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张青.pdf
69页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昆明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张 青危重病人气道管理一. 如何保持呼吸道通畅二. 氧疗的途径三. 呼吸器的应用气道的管理 翻身拍背雾化鼓励病人咳嗽、咳痰口腔护理早期的气道管理 任何一个病人只要评估他有 可能卧床三天以上就应该进行 早期气道管理 抢救病人过程中气道开放是 首要的,如果气道管理不好 其它的抢救过程就无从谈起建立人工气道的作用 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有效氧疗气道的管理试想气道阻塞的感觉 上 呼 吸 道 解 剖 图呼吸系统按功能分为传送气体的呼吸道进行气体交换的肺 上呼吸道各部位的功能 加温 湿化 过虑 下呼吸道各部位的功能 支气管、气管内纤毛平时向咽部颤动,以清除异物,使进入气道的空气保持整洁 下呼吸道各部位的功能 进行气 体交换呼吸道阻塞的原因• 分泌物阻塞• 气管、支气管痉挛• 误吸 • 舌后坠 保持呼吸道通畅 原则: 1.迅速清除口咽部分泌物 呕吐物及血液等异物 2.尽早进行气道开放 3.解除气道痉挛 通气和给氧是早期救治的首要任务 如何保持 呼吸道通畅气道开放时病人的体位仰头举颏法徒手开放气道的要领 基本技术步骤 1.下颌关节前推 2.颏上抬 3.清除呼吸道异物 托下颌方法建立人工气道的导管口咽通气管舌后坠口咽通气管放入 鼻咽通气管放入口咽通气管有效改善舌后坠建立人工气道的导管经口腔气管插管导管 气管切开导管经鼻腔气管插管导管人工气道的建立途径• 经口腔气管插管• 经鼻腔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鼻(口)咽通气管的放入经口腔气管插管 人工气道的建立人工气道的建立气管切开矢状面人工气道对病人的影响•干扰正常的抵抗力,防止下呼吸道感染的正常防御机制被破坏•抑制了正常的咳嗽反射•影响病人的语言交流,导致沟通障碍•病人的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人工气道的管理目标• 维持人工气道的功能• 保持呼吸道的持续通畅• 预防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气管切开的固定固定方法• 固定带应系死结并系紧,与颈部的间隙以一横指为宜• 每日要检查固定带的松紧度• 固定带切忌用绷带气管插管的固定保持气道通畅吸痰的意义:• 清除大气道分泌物• 防止分泌物坠积• 保持呼吸道通畅• 留取痰标本吸痰的临床指征•患者频繁咳嗽,听诊有喉鸣音•出现人机对抗或气道内压力增高•患者烦躁不安,出现紫绀或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及心率的改变吸痰并发症• 低氧血症• 心律失常• 肺不张• 气道损伤• 感染、出血、疼痛等如何预防并发症• 注意氧储备,吸痰前后予提高吸氧浓度• 使用简易呼吸囊给予高通气量(禁忌症除外)• 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强调手卫生的问题)• 使用合适型号的吸痰管如何预防并发症• 吸痰时动作要轻柔• 吸痰时间小于15秒• 吸引压力适当• 将吸痰管送入气管插管深部拔出时才给予负压 负压的调整及打开的时机吸痰效果评价• 呼吸音改善• 峰值吸气压降低• 呼吸道阻力降低• 潮气量增加• 血氧饱和度改善• 呼吸情况改善• 血压、心率情况改善气道湿化目的 :• 替代上呼吸道的温、湿化功能25%的热量在呼气时被回收大部分在鼻咽和口咽被回收我国气道湿化标准• 经人工气道吸入气体温度应达32~34℃• 相对湿度95~100%• 绝对湿度至少36mg/L• 吸入气体温度达到37℃、水分子44mg/L、相对湿度100%时可达到最佳温湿化效果。
