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华大学高频电子电路通信电子电路课件7-6.pdf
99页§7. 5混频电路本节我们将讨论下述几个问题1 . 进行变频的原因,混频器的作用2 . 变频器的基本原理及数学分析3 . 晶体三极管变频电路的基本原理4 . 变频器的主要性能指标5. 变频干扰§7. 5 .1 概述定义: 混频是将已调波中载波频率变换为中频频率, 而保持调制规律不变的频率变换过程地位:超外差接收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变频) ;发射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变频) 接收机中混频器的作用: 将天线上感应的输入高频信号变换为固定的中频信号;发射机中混频器的作用: 将中频信号变换为射频信号重要性: 靠近天线, 直接影响接收机的性能种类:一般接收机中:三极管混频器②高质量通信接收机:二极管环形混频器、双差分对平衡调制器混频器1 .混频器与变频器的差别混频器和变频器的功能是一致的, 都是频率变换电路,是频谱线性搬移过程其差别在于: 混频电路中, 本振信号由外部提供;变频电路中,本振信号由电路自身产生变 频 器 = 混频器+ 本机振荡器四端口网络六端口网络因为二者功能相同, 因此很多参考书不加区别但严格意义上是有差别的为什么要进行变频?(1 )要实现宽带,有一定增益的高频放大器非常困难, 且要在频率很宽的范围内实现良好的选频特性也很困难。
例 如 ,调 幅 收 音 机 频 率 范 围535〜1605K,调频收音机的频率范围88-108MHz要在整个频带内兼顾增益和选择性很困难 相比之下,固定频率的中频放大器的增益和选择性都可以做得很好2 )在超外差接收机中,采用变频器,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变为固定的中频,在中频上放大信号, 放大器的增益可以做得很高, 选频特性可做得很好, 且电路结构简单 经中频放大后, 输入到检波器的信号可达到伏特数量级混频达到的目的: 将宽带的射频信号n固定的中频信号二有利于兼顾选频和增益n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 也就是提高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知识点( 了解) :调幅收音机频率范围535〜1605K ,中频 465KHz;调频收音机的频率范围8 8 -108MHz,中频为10.7MHz o电视接收机也可采用超外差式方案, 电视接收机视频信号中频为38MHzo音频信号的中频为6.5MHzo微波接收机和卫星接收机的中频信号为 70MHz 或 140MHz o2. 混频器的组成及变频作用町 )力Js及人的关系, ) 混频器取出二个输入信号的差频,即力=/-4 (高本振)或力= 八- 九( 低本振)这时A < fs,称为下变频3。
«"00” 6厂 出 厂 ) , 用于接收机;” ) 混频器取出二个输入信号的和频,即 力 = % + 人 ,;这时/ / > fsJ称为上变频( 印 - 研£ 打6厂 ) , 用于发射机变频 ( 混频)的作用:改变输入信号的载波频率,保持调制规律不变下面给出调制信号为单频信号时混频器功能示意图%⑺调制信号为首频信号时混频器功能示意图结论: 混频实现频谱的线性搬移,即频谱结构不变, 从载频附近搬移到中频附近 信号各频谱分量的相对位置( 频率间隔) 相对幅度( 幅度的比例关系)不变3 .变频基本原理的数学分析一哥函数如果在非线性器件上同时加上二个高频信号"L⑺和人⑺,只要使变频器工作于变频管输入特性曲线的弯曲部分,就会在其输出电流中产生新的频率成分非线性器件的电流可用幕级数来表示i = 4 + 〃 ] ( A w ) + 2( △ 〃 ) ? — ( 6 — 4 — 1 )其中,\u= us ( 0 + uL(t)= VSm c o s ①s / + VLm cos coLt取( 6 -4 -1 )的 前 三 项2i - 6 /0 +a1[us(t) + + a2[us(t) + uL(t)]a=“ 0 + % ( 匕 根 C O S G / + VLm c o s 啰 / ) + T ( 匕 / + 匕 / )。
