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建应急避难场所停车场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31页建应急避难场所〔停车场〕可行性争论报告1 / 31...第一章 总 论1.1 工程名称与工程业主工程名称:建应急避难场所〔停车场〕可行性争论报告 工程业主:**市规划和建设局建设性质:建1.2 工程业主简介**市建设局始建于 1980 面 4 月 26 日,上隶地区建委1984 年 2 月 28 日,**市建设局、市沼气建设局、市环境保护办公室、市土地治理办公室合并成立“**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上隶地区建环局1986 年 1 月 1 号,**市划归市,市建环局上隶市建环局1998 年 7 月 13 日,依据苍编发〔1998〕10 号文,市建环局更名为“**市建设委员会”2023 年 11 月 15 日依据苍委发〔2023〕59 号,苍建委重更名为“**市建设局”2023 年 7 月 19 日,依据苍府办〔2023〕37 号文规定,市建设局更名为“**市规划和建设局”下设7 个职能股室1.3 编制依据《汶川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家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 见》;《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10 / 31措施》;《关于优先进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 国办发[2023]46 号〕;《关于优先进展城市公共交通假设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建城[2023]288 号〕;《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 CJJ 75-9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 GB 50220-95》; 1.3.8**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打算;《**市城市总体规划》;《室外排水设计规》〔GBJ14-87〕(97 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GB50289-98 〕1.4 争论围本可研报告的重点对市城应急避难场所〔停车场〕工程 的建设背景、需求分析与工程技术方案、节能环保、投资估 算、经济分析等方面进展全面系统争论和论证。
1.5 工程概况工程场址本工程拟建于**市城滨江路东段与北门大道场址地势平坦,地块比较规章,目前工程场址周边环境良好,交通便 利建设规模与容(1) 江岸御园东侧应急避难广场〔停车场〕:占地约7378 平方米,设计停车位 157 个建设容包括场地建设、场道路、景观、绿化、照明、供排水、关心用房、围墙、洗车点等配套设施设备2) 北门大道应急避难广场〔停车场〕:占地约 4539 平方米,设计停车位 43 个建设容包括场地建设费、绿化、照明、供排水、关心用房、围墙、洗车点等配套设施设备工程实施进度工程建设期 2 个月即 2023 年 12 月至 2023 年 1 月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工程总投资估算为 480 万元,全部为建设投资,由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其次章 工程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2.1 工程背景5.12 特大地震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它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地震在省和邻近省市造成大围破坏,其影响甚至 涉与到全国绝大局部地区乃至境外5.12 特大地震给等灾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我国 13 亿人都为之哀思欲绝,全世界都为之动容对于宽阔灾区,尽快开展灾 后重建,恢复人们的生活和经济进展,是目前最为紧迫的任 务。
因受 5.12 特大地震的影响,**市受损严峻,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63 亿多元全市死亡 8 人,受伤 225 人,其中重伤 83 人,垮塌房屋 1.67 万户 6.14 万间,5.55 万人无家可归,死亡牲畜、家禽 30 头(只),受损水库 98 座,毁损各种小型水利、沼气等设施 3 万余处,毁损大路 2922 公里,损毁电力、通讯设施价值 3260 余万元,119 所学校和 255 所医院受损严峻,损毁校舍 16 万余平方米,倒塌病房 1.42 万平方米在 5.12 特大地震发生后,**市市城现有应急避难场所最多临时安置 3 万人,且配套设施不完善,供需冲突相当突出,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生产财产安全没有保障国家应尽快恢复灾区根底设施建设,加快经济进展,大 力推动根底设施建设2.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市已在市城中建设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小广场、体育场、绿地公园等, 用于群众休闲消遣同时兼顾紧急避难的需要,但是随着**市经济持续快速安康进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长,这些明显不够应急避难场所是政府应对战斗和突发灾难时紧急疏散安置灾民的主要场所,是加强社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主要容,能增加城市综合防护功能,提高**市防灾减灾力气,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平安社会。
