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二物理同步提高上学期课程(沪科版)课后练习册子及其答案和详细解析.pdf
223页初二物理同步提高上学期课后练习 1目录第 1讲 专 题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1-第 2 讲 专题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二).-3-第 3 讲 专 题 运 动 的 描 述.-5-第 4 讲 专题 运 动的快慢(一).-6-第 5 讲 专题 运动的快慢(二).-8-第 6 讲 专 题 运 动的快慢(三).-11-第 7 讲 专题测平均速度.-14-第 8 讲 专题机械运动综合习题.-17-第 9 讲 专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9-第 10讲 专题 声音的特性.-22-第 11讲 专 题 声 的 利 用.-26-第 12讲 专题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28-第 13讲专题 声现象综合习题.-30-第 14讲 专题 光的直线传播.-32-第 15讲专题 光的反射(一).-35-第 16讲 专题 光的反射(二).-37-第 17讲专题 平面镜成像(一).-41-第 18讲 专题 平面镜成像(二).-44-第 19讲专题 光的折射(一).-47-第 20讲 专题 光的折射(二).-50-第 21讲专题 光的色散.-52-第 22讲 专题 光现象综合习题(一).-55-第 23讲专题 光现象综合习题(二).-59-第 24讲 专 题 透 镜.-61-第 25讲专题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63-第 26讲 专题 凸透镜成像规律(二).-65-第 27讲专题 生活中的透镜.-68-第 28讲 专题 眼睛和眼镜.-71-第 29讲专题 显微镜和望远镜.-74-第 30讲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综合习题(一).-76-第 31讲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综合习题(二).-79-第 32讲 专 题 质 量(一).-81-第 33讲 专 题 质 量(二).-83-第 34讲 专 题 密 度(一).-85-第 35讲 专 题 密 度(二).-88-第 36讲 专题 测量物质的密度.-89-第 37讲专题 密度与社会生活(一).-92-第 38讲 专题 密度与社会生活(二).-94-第 39讲专题 质量与密度的综合习题(一).-96-第 40讲 专题 质量与密度的综合习题(二).-98-第 41讲专题 期中期末串讲之机械运动.-102-第 42讲 专题 期中期末串讲之声和光.-108-第 43讲专题 期中期末串讲之透镜.-112-第 44讲专题 期中期末串讲之质量与密度.-116-课后练习参考答案.-123-第1讲专题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主讲教师:李涛 北京市物理高级教师题一:如图所示,用 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 刻度尺,其分度值是,该物体的长度为 c m.A、B两把刻度尺 精确度更高。
题二: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长度,试指出其中的错误I):(2);题三:小刚学了长度测量以后,在分组探究活动中,估计教室里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80(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然后又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图中橡皮擦的长度为题四: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上体育课时你跑1 0 0 m所需时间约为16(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题五: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A.量 程 1 5 c m,分度值0.5 m m B.量 程 1 0 m,分度值1 d mC.量程3 0 c m,分度值1 m m D.量程3 m,分度值1 m m题六:体育课上测量初中学生的跳远成绩,下列尺子比较合适的是()A.分度值为毫米的直尺B.分度值为厘米,长 1.5 m的软尺C.分度值为厘米,长 1 0 m的卷尺D.分度值为分米,长 2 0 m的卷尺题七:成年人的足长和身高的比大约是1:7.某小区发生了一起盗窃事件,在犯罪现场留下了长2 4厘米的足印经过周密侦察,锁定了以下三位犯罪嫌疑人,下表是几位犯罪嫌疑人的身高记录表犯罪嫌疑人王某张某刘某李某身 高(厘米)1 8 01 7 51 6 91 6 0请你根据以上信息,以上四位犯罪嫌疑人,最有可能是罪犯的是()-1-A.王某 B.张某 C.刘某 D.李某题八:湖北神农架科学考察队在丛林深处松软平整的泥地上发现“野人”行走时留下的新鲜脚印,队员小明用方格纸描下了“野人”的脚印,如图所示,并测出脚印深2 c m.已知方格纸每小格的边长是3 c m,贝心野人”每只脚的面积为 cm2(不满一格的以半格计)。
一般情况下,人的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照此推算“野人”身高大约为 m.题九:感知身边的物理-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 是()A.人体心脏跳动一次 B.人正常呼吸一次C.人打一次哈欠 D.人正常步行10m题十: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估测最恰当的是()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80cm B.物理课本长度约50cmC.学校教室的长度约20 m D.学生用笔直径约4 cm题十一:如图所示,是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下列所记录的测量结果中,正确的是()A.7.25 cmB.2.25 cmC.2.3 cmD.2.251 cm题十二: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 4 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m、12.35 cm、12.75 c 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45 cm B.12.34 cm C.12.35 cm D.12.36 cm题十三:2013年 1 月 11日到1 月 16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pm的颗粒物,单个PM2.5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2.5|im=2.5|imxl0-6mB.2.5|im=2.5xl0-5dmC.2.5|im=2.5V2)()A.LI(V 1+V 2)B.2Z,/(V 1+V 2)C.L!(V 1-V 2)D.2L/(V|V 2)题十五:在海洋上航行的船,可以利用船上汽笛声的回声来测定冰山与船之间的距离。
