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诗歌结构剖析课件.ppt
12页雨霖铃(送客还浙东)黄裳天南游客甚而今、却送君南国薰风万里无限,吟蝉暗续,离情如织秣马脂车,去即去、多少人惜为惠爱、烟惨云山,送两城愁作行色飞帆过、浙西封城到秋深、且舣荷花泽就船买得鲈鳜,新谷破、雪堆香粒此兴谁同,须记东秦,有客相忆愿听了、一阕歌声,醉倒拚今日9、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本词结构三、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9、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扬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四、(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9、“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解析】首联起总括作用,从其他三联中归纳出与愁的表现有关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即可答案: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五、重庆卷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9、“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4分)诗人前三句都在叙事抒情,到最后一句却忽然宕开一笔,以景结情:秋月高高照在古老雄伟莽莽苍苍的长城之上,景象何其壮阔苍凉!这奇绝的结句留给读者无尽的联想此题答案为:“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总结:景情比兴照应(标题)渲染感情基调铺垫(伏笔)统领全诗(以议论、抒情开头)开头中间过渡(承上启下)照应结尾景情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照应、呼应开头、标题全文1、以景开头,以景作结,首尾呼应2、对比3、点面结合4、以小见大5、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1、渡湘江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注杜审言,唐代诗人,唐中宗时曾被贬到极为偏远的降州这首诗是他被贬的途中所作1、简析“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这是全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而愁;后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这都是诗人远离京城,正在南窜途中的感慨这三句都是从“独怜京国人南窜”生发出来的 2、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惊残:惊醒故乡:即家乡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其作用在于为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3临江仙朱敦儒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注】朱敦儒:两宋之交时的词人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后十四年指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兵攻占擘钗破镜: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离散这首词在表情达意上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词的上阕叙述了金兵攻占汴京后诗人抛妻别子,流落江南的痛苦,下片则写对重逢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2分)此词所写夫妻离散的个人愁绪之深、之重,反映了整个时代的社会悲剧;(1分)所抒怀念亲人的一己之情,亦包涵了怀念故土的爱国意义1分)舟中晓望孟浩然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注:这首舟中晓望,记录了诗人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
舳舻,一种方长船利涉”,出自易经“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赤城”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标,山顶这首诗在结构上很有特点,既开门见山,又首尾呼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首联开篇就点出“望”字,紧扣诗题,且表现了诗人急于到达目的地的急切心情,是全篇的精神之所在,因此说是开门见山;而尾联又写诗人坐在船上看见朝霞映红的天际,是那样璀璨美丽,于是想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吧坐看”照应“望”字,“霞色晓”与诗题中的“晓”和次句中的“遥”相呼应,表明是同一个早晨,而所表达的都是诗人急切的心情因此说,全诗开门见山,首尾呼应,结构圆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