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复习资料(可编辑).docx
9页九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复习资料 九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复习资料章一 一、功 1、力学中的功 ①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②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③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2、功的计算: ①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②公式:W=FS ③功的单位:焦耳(J),1J= 1N•m ④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 功的单位“焦”(牛•米 = 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3、功的原理: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二、机械效率 提升重物W有用=Gh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W额= G动h(G动:表示动滑轮重) W总=FS 2、机械效率 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η=W有用/W总 ③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④说明: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表示,机械效率总小于1 三、功率 ①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②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③公式:P=W/t ④单位:瓦特(W)、千瓦(kW) 1W=1J/s 1kW=103W 四、动能和势能 ③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扩散现象 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它们里面的分子不致散开分子间的斥力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②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二、内能 1、内能 ①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②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③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A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B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C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D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d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B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a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b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c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三、比热容 1千克(立方米)某种固体(气体)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燃料的热值,属于物质的特性,符号是q,单位是焦耳每千克,符号是J/kg(J/m^3)固体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mq 气体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的计算公式:Q=Vq Q表示热量(J),q表示热值( J/kg ),m表示固体燃料的质量(kg),V表示气体燃料的体积(m^3 q=Q放/m(固体);q=Q放/v(气体) W=Q放=qm=Q放/m W=Q放=qV=Q放/v (W:总功) (热值与压强有关)Q=cmΔt 即Q吸(放)=cm(t-t1) 其中c为比热,m为质量,t为末温,t1为初温,Q为能量 吸热时为Q=cmΔt升(用实际升高温度减物体初温),放热时为Q=cmΔt降(用实际初温减降后温度)或者Q=cmΔt=cm(t末-t初),Q0时为吸热,Q0时为放热 1、比热容: ⑴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⑵ 物理意义:表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或降低)相同的度数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并不相同这一性质。
⑶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⑷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2、热量的计算 公式:Q吸=Cm(t-t0),Q放=Cm(t0-t) 四、热机 1、热机: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内燃机: ①将燃料移至机器内部燃烧,转化为内能且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叫内燃机它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②内燃机大概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燃料的热值 ①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②燃烧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放出的热量不同 ③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单位:焦每千克(J/kg),对气体燃料,热值指的是1立方米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焦每立方米(J/m3) ④热机的效率: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用来开动热机时,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⑤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能的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 1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2 发电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电动机:电能转化为4机械能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5 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2、按能源是否可再生分为: 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如化石能源、核能 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源源不断的得到如: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 3、化石能源: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 4、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 二、核能 1、原子的组成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2、核能: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所释放出的能量 九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复习资料章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整个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包围在周围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 3、纳米科学技术:1nm=10-9m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实例:宇航员把月球采集的矿石带回地球后,这块矿石的质量不变 2、单位: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例子: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50g。
3、测量——托盘天平 ①结构: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分度盘、指针 ②使用步骤:放置、调节、称量(左物右码,先大后小) ③注意事项: 1.托盘天平要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游码要归零 2.称前调节平衡螺母(天平右端的螺母)调节零点直至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 例如:天平上的指针向左偏转,要使天平平衡,可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3.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左物右码) 4.添加砝码从估计称量物的值加起,逐步减小,可以节省时间托盘天平只能称准到0.1克加减砝码并移动标尺上的游码(相当于在右盘加砝码),直至指针再次对准中央刻度线 5.在称量过程中,不可再碰平衡螺母 6.物体的质量 =砝码+游码 7.取用砝码必须用镊子,取下的砝码应放在砝码盒中,称量完毕,应把游码移回零点 8.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时,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9.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上(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10.砝码若生锈,测量结果偏小;砝码若磨损,测量结果偏大 三、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m/V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常用单位g/cm 9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