如果船以60m/s的速度正对着冰山直线行驶时,测出在鸣笛后6 s听到回声,求这时船与冰山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声音传播速度为340 m/s)题十六:打靶时,靶与射击者之间距离为300m射击后经过1.4s开枪者听到击靶的声音,声速为340m/So求枪弹的平均飞行速度第5讲 专 题 运 动 的 快 慢(二)主讲教师:李涛 北京市物理高级教师题一: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小球每隔0.02s所处的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球运动时间长,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大/.!o o q题二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 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8-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照片上A 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0题三: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4 s 内通过的路程是2 0 m,则它在前2 s 的速度一定是()A.80m/s B.10 m/s C.5 m/s D.无法判断题四: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由s=W可知,运动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B.上的值越小,表明物体运动得越慢tc.由丫=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tD.金的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t题五:物体沿直线运动,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15 m,则 物 体()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每分钟的平均速度一定是0.25 m/sD.每秒钟的平均速度一定是0.25 m/s题六:一个运动物体,在第一次10秒内走4 米,在第二次5 秒内走2 米,在第三次15秒内走6 米,则可以肯定此物体一定是做()A.匀速直线运动B.变速直线运动C.既有匀速直线运动,又有变速直线运动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题七: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 是()题八:根据图中所给4、B 两物体的s-f 图象,判断对应的丫一,图象哪个是正确的()-9-题九: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从图象可知,车的速度大;5 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 m.题十: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两同学在r=1 0 m i n时相遇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题十一: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f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经过6 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A.v 甲 丫 乙,s=1 6 mB.v 甲 丫 乙,s=8 m1612840 1 2 3 4 5 6 r/sD.v甲题十二: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象你从该图象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要求写3条)?(1);(2);(3)o-10-s/mA题十三: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同时从4地出发其中,甲沿直线AB朝正北方向匀速运动,乙沿直线AC朝正东方向匀速运动甲运动的速度是乙的2倍,经 过 3分钟,甲到达B地后,立即改变运动方向并保持速度大小不变,马上沿直线向C地运动,恰好在C地与乙相遇。
则乙从A地运动到C地的时间为 分钟题十四:某校同学在水平直道上进行1 0 0 0 米跑步比赛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出发,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做匀速运动乙同学出发后,经 过 1 0 0 秒通过的路程4 0 0 米,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 0 0米:接着乙同学以6米/秒的速度追赶,经过5 0 秒没有赶上;然后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 前 1 0 秒到达终点则甲同学比赛中的速度为一米/秒乙同学出发后,前 1 0 0 秒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米/秒;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为 米/秒第6讲 专 题 运 动 的 快 慢(三)主讲教师:李涛 北京市物理高级教师题一:“频闪摄影 (光源每隔0.02 s 闪亮一次)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如图所示.(1)物体在B D间的平均速度为 m/s;(2)相邻两段时间内的路程差为 c m.题二:“频闪照相”常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下图是某小球运动时每隔0.1 s 的频闪照片,A、B、C 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由图可知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 位置通过的路程是 c m,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c m/s.-11-a题三: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 2 s 内,小明跑得更快C.8 s 内,小明的速度是5 m/sD.8 s 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题四: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两电动小车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根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1)观察甲图可知,甲车通过0.6 m 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s;(2)观察乙图可知,乙车运动Imin通过的路程 m;(3)比较甲、乙图可知,甲车的速度_ 乙车的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 小于”)题五:如图所示为晓艳旅游时记录汽车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出发8 h 内和12 h 内走过的路程相同B.在 5 h 到 8 h 内共走了 270km 的路程C.汽车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47.5 km/hD.汽车在2 h 至 4 h 之间速度最快,那时的速度为12 m/s-12-题六: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在10s内的速度图像,由图像可知,汽车在第4 s时的速度为 km/h;从第2s到第4 s的过程中,汽车的速度(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汽车在第5 s到第6 s两秒时间里前进了 mo图象,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象是()C乙题八:一辆电动玩具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