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说课稿.doc
5页《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实验课说课稿学校: 信德中学 姓名: 王晓娟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物理新课程改革纲要指出,物理教学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创设实验情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充分体现这一原则 下面我将从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六个方面来谈如何设计这一节课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压强与浮力》的第三节,是对《大气压强》《液体压强》等力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是流体力学的基础,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可从中认识生活中常见现象和科学技术,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2、实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生活现象。
2)初步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归纳、类比、逆向思维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2)尝试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感;(2)通过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交流讨论意识和协作精神3)潜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增强了安全意识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选择合适器材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合理地解释现象的能力二、实验内容设计: 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采用模拟实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抽象问题直观化,利于同学们成功找到产生现象的根本原因三、实验方法设计; 在本节课中我将以“提出问题──建立事实──形成假说──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实践应用”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自主探究,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采用多媒体演示与实验结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四、实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准备:吸管、塑料球、两张纸,一张纸条、水槽、注射器、硬币、漏斗、纸杯、乒乓球、饮料瓶盖等2、多媒体准备:两船相撞的图片;飞机飞行的图片,机翼模型分析图片,以及一定量的课堂练习准备。
五、实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设计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二)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的探究1.教师引导: 首先对前面看到的现象提出问题,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引起思维再详细分析说明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和流速小的地方的压强有什么不同?2.实验探究解决问题:(1)游戏:运球比赛引导学生思考运球方法比赛完毕后提出问题并分析乒乓球能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总结学生猜想:吹气就是气体在流动,乒乓球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可能与气体的流动有关可见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设情境再次将学生引导到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上2)交流与评估①探究方案是否存在不足,是否需要改进;该方案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偶然性?该方案是气体在流动,液体是否也有相同规律?②是否有其它探究方案也可以实现探究目的;③利用其他简单实验器材是否也能说明问题等3)列举实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现场模拟,自己选择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进行分析,找到藏在幕后的“黑手”根据各组的情况可选择其中一个事故进行模拟实验,然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 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设计出了很多合理的方法,通过这些实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抽象问题直观化,利于同学们成功找到产生现象的根本原因,并感叹人类的不遵循自然的规律必遭大自然的惩罚。
并知道了不能跨越安全线,不能靠近高速行驶的列车,不能让两船并列行使,由此潜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增强了安全意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尽可能多的设置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此环节让学生独立操作,通过亲身体验,讨论、交流,自己得到规律然后让学生演示他们设计的实验并加以解说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可能设计出如下几种方案:方案一:用嘴巴对着两张竖直放置的纸向下吹气,,看到的现象是两张纸条向中间靠拢方案二:沿着下垂的纸面从上方吹气,看到的现象纸条会向上飘起来方案三:把硬币放在桌子边缘,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看到的现象硬币会跳起来方案四:可把几个纸杯叠在一起,用嘴吹气,纸杯被吹出方案五:用注射器在下垂的纸条旁边向下喷出水流,发现纸条会靠近水流方案六:把两个饮料瓶盖放在水中相隔一段距离,用注射器向两瓶盖中间的水中喷水,看到的现象是两瓶盖会向中间靠拢…(3)得出结论: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3、梳理反思深化问题:几十吨重的飞机为什么能腾空而起? 在最后的创造活动中,引导学生利用“机翼”逆向思维的创造方法,解决跑车“飘”起来的实际问题,继而拓展到汽车尾部的气流偏导器。
在教学始终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新课程理念,让学生会用这节课的知识解释某些生活现象,更会合理的利用这知识改善和美化我们的生活4、课后作业: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制简易喷雾器和简易飞机机翼模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下,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5课堂小结:说说你的收获(知识上和方法上)6.板书设计:①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②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③飞机机翼上下方的压强差使飞机获得了向上的升力六、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本节课重点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程及科学方法,并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体会物理是有用的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我事先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通过实践教学的体验,感觉效果不错成功之处大约有如下几点:第一,在本实验中我和学生共同开发和利用了身边的一些物理课程资源,找到了物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新的生长点:关注开放实验室和“随手取材”探究性实验的建设,关注现代信息资源的开发第二,把实验还给学生让自主走进课堂整节实验课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以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导课,以学生参与游戏展开实验探究,又以学生分组模拟实验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第三,流体流速和压强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为合理分化难度,采用模拟实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抽象问题直观化,利于同学们成功找到产生现象的根本原因,以“提出问题──建立事实──形成假说──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实践应用”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自主探究,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第四,以生活为背景,通过奥林匹克惨案、火车行驶时严禁人们进入安全线以及龙卷风掀起屋顶的事实,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讨论等方式由表及里、深化思维、突破难点,培养合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物理结合生活的意识充分贯彻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但是,在具体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不够,缺乏对物理现象观察;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