2~2+(Vsm c o s2a)st + V j c o s 2%t)+ “ 2匕 加 匕 加[ c o s ( G s + ” + c o s( 叫一 J ]根据以上分析, 由于非线性器件中伏安特性的平方项,在心⑺此⑺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新的频率成分:差频分量( 必一以) ;和频成分( g +以) ;谐波成分2处,2%若选择差频( /一% ) ,则称为下变频若选择和频( g +处) ,则称为上变频注意:混频器后面一定要跟滤波器4. 变频器的主要性能指标衡量混频器性能优劣的主要指标有:变频增益,噪声系数,动态范围,失真干扰等 _ _1 )变频增益( 或变频损耗)表征混频器将输入高频信号转换为输出中频信号的能力定义:混频器输出中频电压幅值几与输入信号电压幅值Vs,〃的比值AVIm^Sm ( 6-4-2 )变频增益常以分贝表示Gp用 功 率 表 示 「(dB)A =201g%以电压表示 匕机(dB)尸 / ,Ps分别是输出的中频功率和输入高频信号的功率在相同输入信号情况下,分贝数越大,表明变频增益越高, 变频器将输入信号变换为输出中频信号的能力越强 接收机的灵敏度越高。
变频损耗是对不具备混频增益的混频器而言的, 它定义为在最大功率传输条件下, 输入信号功率4 对输出中频功率C 的比值,用 dB ( 分贝) 表示,即4=1°吟(dB)显然, 在相同输入信号情况下, 分贝数越大,即混频损耗越大, 混频器将输入信号变换为输出中频信号的能力越差2)噪声系数混频器处于接收机的前端, 它的噪声电平高低对整机影响很大, 降低混频器的噪声十分重要混频器的噪声系数NF是指在混频器输入端信号频率fs上的输入信噪比与在混频器输出端中频频率力上的输出信噪比NF =输入信噪比( 在信号频钮上) =( S /N ) ,输出信噪比( 在中频频率力上) 一( S /N )NF = \a \g(S '(dB)( S /N )如果混频器不存在内部噪声, 则其输出信噪比与输入信噪比一样,即NF=L这是理想状态实际上混频器内部总是存在噪声的, 使输出信噪比小于输入信噪比,所 以NF总是大于1NF越大,说明混频器内部噪声越大,使输入信噪比降低程度越大 因此要求NF尽可能小混频器的内部噪声主要由非线性器件产生,选择低噪声混频管; 选择合适的混频器工作点和本振电压, 可以减小混频器的内部噪声, 从而获得较小的混频噪声系数。
3)ldB 压缩电平(IdB CompressionLevel)增益压缩的概念( 混频器和放大器中重要的概念)理想混频器的混频增益为常数,即至 =4 =常数输出的中频信号振幅Xn 0 c输入已调波信号的振幅匕加实 际 情 况 _ _当输入信号功率较小时, 混频增益为定值, 输出中频功率随输入信号功率线性增大由于器件的非线性, 当输入信号功率增大到一定程度, 输出中频功率的增大将趋于缓慢,出现增益压缩的现象随着输入信号心的加大,变频增益将会减小,这一现象称为增益压缩定义: 混频器I 实际功率增益低于I 理想线性功率增益卜d B 时所对应的中频功率电平称为IdB压缩电平, 用 PiidB表示,如下图所示意义:PndB所对应的Ps是混频器动态范围的上限电平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的理解:i)当输入信号功率较低时,混频增益为定值, 输出中频功率随输入信号功率线性增大ii)当输入信号增大到一定程度,由于器件的非线性作用, 中频输出信号的幅度不再与输入信号成线性关系, 输出中频信号功率的增幅随输入信号的增加而趋于缓慢,直到比线性增长低I d B 时所对应的输出中频功率称为I d B 压缩电平,用 P l l d B 表示。
i i i ) 混频器的动态范围指混频器正常工作时的射频信号输入功率范围动态范围的下限电平是由噪声系数决定的最小输入信号功率动态范围的上限电平是八所对应的输入信号功率确定输出、输入功率均用dBm是功率的单位,dBm作为单位以mW的基准1ImW n 101g j = OdBm2mW => 101g— = 3dBm10mW=>101gl0 = 10^m100mW=101gl00 = 20dBm力是增益的单位,无量纲, 如:Ay =(dB)为(dBm) = K (dBm) + G(dB)选择性混频器的有用成分为中频, 输出应该只有中频信号, 实际上由于各种因素会混杂很多干扰信号 因此为了抑制中频以外的不需要的干扰, 就要求混频器的高频输入、中频输出回路有良好的选择性 选择性主要取决于混频器输出端的中频带通滤波器的性能5)混频失真混频器的失真主要有: 非线性失真、 频率失真来源:①接收机输入端存在的干扰信号;混频器件非线性, 使输出电流包含众多无用组合频率分量,若某些靠近中频,则中频滤波器无法将它们滤除, 叠加在有用中频信号上,引起失真如何减小失真与干扰是混频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将在后面专门介绍。
