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镜下美兰染色对胃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docx
4页内镜下美兰染色对胃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R735.2A1672-5085(2012)37-0135-02【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美兰染色对胃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内镜下对52例胃粘膜可疑病变进行美兰染色,分别在染色前后进行内镜诊断比较,并与病理活检结果分析对比结果52例内镜下美兰染色后,美兰着色区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检出率为34.04%;早期癌检出率为10.64%染色前后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相比较,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02和89.23%结论内镜下美兰染色科提高病变处的清晰程度,提高活检阳性率,对胃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关键词】美兰胃镜早期癌癌前病变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8年-2011年52例内镜下经美兰染色病理活检的患者,其中男患32例,女患20例,年龄为38-75岁,平均56.5岁1.2选择标准行胃镜检查时发现胃粘膜粗糙不平者;胃溃疡、息肉及局部隆起或凹陷病灶者;局限性胃粘膜颜色改变者1.3方法准备0.5%的浓度的美蓝和喷洒管,常规内镜检查,大致确定病变范围;清水反复冲洗病变区域后,将内镜进至病变远端5cm以外,从活检孔道道插入塑料喷管,前端伸出内镜2-3cm。
用20毫升针管抽取合适浓度的美兰染色剂,边退出内镜,边匀速喷洒染色剂,约5分钟左右后以清水冲洗染色剂内镜直视下于着色区取材送检病理2结果胃粘膜美兰染色后52例,有5例病灶处不染色,病理结果为慢性浅表性胃炎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例47例(90.38%)病变区有不均匀染色或呈深色于着色区取病理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例,其中伴有轻度不典型增生及肠化生2例,伴有中度不典型增生及肠化生1例4例胃息肉中病理诊断中度不典型增生2例,轻度不典型增生1例,腺癌1例胃溃疡18例中,伴异型增生10例染色前20例胃溃疡中,染色后5例诊断为早期癌美兰着色区肠化生及异型增生检查率为34.04%(16/47);早期癌检出率为10.64%(5/47)染色前后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比较,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02和89.23%3讨论胃癌在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的前列,以中老年人多见,青年人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青中年女性发病明显增高,临床上胃癌的诊断多已至中晚期,预后和生活质量很差[1]及早发现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并进行干预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2]目前胃镜下有很多新技术的出现提高了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如放大内镜、染色内镜、超声内镜和窄带内镜。
染色内镜是指应用特殊的染料对胃肠道粘膜进行染色,使粘膜的结构更加清晰,使病变部位与周围的对比加强,轮廓更加清楚,从而提高病变的检出率染色内镜最早于1966年由津田报道,此后报道日渐增多,应用的染料也逐渐增多,应用范围也从最初的胃钻膜染色扩展至食管、胃、小肠和大肠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辅助检查方法,染色后对小病灶的检出率可比常规方法提高2-3倍[3]本研究采用美兰染色,美兰又称为亚甲蓝,喷洒后,亚甲蓝不被正常粘膜上皮吸收,但易被肠腺化生上皮吸收,并可与糜烂、溃疡和癌变表现的白苔结合染成蓝色,即使用水冲洗也不退色可判别和诊断肠上皮化生和胃腺瘤,肠上皮化生的胃粘膜可逐渐明显地染色,而胃腺瘤不染色或仅仅显示甚清淡地染色;可判别和诊断良性胃溃疡与凹陷性早期胃癌,良性胃溃疡表面白苔经染色后可在其边缘形成一层较薄的收缩环,或其边缘染色较中间浅,而凹陷性早期胃癌表面苔呈均一染色,或其边缘中央染色更深美兰直接喷洒染色,操作简便易行,对设备要求不高,对消化道粘膜癌前状态、癌前病变及癌瘤具有扩增内镜诊断的能力,尤其对病变的定性和取材部位的准确性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能为早期胃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Reference[1]骆泉,罗文文,潘柏森.十年前后胃镜检出的上消化道肿瘤资料对比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9,21(6):571.[2]徐雷鸣,陈惠芳,李定国.对照比较放大染色胃镜与普通胃镜查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2):119.[3]朱建新.应用染色内镜和放大内镜提高内镜诊断水平.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20(1):7.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