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学论文-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墓主考论——兼论屈原生平研究的困惑.doc
22页历史学论文-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墓主考论——兼论屈原生平研究的困惑一、墓主身份: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楚幽王墓被盗掘以来,楚墓的发现、发掘,已 成为学术界极为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已经发掘的六千多座楚墓中,常常会爆发出一些令人振奋的新闻,它不仅再现了楚国的历史文化原貌,而且展示了楚国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舞蹈、服饰、文字等领域的时代水准,帮助破译了楚国历史、文化、文学诠释中的某些疑难,改写了中国文化史、楚国文化史虽然只有一棺一椁的规模,但郭店楚墓对学术界的震撼与冲击却是巨大的,因为该墓出土了 804 枚竹筒,经过整理,可得 13000 余字(1),其内容有《老子》甲、乙、丙组及《太一生水》,有儒家著作《缁衣》、《五行》、《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此外还有《唐虞之道》、《忠信之道》及《语丛》四组(2),它们不仅揭示了早期《老子》的理论倾向,充实了儒家从孔子到孟子的发展链环,而且有助于我们对早期先秦典籍的校勘、比较、诠释,由此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华文明的历史面纱,由于真凭实据的陆续出现,正在慢慢向我们撩开(3)随着对这批楚简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对郭店楚墓墓主的身份、年龄、职业、政治地位等问题作了一些分析与推测,大致有三个层面的探索:第一层面:墓主人为“士”、“上士”(4)第二层面:庞朴认为:入葬年代当为战国中期偏晚,约公元前三 ΟΟ 年上下;墓主属士级贵族,很有可能便是殉葬耳杯铭文所称的“东宫之师”,即楚国太子的老师(5)。
李学勤进而推论:随葬品有两根鸠杖,可知他是年事已高的男子同出漆耳杯刻铭“东宫之师”,看来他曾任楚太子的老师参考墓的年代,这位太子当即怀王太子横,后来的顷襄王,墓主的死在顷襄王即位以前(6)刘宗汉认为:郭店一号楚墓的墓主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东宫之师”本人,一是“东宫之师”之子这里的“东宫之师”,很可能就是楚顷襄王之师(7)第三层面:姜广辉提出:我推测郭店一号楚墓的墓主极有可能是陈良楚怀王太子横,即后来的楚顷襄王在公元前三二八——前二九九年为其太子,陈良去世时间在公元前三二五——前三二 Ο 年期间,可以说他是太子横早年的老师(8)高正提出:以出土墓葬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发现已有充分证据表明,屈原完全符合郭店一号楚墓墓主的基本情况;而陈良虽为“楚产”,却不是贵族出身,故不可能葬入贵族墓地(9)综上所述,学术界关于郭店一号楚墓墓主的身份、职业等的分析、推测,大致为:A、士、上士;B、东宫之师,楚太子之师;C、楚太子横之师;D、楚太子横之师——可能是陈良;E、楚太子横之师——已非屈原莫属显然,对以上的分析、推测、探索、研究,我们有必要作一次全面的清理与具体的考释,还该墓墓主的本来面目二、椁室葬品:墓主身份为“下大夫”考出土报告推测墓主身份依据有:1、《礼记·王制》“庶人……不封不树”,而该墓有封土、有墓道;2、《礼记·檀弓》郑玄注“士不重”,而该墓一椁一棺;3、《礼记·曲礼下》“无田禄者不设祭器。