隔离度理论上要求混频器的各端口之间是隔离的, 任一端口上的功率不会窜通到其它端口 但在实际电路中, 总有极少量功率在各端口之间窜通定义: 本端口功率与其窜通到另一端口的功率之比( 用分贝表示) 意义:用来评价窜通大小的性能指标危害: 在接收机中, 本振端口功率向输入端口的窜通危害最大原因:为保证混频性能, 加在本振端口的本振功率都比较大, 当它窜通到输入信号端口时, 就会通过输入信号回路回到天线上,产生本振功率的反向辐射,严重干扰邻近接收机本振泄漏示意图如下:VLO A 、泄漏RFBPF LNA । T LPFLO§7. 5.2. 混频器电路及分析三极管混频器二极管混频器不适合于高度集成无线产品的设计原因: 二极管混频器有损耗, 对终端敏感, 并且要求相当大的本振功率 实现平衡和端口间隔离需要依赖于变压器O晶体三极管混频器最为重要的应用在于高度集成和减小电流的场合晶体三极管混频的主要优点:变频增益大于1 ( 要求本振电压的幅值较小50〜200mV之间) 通常BJT混频器可有大约2 0 d B 的变频增益,而F E T 混频器有大约10dB的变频增益BJT 转移特性是指数函数, 所以互调失真较高。
FET 转移特性为平方律, 输出电流中的组合频率分量比BJT混频器少得多, 故互调失真小所以,FET容许的输入信号动态范围大 在短波和超短波接收机中应用广泛1 晶体三极管混频器的工作原理电路的构成:①4 G调 谐 于 输 入 的 载 波 频 率A(WcW)②4 G调谐于中频力上发射结上作用有三个电压:直流偏置/3 , 射频信号电压人和本振电压勺,即UBE = %B O + %⑺+% ⑺ = VBB ⑺+% ⑺为了减小非线性器件产生不需要的分量,一般情况下,使% > > 为 叫 即本振信号是大信号,而输入信号为小信号在一个大信号"L和一个小信号人同时作用于非线性器件时, 晶体管可近似看成小信号的工作点随大信号变化而变化的线性元件晶体管的工作点由本振信号电压和偏置电压共同确定UBEQ = VB B O + ULW =VB B (0噎⑺随时间变化,称为时变静态工作点电压在%时刻,工作点为Q i点;在%时刻,工作点为Q3点;在片时刻,工作点为Q2点参看课本P157——线性时变电路分析法因为人信号很小,因此对于人而言,晶体管可以近似看成工作于线性状态,混频器中的三极管工作性时变状态。
关于线性时变工作状态的解释,看附件 )对于混频器中的三极管ic - f (UBE) « 0(O + g(t)us(r) (6 -4 -2 )1 ⑺为% 二0时的电流,称为时变静态电流;g«)是电流对电压的变化率( 跨导, 请看附件)/ ⑴和跨导g⑺都是时变的( 图 6.4.18所示)下面求解时变跨导g«)( 如 图 6.4.18所示)( a)三极管转移特性曲线-UBE ,该曲线上各点的斜率即为跨导d i c© 状B Eg⑺=u BE ~ BB 0+wL( ^ )( b )根据各点切线的斜率画出g -OE,(C )1是t的函数, 因此可画出g « )T曲线3图6.4.18混频器的时变跨导小结:线性时变工作状态的来由:线性:由于人是小信号,因此晶体管可视为工作于线性状态时变:由于工作点由町0) , %6共同确定, 所以线性参量是随时间变化的 这种电路称为线性时变电路g⑺是周期性的非正弦函数时变偏置电压总⑺在%B0的基础上按本振电压々的规律作周期性变化时,跨导g也随肛作周期变化,形成时变跨导g " )结论:g ")是一个随勺作周期变化的非正弦波,如图6.4.18所示将g⑺展开为傅立叶级数gQ) = go + g] cosa)Lt + g2 cos%1 十 ・.•其中 ‘g 0 $「g⑴ 火 皿8i= — \ g « )co s(q /)d 3 j),TC儿1 ygn= — \ g (t)cos(n①J)d(①J ),71 ,兀由(6-4-2)以 x f(uBE) 3 / ° ⑺ + g (t)us (0可知:g«)中的基波分量gicos(%。
与输入信号电压人相乘g] c o s ( 6?L0 -VSm c o s a)ct1= — g KJ c o s( / - a)c) t + COS(69L + a)c)t](电导)x (电压) f 电流令 ? = M -①c得中频电流分量,( 心+g)项被滤波器滤除1h = Jim c o s COJ = -g i匕 〃2 COS CDJ = gm cV5m COS CO]t乙其 中 ,g滉称为混频跨导X混 频 ( 变频)跨导定义: 输出中频电流的幅值%与输入信号电压幅值曦之比功能: 描述输入信号电压对输出中频电流的控制能力, 用于衡量混频器的变频能力混 频 ( 变频)跨导和时变跨导g⑺的关系 :1一& 次=- M ( 时变跨导中基波分量幅度& 的一半)回路的中频输出电压" l = R j =RegmcVsmCOSgtIm相应的混频增益为Ac= 二 =g- Re其中,凡为输出中频回路谐振电阻;Smc^Sm为中频电流幅值混频跨导且加 ( 即4 ) 越大, 变频增益4越高X g/nc 与 ULUI 和 VBBO 关系在满足线性时变条件下, 三极管混频电路的混频增益与混频跨导g m c成正比( A c= Vsm =Smc & ) 。
