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基层治理精细化的技术-价值逻辑及其互动.docx

18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70577223
  • 上传时间:2022-03-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3.39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基层治理精细化的技术价值逻辑及其互动    摘 要:自“精细化治理”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基层治理精细化的实践便在全国各地有序开展,并取得诸多创新性成果基层治理精细化依据的是技术逻辑、价值逻辑及其互动,二者之间既具有促进性,也具有紧张性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使基层精细化治理具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无缝隙治理优势,“信息精确、决策科学”的智慧化治理优势,“配置合理、节约资源”的专业化治理优势,并倒逼“公共性”价值的回归与此同时,公共行政的价值追求也会影响信息技术作用的发挥,起到强化或削弱的效果基层治理精细化的实践需要妥善处理好技术逻辑与价值逻辑的双向重塑关系,不断调适,促使其实现良性互动关键词:基层治理;精细化;技术逻辑;价值逻辑:C916文献标志码:A :1002-7408(2020)08-0106-07自党中央明确提出“精细化治理”这一概念以来,基层治理精细化的实践便在全国各地有序展开,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北京模式、“一个核心”与“三全四化”的上海模式,不论是在话语层面,还是在行动层面均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基层社会治理呈现出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治理的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技术和价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技术影响着治理信息的编码方式和扩散路径;而价值追求则决定了公共行动的达成模式。

      因此,立足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日趋多元化的背景,深入探究基层治理精细化的技术—价值逻辑,并推动二者实现良性互动,对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的创新实践具有积极意义一、基层治理精细化的提出与内涵要点从词源学角度来说,“精细化”一词最早用于企业管理,发轫于19世纪末随着社会分工精细化与产品服务精细化的不断提高,传统企业管理模式难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急需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上寻求变革,“精细化管理”应运而生此后,精细化管理大致经历泰勒的科学管理、戴明的质量管理和丰田精益生产方式三个发展阶段[1],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组织目标进行分解与细化,在明确管理责任的基础上有效落实,最终促进整体目标的实现精细化管理超越了传统的规范化管理,将创新理念融入管理过程,实现了规范化与创新性的有效融合,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敏锐度和适应能力,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和生命力这一理论被引入和应用于社会管理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为解决传统粗放式行政管理的不足,企业精细化管理理念被引入到政府管理改革之中这一理念主张以绩效管理为导向,以规范性、专业性与技术性为模式,以市场化、服务外包为方式来提高管理效率。

      从历时性视角来看,我国精细化治理的提出,经历了“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发展过程从党的文献来看,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管理”这一概念,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十七大报告中,社会管理被进一步细化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明确将社会和公众纳入到社会管理体系之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把“社会管理”改为“社会治理”,十八届五中全会则进一步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至此,“社会治理精细化”这一概念被明确提出面对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日趋多元化的治理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要求“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这一系列话语表述的演进,是中国共产党顺应不断变化的治理需求,把治理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实现的本土化创新,是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与治理道路的不断完善。

      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有别于传统管理的粗放化,尽管学界对其内涵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但从党的文献表述中可以总结出其要点一是治理理念的人性化基层精细化治理坚持问题导向,将注意力资源转向普通百姓,聚焦于諸如垃圾处理、违章拆除、设施完善、电梯加装等民生实事,提高了政府的回应性北京探索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精细化模式,在具体操作中,只要老百姓的需求形成“哨声”,基层的职能部门就要应声“报到”,真正做到民有所呼,官有所应二是治理重心下移化基层治理精细化强调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将治理重心下移至社区,调动与激发基层组织与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将治理末端触点深入到最基层的民众之中,提高信息获取的即时性与准确性,提高治理效率与效能当前,各地试行的“网格化治理”便是基层精细化治理的有益探索,将社区居民纳入到治理网格之中,诸如管网漏水、电力中断、小区治安、防疫防控等民生信息通过网格员实现了即时传递,联通各服务部门,便于部门合作,提高公共服务品质三是治理主体多元化基层治理精细化实现了治理主体从“一元”到“多元”的飞跃传统基层社会管理中,政府高高在上,垄断并控制社会信息以维护自我权威,形成“中心—边缘”的治理结构而基层治理精细化主张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多中心”治理格局。

      四是治理手段智慧化基层精细化治理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治理信息的获取能力,并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准确编码、抽象与分类,充分挖掘信息背后的潜在价值,实现智慧决策、信息共享与跨部门合作网上违章处理、实时路况播报系统、社保公积金存取等平台在提供便民服务的同时,更是实现了公共服务的融合创新,在信息获取、研判的基础上创新产品类型与服务方式,提高社会治理的前瞻性与针对性五是治理模式协商化基层治理精细化在主张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同时,倡导各治理主体之间通过对话沟通来解决问题就社区内某一公共事务,政府牵头引导,相关利益主体或者其代表围绕这一事务发表意见和看法,在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寻求共识在信息沟通与交换的过程中,往往能够激发出智慧的火花,一条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便应然而生基层治理精细化是信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适应高度复杂性与高度不确定性社会治理需求而进行的本土化创新基层治理精细化创新的背后,隐含着“技术—价值”逻辑及其双向互动调适的关系,对这一逻辑进行深入的探讨,有利于提高基层治理效率,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的治理道路与话语体系二、基层治理精细化的技术逻辑信息是行动的前提,基层治理精细化离不开治理信息的准确获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治理信息的编码、扩散路径出现了颠覆性变革,实现了由“点对点”扩散向“点对面”扩散的飞跃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使基层治理精细化成为可能,其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一)“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无缝隙治理优势基层治理精细化的无缝隙优势首先体现在信息获取的无缝隙基层治理精细化坚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将注意力资源转移到社区民众的日常生活基层群众的民生需求借助信息工具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到相关单位,并能按照职责权限分发到特定部门这种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形式大大克服了传统管理模式信息搜集能力的不足,有效缓解了注意力资源与治理信息爆炸式增长之间的张力信息获取的无缝隙,大大提高了基层治理的针对性,能有效调整公共资源的分配,提高基层公共服务的针对性当前,在基层治理精细化的实践中,信息获取主要依赖两条途径:一是发动社区民众,实现信息自下而上的流动比如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推行“家门口”服务站制度,为使服务更加贴近民众,提高居民满意度,探索出听证会、协调会与评议会的“三会制度”通过这一制度,停车难、老旧小区环境脏乱差、买菜难、消防设施缺位等信息得以快速征集、分类与报送,形成公共服务需求清单。