氧疗途径 氧治疗的方法 根据给氧的流量分为方法 吸入气体 FiO2 适用于高流量系统 呼吸机 全部 可调节 需要精确控制FiO2无自主呼吸的病人低流量系统 鼻塞面罩 一部分 不可调节 不需要精确控制FiO2的病人氧治疗的方法 1.鼻导管或鼻塞给氧 2.简单(储氧)面罩给氧 3.班氏囊面罩给氧 4.简易呼吸器给氧 5.呼吸机给氧 根据给氧的装置和方法氧疗相关名词解释 1.FiO2(氧浓度% )=氧流量(L/min)×4 +21 2.SpO2(脉搏血氧饱和度):指血红蛋白被氧饱和的 程度,间接反映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 正常值91-99% 3.PO2 (氧分压):指血液中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 的压力,正常值80-100mmHg 4.PaCO2(二氧化碳分压):指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分 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35~45mmHg) 氧疗的监测1.SpO2(血氧饱和度 )<90%必须 分析原因进行处理2.PaO2(动脉血氧分压) 正常值 80-100mmHg, 60-80mmHg 轻度低氧血症 40-59mmHg 中度低氧血症 < 40mmHg 重度低氧血症 呼吸器的应用呼吸器 储氧面罩 斑式囊呼吸器 简易呼吸器简易呼吸器的结构简易呼吸器基本原理各瓣膜的功能新鲜气流的流入呼出气体(CO2)的排除是否存在CO2的重吸收操 作 流 程 用物准备 简易呼吸器 面罩、接头、氧气流量表 氧气连接管 吸痰管、吸引器 口咽通气管操 作 流 程进行以下检查 检查呼吸器密闭性是否完好 检查呼吸阀各瓣膜功能 检查呼吸囊排气情况 检查呼吸器表面有无裂痕、破口 准确判断病情急性呼吸衰竭时出现呼吸停止呼吸微弱经积极治疗后无改善肺通气量明显不足慢性重症呼吸衰竭经各种治疗无改善肺性脑病呼吸机使用前或停用呼吸机时操 作 流 程 评估有无使用简易呼吸器的禁忌症中等以上活动性咯血胸腔积液操 作 流 程呼吸器的准备连接面罩、呼吸囊及氧气。
有人工气道时接人工气道调节氧气流量5~10升/分 (供氧浓度 为40%~60%)使 储气囊充盈操 作 流 程开放气道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双手托起下颏保持呼吸道处于开放状态必要时置口咽通气管操 作 流 程病人的准备 松解病人衣领、病人仰 卧、使患者头后仰,托起下 颌操 作 流 程紧扣面罩 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鼻部 按紧不漏气,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病人 耳垂下方下颌角处,将下颌向前向上托起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使用简易呼吸器, 应先将痰液吸净,气囊充气后再应用操 作 流 程操 作 流 程1. 用物准备 2. 评 估3. 呼吸器的准备4. 病人的准备5. 开放气道6. 紧扣面罩7. 挤压呼吸囊8. 评 价挤压呼吸囊 双手挤压气囊单手挤压气囊注意:有自主呼吸时与病人 呼吸同步操 作 流 程参 考 参 数呼吸频率:12~20 次/ min 潮气量:按8~10ml/ kg 估算(通常 成人 400~600ml )吸呼时间比:成人一般为1:1.5~2 评 价 SpO2 上升 自主呼吸恢复 病人皮肤、甲床转红润操 作 流 程简易呼吸器的维护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保持呼吸器在功能状态呼吸囊不漏气,活瓣不失灵各接头吻合良好保管与消毒:使用后,各呼吸活瓣、接头 及面罩拆开,用肥皂水擦洗,清水冲净, 消毒装配好备用。
弹性呼吸囊不宜挤压变形后放置,以免影 响弹性,用后用清水冲洗放通风良好处 备用注意事项 氧流量一般为≥5~10 L/ min 定时检查、测试、维修和保养呼吸阀及 活瓣在功能状态 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 观察病人胸廓的起伏状态及缺氧改善情况 挤压呼吸囊时,压力不可过大 有自主呼吸时与病人呼吸同步斑式囊呼吸器原理与操作 有效提高SpO2 呼出气体可从复吸收 氧流量需要≥5L 打开呼吸囊后面的排气开关 可以接人工气道或面罩进行辅助呼吸储氧面罩原理与操作有效提高SpO2氧流量需要≥5L不能进行辅助呼吸轻便病人容易接受保持各瓣膜功能三种呼吸器的异同比较 提高氧 辅助 氧流量 接人工 注意排气 浓度 呼吸 需要 气道 进气开关简易呼吸器 能 能 ≥5L 能 每次检测斑式囊 能 能 ≥5L 能 每次检测储氧面罩 能 不能 ≥5L 不能 每次检测 结语: 不思,故有惑; 不求,故无得; 不问,故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