而 且 加 大小与晶体管参数、本振电压幅度UL m和静态偏置电压VBBO有关图6 . 4 . 2 0分别画出了 G与U .和Eb ( V B B O )关系曲线X图6 . 4 . 1 9 ( a )说明 “ 如何画出g ( t)的解析波形”三极管的转移特性曲性U B E- i c ,曲线上各点的斜率的连线即为跨导特性g(UBE) O 在 UBE'(a LtVBB ( t )的作用下,便可 画 出g«)波形图 6 . 4 . 1 9 ( a )g ( t )的图解分析图6.4.19(b)说 明“g(t)、且小与本振ULHI的关系”6.4.19(b)me 与 ULHIB图 6.4.20 g(t)、gmc 与 Eb(VBB0)的关系结论:g次与本振信号幅值U Lm和静态偏直电压Eb ( VB B O)的关系是非线性关系U Lm和E b过大或过小,g机都较小, 只有在一定范围内Sm c较大当 VBBO ( 或Eb) 一定, UL m由小增大时, gm c也相应地增大, 直 到 g(t)趋近方波时,相应的」 便达到最大值实际三极管混频电路采用分压式偏置电路,当 UL m增大到一定值后,由于特性的非线性, 产生自给偏置效应, 基极偏置电压将自静态值VB B O向截止方向移动,因而相应的且极也就比上述恒定偏置时小。
结果使g府随ULm的变化如图6.4.21实线所示图6.4.21 g .随ULm变化的特性可 见 , 相应于某一 UL m值,gmc和相应的混频增益达到最大值该ULm值就是最佳本振电平实践证明, 在中波广播收音机中, 为了使变频跨导最大,这个最佳的UL m约为 2 0〜200 m V o反之,当ULm 一定时, 改 变 VBB0( 或 IEQ)时, gmc也会相应变化实验指出,IE Q在 0.2〜1mA时,g机近似不变,并接近最大值2 . 具体电路和工作状态的选择( 这部分内容只做了解)混频器有二个输入, 输入信号和本振电压共射极混频电路:本振信号由基极串联方式注入本振信号由射极注入下图所示是常用三极管混频器的几种基本形式 电路的共同特点是利用三极管转移特性的非线性实现频率变换的图6.4.21常用的三极管混频电路(c ) (d )若输入信号网和本振信号〃L 0 从同极注入, 则可能导致本振频率受输入信号频率的牵引,出现本振频率力 等于信号频率力的现象, 甚至得不到所需的差频或和频电压;若"s和五 从两极注入, 则相互影响小,不易产生牵引现象但本振电压々 从基极注入,电路需要的本振功率小; 本振电压乙。
从射极注入,电路需要的本振功率大图 6.4.21给出了几种常用的三极管混频电路的形式它们的区别是本振电压注入方式和三极管交流地电位的不同电路形式⑶和(b)都是共射极电路电路形式a)的本振电压由基极注入, 需要本振提供的功率小, 但信号电压对本振的影响较大电路形式(b)的本振电压由发射极注入, 需要本振提供的功率大, 但信号对本振影响小电路形式(C)和(d)都是共基极电路,与(a), (b)电路相比的输入阻抗小,变频电压增益小,不易起振在频率较低时, 一般不用该组态 但当频率较高时,因为人》力,这时它们的变频电压增益可能比共射组态大, 可采用这二种组态 也就是说, 这种电路工作频率高、稳定性好二、. 其它混频电路简介⑴场效应管混频前面我们介绍了场效应管与三极管混频各自的优势 场效应管混频器的工作原理与分析类似于晶体管混频器, 但由于场效应管的特性近似如平方律, 组合频率分量少,增益高,工作频率高,噪声低,允许输入信号动态范围大等优点场效应管混频(在短波、超外差接收机中将广泛应用) 又可分为二类⑶结型场效应管混频(b)双栅绝缘场效应管混频器双栅绝缘场效应管具有栅漏极电容很小,正向传输导纳较大,且“ 受到双重控制的特点, 很适合作为超高频段混频器。
D心不S本振和射频信号分别从二个栅极3 G加入,互不影响ii)二极管混频电路又可分为晶体二极管平衡混频器和环形混频器,与晶体三极管混频器相比,具有电路结构简单,噪声低, 动态范围大, 组合频率分量小等优点, 在通信设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如果采用肖特基表面势垒二极管, 它的工作频率可达到微波频段iii)模拟乘法器混频器模拟乘法器在混频电路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大规模通信集成电路中, 通带都采用模拟乘法器作为混频器, 其分析方法与模拟乘法器调幅电路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