      另一种途径是综合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信息并进行研判信息技术的利用,杜绝了传统的信息报表式的、被动的信息采集方式,基层治理部门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利用信息采集工具全天候进行信息采集、归类和整理比如,某小区门口屡次发生交通事故,市民在报警的同时,信息系统已经完成信息的采集工作,如果某一时间段内报警次数异常,归类后的这一路段信息会及时反馈到交管部门,相关人员通过信息研判和现场调查,确定治理方案基层治理精细化的无缝隙优势其次体现在公共服务提供时空维度上的“全天候、全过程、全覆盖”全天候”是指精细化治理在时间维度上的延伸,体现为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不间断服务全覆盖”是指精细化治理在空间维度上的拓展,体现为覆盖到基层治理单元的全区域、覆盖到每个人全过程”则是精细化治理在时空上的相结合,体现在要将精细化贯穿到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如信息收集、问题界定、方案拟定、方案实施、项目监控与维护等[2]2018年初,上海市浦东新区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该中心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基层精细化治理的“全天候、全过程、全覆盖”如群租管理系统,能够全天候收集房中的水、电、煤气等用量信息并加以分析,全天候智能预警。

      再比如老人智慧关爱系统,对老人家中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数据采集和信息研判,一旦出现异常,便可即时通知居委会人员或者志愿者上门了解情况,提供必要服务,以防出现意外事件二)“信息精确、决策科学”的智慧化治理优势卡尔·多伊奇把信息比作政府的神经,他认为政府组织的良好运作依赖于其系统内外顺畅的信息交流,政府决策的高效性与控制的有效性得益于对社会信息的感知、采集、归类与处理[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基层治理精细化致力于打造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融合系统,“如果说互联网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那么物联网就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让物体也具有智慧[4]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世间万物与互联网相连,使“人—物”“物—物”之间通过互联网实现各自信息的交换与分享,实现信息识别的智能化与信息管理的智慧化基层治理精细化的物联化则是指将多元治理主体与辖区内的万事万物通过互联网相连,社会信息通过信息传感器被有效收集在物联网的技术支持下,河流能告诉我们水质污染状况、道路能告诉我们交通拥堵状况、物流能告诉我们民众消费情况、药品能告诉我们全民健康状况……[5]基层治理精细化的物联化不仅拓宽了治理主体信息获取的范围,而且有效弥补了其信息捕获能力与分析能力的不足,大大提高了信息获取的全面性与精确性。

      如果把基层治理比作一个生命体,物联网便承担着这个生命体的感知器官功能,不断感知与获取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互联网则如同生命体的神经系统,持续不断地進行信息的传输与交换;云计算技术则是生命体的中枢系统,将获取的信息聚集与归类;大数据则是生命体的大脑,对归类后的信息进行分析、充分研判的同时,挖掘信息背后的潜在价值,以用于辅助决策,协调行动相对于传统的决策模式,基层治理的智慧化,一是提高了问题界定的准确性信息是行动的前提,全面、准确的信息获取是科学决策的必要条件基层治理的智慧化不仅能够全面准确地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对信息进行准确归类、分析与研判,便于快速发现问题,提高治理的回应性二是弥补了经验决策的不足面对高度复杂而不确定的治理现状、面对基层利益日益分化的治理需求,经验决策凸显不足基层治理的智慧化能够在全面、准确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类与研判,便于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前瞻性三是杜绝了主观价值的干扰智慧化决策忠于客观事实与技术,不掺杂个人的私心与情绪,一切以事实说话,追求科学三)“配置合理、节约资源”的专业化治理优势基层治理精细化,既要在“精”上下功夫,同时也要在“细”方面做文章。

      在基层需求日益分化与治理资源相对紧缺的张力之下,需要对治理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有限资源效应最大化信息技术的进步打破了部门之间的物理分割,推动了社会治理资源尤其是执法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信息资源能够在部门之间实现流动与分享,为治理主体间的合作共治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2.9.10 装配式施工存在的危险源及安全管控要点.pptx 1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控制.ppt 2022.7.29 安全关键点验收指引.pptx 10、冲击成孔灌注桩安全文明施工管控.ppt 2022.9.28 花篮拉杆悬挑架培训.pptx 废水再利用生产氟化盐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模板范文).docx 工业园污水处理厂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模板).docx 半导体零配件生产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参考).docx 动力电池生产线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参考).docx 农业光伏电站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模板).docx 工业污水处理厂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docx 家具生产线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docx 多元醇生产线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docx 天然气管网扩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参考).docx 城镇燃气设施及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模板).docx 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参考).docx 合成香料生产线扩建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参考).docx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docx 城区地下排水管道改造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参考).docx 县城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模板).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