市老城区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常住与流淌人口平均保有量大约在13万人,人口密度太大,现有同心广场、北门沟体育场、滨江路公园三个主要应急场所,最多临时安置 3万人,且配套设施不完善,供需冲突相当突出,迫切需要建设的配套设施更加完善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综上所述,工程的建设是极其必要的2.3 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中心对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供给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 且工程资金业已到位该工程重建所需的河沙、水泥、卵石等建材可以就近取 材,**市本地建材公司即可完全供给该工程的建设是宽阔群众迫切期盼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工程建成后,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 境,共享改革进展成果,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增加人民群 众的向心力和分散力市城应急避难广场〔停车场〕建设是宽阔群众迫切期盼 的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工程建成后,能使数万人受益综上所述,本工程建设具有较好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因此,工程建设是可行的,也是格外必要的第三章 建设场址与建设条件3.1 场址选择选址地点本工程拟建于**市城滨江路东段与北门大道场址地势 平坦,地块比较规章,目前工程场址周边环境良好,交通便 利场址选择的缘由(1) 江岸御园东侧应急避难广场〔停车场〕主要为东城局部居民供给应急避难场所与缓解解放路下段、滨江路下 段停车难的冲突。
2) 北门大道应急避难广场〔停车场〕主要为北门沟局部居民供给应急避难场所和解决市城货车车辆无序停放矛 盾3.2 场址条件自然条件**市气候温存,**市属亚热带潮湿季风气候区,热量丰 富,雨水充分,无霜期长,气候温存,四季清楚,有“ 高山寒未尽,谷底春意浓”的气候特征多年℃平均气温16.9℃,一月平均气温 6℃,七月平均气温 27℃,极端最低气温-4.6℃,最高气温 39.3℃,昼夜温差3-7℃,全年无霜期 288 天,多年平均降雨量 1100 毫米以上3.2.2 地质状况**市域受米仓山、大巴山构造把握,地势由东北向西南 倾斜,形成东北高,西南低的长棱状东西相距 8.33 公里公里,南北宽 3.51 公里,面积 29.1 平方公里,北部横亘着千米以上的黑猫梁、九龙山、王风山、龙亭山和龙千山,北 岭呈北、北东弧形走向,最高处九龙山主峰 1377.5 米境江河纵横,切害猛烈,地形裂开,岭陡谷深,平坝、台地、 丘陵、低山、低与山源地貌皆有,其中以低山为主市出 露地层有中生界侏罗系上统、白垩系下统和生界第四系, 在大地构建上属子准地台之中台坳从地质力学观点看,属 我国东部巨型华夏系第三沉降带盆地的川西褶带和川中 褶带。
以**市向斜为界,其西北为川西褶带,其东南为川中 褶带总的看来,构造较为简洁,由宽缓的褶带北背斜和向 斜构成抗震设防依据中国地震局制定,由国家质量技术监视局公布的《中 国地震惊参数区划图》〔GB18306-2023〕,本工程抗震地震 动峰值加速度按 0.1g 设防3.3 建设条件供电本工程拟从周边市政电力管网引入两路 10KV 供电电源电源进线室外承受电缆直埋引入方式供电管网与供电量均可满足工程需求本工程动力用电接自市政 10KV 高压电网,工程总需求容量 411kW,安装 3 台 200KVA 变压器给排水本工程最高日生活用水量: 105.3m3/d,最大时用水量14.2m3/d目前工程四周已有市政供排水管网,能满足工程 用水的需要供暖目前场址尚不具备集中供热条件本工程近期承受分体空调 解决冬天采暖的需要待条件具备后,承受集中供热工程 采暖热负荷 867kW第四章 工程建设方案4.1 工程设计依据《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CJJ15-8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GB 50220-9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23〕《办公建筑设计规》〔JGJ67-2023〕《建设设计防火规》〔GB50016-202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GB50067-9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23〕4.2 设计原则符合城市规划和公交进展规划; 设计和规划要具有前瞻性;表达经济有用的原则,满足功能的前提下降低投资; 把握公交的特点,满足公交的特别要求,做到人性化设计。
4.3 建设规模江岸御园东侧城市应急避难广场〔停车场〕,规划面积7378 平方米,设计停车位 157 个建设容包括场地建设、场道路、景观、绿化、照明、供排水、关心用房、围墙、洗车点等配套设施设备北门大道南段城市应急避难广场〔停车场〕,规划面积4539 平方米,设计停车位 43 个建设容包括场地建设、绿化、照明、供排水、关心用房、围墙、洗车点等配套设施设 备4.4 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图布置原则1. 合理布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2. 生产和办公区相对独立,削减相互干扰,又便于治理 调度3. 合理组织车流、人流,做到顺畅、便捷,并相互独立4. 出入口的设置与道路与公交路线的设置相结合5. 公用工程深入负荷中心停车场设置场址位于城市周边地带,考虑到削减投资,便利进展, 停车坪设置按地面停车设计依据运营期间状况的进展,立 体停车也可适当考虑停车场设置在场地的腹部,占用场地也最大,是工程的主要功能区为了提高场地的利用效率,公共交通车辆的停 放方式承受垂直式布置〔面积系数垂直为 0.35,斜排式为0.30〕小车停车位5.3MX2.4M,大车停车位 10.8MX3.5M,车位之间留 10 米的停车通道停车坪与回车道一起构成站停车、行车、回车的整体。
停车坪承受 220MM 厚钢筋混凝土地面硬化,设有雨水、污水排放系统,排水系统进水口处应设置沉沙池停车坪的 排水坡度〔纵、横坡〕不大于0.5%在路面承受划线标志指 示停车位置,并设有相应的行车标志和照明设施交通构造停车场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结合,沿场地分别设置出入口各一个,与现有道路相接出入口宽度设置在 8M 以上场区道路形成环状,便利车辆通行和转变方向保证在站按最 大铰接车辆的回转轨迹划定足够的回车道,道宽应不小于 7M绿化系统场址空旷地较多,尽量较多的布置绿化系统到达美化生产、生活环境,削减对外景的干扰,削减空气的粉尘的作用 沿场地四周种植 5 米以上高大的乔木,削减工程产生的噪音、尾气对周边的影响场前区是绿化的重点,可以设置丰富多样的景观系统,形成乔、灌、绿地、喷泉相结合的立体绿化, 美化环境,并可设置厅台等建筑小品,把种植树木、花卉和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