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
21页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原文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人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裏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六千四百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_____________ 本文李剑波、蔡士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重点理解“晶莹、和蔼、慷慨、枯竭”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结合关键语句了解课文讲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进一步懂得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莹、裹、篮”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晶莹、摇篮、壮观、半径”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重点体会地球的美丽与渺小 教学难点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脉络,结合关键语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谈话,引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世界的杂志《时代周刊》每年都要在世界范围内评选一位年度新闻人物评出的这个人,肯定是这一年中在全世界影响特别大的。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法国的戴高乐将军等都入选过有一位中国人在1978年和1985年两次入选,他就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但是,1988年《时代周刊》却评选了一位非常特殊的新闻人物当时结果一公布,几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你们想知道是谁吗?(课件呈现《时代周刊》的封皮对,就是濒危的地球想知道为什么吗?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请同学们一起齐读课文同时板书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思考:我们还可以把地球称为什么?(摇篮、水球、母亲、家园……) 过渡:地球,母亲!这是多么亲切的称呼啊!就像亲生母亲对我们来说都只有一个一样,宝贵的地球对我们来说也只有一个那么,地球这位“母亲”给予了我们什么?她的宝贵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检查生字、词语预习情况同桌间互查,小组轮读 (1)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读音,教师正音 莹、裹、篮、蔼、资、慷、慨、贡、滥、基、睹 过渡:在这些生字中,你认为哪个字在读音和书写时要提醒一下同学们?(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莹”是后鼻音;“资”是平舌音;“篮”和“滥”是边音莹”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漏;“睹”意为“看”,和眼睛有关,是“目”字旁,不要写成“日”字旁 (2)出示词语卡,学生朗读 晶莹、包裹、摇篮、和蔼、资源、慷慨、贡献、滥用、基地 目睹、壮观、半径、有限、矿物、地质、无私、矿产、节制 开采、枯竭、毁坏、生态、设想、例如、破碎、子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地球的? 自读提示: (1)抓住关键句来理解在说明文中往往有一些说明主要内容的句子,它们多位于一段文字的开头或结尾处 (2)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小组内交流答案 2.全班合作解疑 明确:文章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介绍地球的: 地球的美丽——“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地球的渺小——“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资源有限——“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地球是的,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其他星球——“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预设:如果学生的交流情况不错,可进一步提问:文中有一句话把这四个方面都概括进去了,你能找到这句话吗?(“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课文的一个重点句,在此可以提一提,让学生有初步的印象 3.感受地球的美丽与渺小 过渡:“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那么,宇航员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宇航员在太空中为我们拍下了地球的照片,我们来看一看 (1)幻灯片展示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图片,学生结合课文自由描述地球的外观 预设:晶莹的球体;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可引导学生留意这里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感受语言的生动科学小品文虽然也是说明文,但语言比较生动形象,常常是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 (2)理解句子: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明确:这是对地球的赞美,突出表现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对地球的喜爱之情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
(3)结合旧知,阅读第2自然段,体会地球的“渺小” 过渡:在教材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中,有一段文字显示了地球之小,同学们还记得吗?(课件出示相关段落请大家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再结合本课第2自然段,说说地球的“小” 从理论上说,宇宙是无限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银河系又是宇宙的沧海一粟整个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为数不少,其中肯定有与地球类似的行星——《宇宙生命之谜》 (4)出示例句,学生指出说明方法 ①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六千四百千米的星球列数字) ②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作比较) 预设:学生在前面曾学过两篇说明文,所以说明方法在此可不作为重点来学习了但可以简单地考查一下,加以巩固 4.概括大意,初解课题 (1)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联系主要内容,讨论交流:为什么课题说“只有一个地球”? (3)师生合作,概括课文内容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它的外观(美丽壮观),但同茫茫宇宙相比又显得非常(渺小)。
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它被破坏,人类根本(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正是基于这些认识,在文章中向人类发出了呼吁(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课后搜集更多关于地球的资料 2.通过网络了解全球生态环境的现状,感受地球面临的巨大危机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2.结合语句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复习检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知道了在茫茫的宇宙中地球是美丽而渺小的是用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这些知识的呢?(生回答: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相信同学们在以后介绍事物的时候,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将事物介绍清楚 2.引入新课 (1)过渡:课文前两个自然段向我们描述了宇航员遨游太空时所见到的地球,我们也看了一些地球的图片。
我记得同学们在欣赏文字和图片时发出了不少感叹,大家能说说当时的感受吗? 预设:指名学生回答,答案可以是多样化的:地球真美啊!地球真像宇宙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2)设疑: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时也有感叹,大家能把宇航员的感叹找出来读给老师听听吗? (指名读第8自然段 指导朗读: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讨论后引导学生在该段落旁标注:自豪而又担忧 (3)质疑:地球的可爱仅仅是因为它看上去美丽壮观吗?宇航员的担忧是多余的吗? 过渡:同学们,要真正理解宇航员的感叹,理解他的自豪和担忧,我们就要认真学习下文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进一步感悟地球的“可爱”,从“自然资源有限”的角度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学生自读课文第3—4自然段,思考问题: (1)地球用哪些资源养育了人类? (讨论交流后板书:自然资源——矿产、水、土地、生物) (2)文中哪句话生动地写出了地球的慷慨无私?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无私、慷慨”都是人具有的品格 (3)自然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吗?课文在说明这一点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