它的等语线,主要根据天津话的语音特征:阴平(一声)读低平调,在天津周围找不到图上倒置的等腰三角形的两腰外侧都是静海方言区或属静海音系的海下方言区两腰村子,有时近在咫尺,但语意也迥然不同主要是阴平的低调在两腰外的地点中突然消失,其他声调也有所改变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北斜村,这里恰在等语线上,村子北由南运河引来的小河隔开,河东半操天津话,即阴平读低平调而河西低平调突然消失变成静海话在天津方言岛即那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则情况略异3)方言区是过渡阶段,阴平读低平调的现象是珠江消失的,越往北低平调的越少。

      到(2)方言区才全部读成高平调二是,为什么从天津话中心旧城往北不过一公里,从东于庄、西于庄语音就变了——尽管它是个过渡地区,而往南到二十多公里的大八里台,大孙庄一线才变呢?因为,燕王的驻军以老城厢为根据地,无论是向北、向西还是向东开垦,都是不可能的这三个方向都有人密集居住,常年耕作村民不会让外来的人口占据熟地,所以驻军只能向南方开垦天津地区原是个退海地,自从三十年前发现渤海湾西岸三道古海岸遗迹后,才确认,战国时期天津地区的聚落点还散布在沿张贵庄到八里台一线上,当时军粮城到咸水沽一线之西还是动荡不定的沼泽而在旧城以北地区则在新石器时代已成陆地且逐渐开发明初,天津地区的地位更为重要,建卫筑城之后,移民聚集,占据原属静海地面定居,向北阻于南北运河和子牙河,那是早已开发的武清地界往南多沼泽、苇塘、荒地,移民尽情占用,因此一直开到二三十公里以外三、天津方言的语音及词汇1语音:天津方言与普通话不同之处主要在语音和声调上从语音的声母看,天津话一是把普通话的舌尖后音zh、ch、sh读为舌尖前音z、c、s,所谓齿音字多如把”事shi"读成"似si"二是把普通话没有声母的开口呼字在前面加上声母n,如把"爱ai"读成"耐nai"。

      三是把普通话中r模成i,如把"肉rou的"读成"右you"同时又把普通话中带i介音的无声字母改读成r声母如”永y6ng"读成”冗r6ng"从韵母看,天津话一是把普通话的合口呼的字读成开口呼,即把韵母中的韵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