而该墓随葬品有铜及仿铜陶礼器,墓主人当属有田禄之士,亦即上士郭德维根据战国时代的楚墓资料对“下大夫墓”、“士墓”的规模及随葬品作了归纳(10),现将郭氏的归纳与郭店一号楚墓作一比较(表一):表一 郭店楚墓与下大夫墓、士墓比较表类别 下大夫墓 士墓 郭店楚墓封土墓道有的有封土,一般有一条墓道一般无封土,有的有墓道有封土,有墓道椁室木椁长约 4?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 米,分三室至五室木椁长 2.5?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5 米,一室或二室木椁长 3.3 米,三室乐器 一般有鼓、琴、瑟 少数墓有鼓、瑟 有琴、瑟礼器 青铜礼器与仿铜陶礼器混合使用主要为仿铜礼器,仅个别墓出铜礼器有铜礼器 、盘、耳杯,陶礼器鼎车马器一般用车 、马衔、马镳象征车马具一般无车马器 有铜马衔、 辖、节约、骨马镳、木车伞、铜盖弓帽等象征车马具竹简 一般不用竹简,个别仍有遣策无竹简 有竹简 804 枚漆木器、兵器漆木器、兵器基本俱全,但数量较少一半以上的墓出兵器,漆木器漆木器,兵器基本俱全,数量尚可通过以上八个方面的比较,郭店一号楚墓在整体上似乎更接近于“下大夫墓”,而比“士墓”的层次、地位高。
好在郭氏对战国楚墓中的上士墓 也作过归纳:除普遍有墓道外,有的有封土,有台阶;木椁长 3—3.5 米,宽 1.5米以上,分 2 至 3 个室,单棺或重棺,仿铜陶礼器有 4 套以上(即鼎敦壶和鼎 缶各 2 套),有的还有青铜礼器;出车 、马衔;出木俑、镇墓兽;出虎座鸟架鼓,出瑟;一半以上的墓出兵器,主要为当时的五兵即戈、矛、弓、矢、戟;有的还出甲胄,少数墓出竹简,有剑(11)若据此分类、比较,那么郭店一号楚墓似乎又符合“上士墓”的这些特征因此,我们还必须将郭店一号楚墓与已被确定为“下大夫墓”的“个案”作比较,以便我们对郭店墓进行身份定位(表二)通过郭店一号楚墓与望山 M1、望山 M2、湘乡牛形山 M1、湘乡牛形山 M2、藤店 M1、鄂城百子畈 M5、浏城桥 M1 等“下大夫墓”的比较,我们可以初步确定,郭店一号楚墓墓主的身份为“下大夫”,理由如下:1、郭店一号楚墓主要随葬品的类型、品种与以上诸下大夫墓相近或相同;2、郭店一号楚墓的铜礼器与望山 M1、望山 M2、藤店 M1 相比,数量不多,且不配套,而牛形山 M1、M2 均为空白如果考虑到牛形山 M1、M2 的被盗因素可以推测,但百子畈 M5 仅有“壶盖”1 件,且未被盗,其数量品种比郭店M1 还少;3、郭店一号楚墓的陶礼器,比望山 M1、M2、牛形山 M1、藤店 M1、百子畈M5、浏城桥 M1 等墓少,且不配套,但我们还必须看到:第一,仍有贵族标志性礼器“鼎”;第二,牛形山 M2 陶器为空白;第三,从地下文物被盗的市场销售来看,一般被盗的文物应为青铜、陶礼器。
尤其是代表贵族身份的“鼎”;4、椁为三室的下大夫墓,还有一些标志性特征,如望山 M1 身旁葬有越王勾践剑,竹筒“祷辞”中记载墓主生前“侍王”; 望山 M2 外棺板上有“佐王柩正”的烙印文字,应系职掌王室棺木的有司之印而郭店一号楚墓出有漆耳杯 17 件,其中 M1:B10 底部刻有铭文 “东宫之杯”,另有龙首玉带钩、以及大量的竹简,均不可等闲视之;5、正如许多楚墓专家所言,在有些下大夫墓的下层与上士墓的上层之间,在有些下土墓的下层与庶民墓的上层之间,有时往往难以区别,就象郭德维为我们划定的“下大夫墓”、“上士墓”两个标准,并没有多少明显的、可以截然划分的差别;6、据《礼记·王制》“大夫废其事,终身不仕,死以士礼葬之就是说,墓主可能生前当过大夫,但以“士”礼下葬的,如雨台山 M555,墓主可能属于没落的下大夫,故以“士”礼埋葬如以此为据,对照没有被盗的雨台山M555 随葬品,郭店 M1 墓主的身份显然比雨台山 M555 墓主要高鉴于以上因素,我们将郭店一号楚墓墓主的身份定为“下大夫”三、“不”“ ”困扰:耳杯铭文为“东宫之杯”考据发掘报告,郭店一号楚墓共出土漆耳杯 17 件,其中 M1:B10 保存完好,底部刻有铭文“东宫之杯”(12)。
但李学勤《荆门郭店楚简中的》一文却说:郭店一号墓所出漆耳杯,有“东宫之 (师)”刻铭,看来墓主人曾任楚太子的师傅(13)有时,李先生又直接说:同出漆耳杯刻铭“东宫之师”,看来他曾任楚太子的老师参考墓的年代,这位太子当即怀王太子横,后来的顷襄王(14)廖名春又以李氏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的前提:李学勤先生考出,郭店一号墓的墓主为楚怀王太子横(即后来的楚顷襄王)的老师因此,墓中所葬书当为太子所诵读的教材(15)为了说明“东宫之师”的诠释与发掘报告不同,李学勤在文章的注释中作了说明:“ (师)”原释为“不(杯)”,今正,参看张守中《包山楚简文字编》,六、四;十二、一,文物出版社,一九九六年(16)于是,我们有必要查阅张守中《包山楚简文字编》,在“六·四”栏释“ ”(师),凡列 4 种字形:见:五二 五五(二例) 五 一五九在“一二·一”栏释“不”,凡列有关字形:见:不二 Ο、二十三例 二三九 三例 二二一、二例显然,在“不”、“ ”出现相近字形的时候,主要差别是:不,一撇一捺两笔交叉; ,一撇一捺两笔分列,不交叉这一写法在《郭店楚墓竹简》中,亦得到映证,如《老子》甲组“不”的写法为(17):见:第 6 简、第 7 简、第 8 简、第 10 简、第 12 简、第 15 简、第 17 简、第 20简其中第 7 简第一个“不”字的写法,与“ ”相近,但一撇一捺是交叉的。
这一区别在已发现的楚简中,是完全一致的,如“不”:包二、一五 包二、一五五 包二、一五六包二、一一三 望一 信一、0 八、十信一、一一 包信一、四二 信一、Ο 一帛乙一一、一九 帛丙六、二又如“ ”的写法:包二、四五 包二、四六曾一三七 曾一七七帛丙二、二 帛丙六、二在信阳一号楚墓竹简中,还有“杯”字:信二、二 Ο 信二、二 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信阳一号墓竹简中,还有一个“不”字的写法,接近“ ”:信一、六商承祚释云:不,秦以前金文每作 ,见 侯簋、王子午鼎、蔡侯 钟、中山王 兆域图等以下笔一为文饰,后因文字需要,去上小横及下尖笔作丕,分为二字此简不作 (18)根据商氏的意见,可以理解为:第一,楚简中“不”应写作 ;第二,此处 应释为 ,其中一捺本应与一撇交叉,是刻写时笔画没有到位这样,我们对郭店一号墓漆耳杯铭文的解释,亦有了可靠的楚简书写依据即据金文、包山楚简、曾侯乙墓竹简、望山楚简、信阳楚简、郭店楚简、帛书等,“不”的标准写法为:“ ”,同时既可写为“ ”(信一、六),又可写为“ ”(漆耳杯铭文),这三种字形与“ ”的写法“ ”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原发掘报告释为“杯”是正确的,而李学勤改释为“师”,是违背楚简书写习惯的,应予纠正。
这儿还应补充说明的是,“不”、“ ”的书写差异,在楚简工具书中都是十分明确的,没有疑义或异议,如郭若愚《战国楚简文字编》(19)、滕壬生《楚系简帛文字编》(20)、张守中《包山楚简文字编》(21)此外,将漆耳杯铭文释为“东宫之杯”,亦有楚文物依据,如望山二号墓外棺烙刻“佐王柩正”四字,其中“柩”即“棺”,文字与实物有内在联系基于以上研究,我们则不能据此铭文推定墓主为太子之师,他的身份,根据目前已有的资料,我们仍然无法确定此杯铭文可以帮助我们推测:该墓墓主跟太子有一定的联系,此杯可能为太子所赠如果从文献角度来审视,也能发现以“东宫之师”为“太子之师”的诠释疑问,因为楚国历史上的太子之师称“傅”而不称“师”,一般称为“太傅”或“傅”(见表三):表三 楚王、太子之师名称分类表项目楚王师 太子师 材料来源1 太师(潘崇) 《左传·文公元年》《史记·楚世家》2 师(申公子仪父) 《国语·楚语》上3 师(伍奢) 《左传·昭公十九年》4 傅(王子燮) 《国语·楚语》上5 傅(潘崇)、太子太傅(伍奢)《史记·楚世家》6 傅(慎子) 《战国策·楚二》《史记·春申君列传》至于战国时代则更有代表性了,太子之师皆称傅,如《战国策·楚策二》: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
……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又,《史记·春申君列传》:“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郭店楚墓墓主、屈原的时代均在顷襄王时,《国策》云慎子为襄王傅,亦不为学术界所接受,如《史记正义》云:“慎子,战国时处士缪文远不仅认为,“战国时各国派质子,未闻有质子之傅同行者”,而且考证《楚襄王为太子之时章》“验之形势,均不可能,此《策》亦依托之作也(22)至于高正《论屈原与郭店楚墓竹书的关系》一文,三次提到屈原在楚怀王时“任左徒,三闾大夫、太子师”(23),亦无文献依据,屈原任左徒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任三闾大夫见于《渔父》,没有任何文献说他曾经担任过“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