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免抵退,免抵退税的处理.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7209589
  • 上传时间:2017-09-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1.58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免抵税额1、定义免抵税额就是出口应退税额抵顶内销税额的部分,这部分是不退税的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假如这部分退税,那么内销那部分就要交税这样此部分不退,内销相应的部分也不交,就两相抵了由此可见,当期免抵税额是指当期免抵退税额减去当期应退税额之后的余额,其反映的是“免抵退税” 企业当期从内销应纳增值税税额中抵减的那部分出口免抵退税额,不是企业期末留抵税额,更不是企业次月的期初留抵税额通俗地讲,是指企业的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应退税额所产生的余额,也就是说企业的留抵税额不够退2、计算公式当期免抵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3、作用当期免抵税额应作为计算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基数为了与出口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相一致,我国《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规定了两种退税计算办法:第一种办法是“免、抵、退”办法,主要适用于自营和委托出口自产货物的生产企业;第二种办法是“先征后退”的办法,目前主要用于收购货物出口的外(工)贸企业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具体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1 )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货物-(当期进项税额-不得史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2 ) 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 离岸价* 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3 )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 的计算:(比大小)A、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小于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B、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大于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2、企业免、抵、退税计算实例某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的征税税率为 17%,退税税率为13%2003 年 4 月的有关经营业务为: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 200 万元,外购货物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 34 万元,货已验收入库上月末留抵税款 3 万元;本月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 100 万元;收款 117 万元存入银行;本月出口货物的销售额折合人民币 200 万元试计算该企业当期的“免、抵、退” 税额1 )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200*(17%-13%)=8(万元)(2 )当期应纳税额=100*17%-(34-8 )-3=-12(万元)(3 )出口货物“ 免、抵、退”税额=200*13%=26(万元)(4 )按规定,如当期末留抵税额小于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即该企业当期应退税额=12(万元)(5 )当期免抵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26-12=14 (万元)免抵增值税税额??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是涉税会计处理中比较复杂的问题。

      因此,财务人员除了认真学习和研究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的政策规定外,还要重点理解和把握其退(免)税的计算,包括免抵退税的计算公式,免抵退税的计税依据(出口货物销售收入的记账时间、出口货物销售收入的入账依据、记账汇率的确认)以及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会计处理在计算当期应退税额时,主要是比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与当期免抵退税额,取其小者笔者认为,运用好“免、抵、退”税方法的关键是对基本步骤、思路要清晰现对其步骤作以分析,供大家参考基本步骤可分五步:第一步 “剔” 按征退税率差计算当期不得抵扣的税额;第二步 “抵” 计算当期应纳税额;第三步 计算当期免抵退税额;第四步 “比” 确定当期应退税额;第五步 “挤” 挤兑出当期免抵税额如果有免税进口料件,还要在第一步和第三步中计算各自的抵减税额若能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操作,将有助于各位同行对“免、抵、退” 税的会计核算工作案例一】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的产品除内销外,部分出口到美国2005 年 3 月份的有关资料如下:1、上期留抵税额 20000 元2、购进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注明的价款 700000 元,税款 119000 元,款项已支付,该进项发票已认证通过。

      3、内销产品一批,含税收入为 585000 元,款项已收到4、报关出口产品一批离岸价 为 50000 美元(外汇牌价为 1:8.3) ,单证齐全5、出口货物征税率 17%,退税率 13%免抵退税的会计核算如下】⒈购进原材料借:物资采购 700000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119000贷:银行存款 819000入库借:原材料 700000贷:物资采购 700000⒉内销货物借:银行存款 585000贷:产品销售收入 500000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85000⒊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 税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销售收入不计征销项税额离岸价折合人民币 415000 元(50000*8.3 )借:应收外汇账款 415000贷:出口产品销售收入 415000⒋计算出口货物不得抵扣的税额(进项税额)当期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50000*8.3*(17%-13%)=16600 (元)转征退税率差计入出口货物销售成本借:出口产品销售成本 16600贷: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16600⒌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内销货物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不予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85000-(119000-16600)-20000=-37400 (当期 留抵税额)⒍计算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50000*8.3*13%=53950(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则:当期应退税额=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37400 元当期免抵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53950-37400=16550 元借:应收出口退税—— 增值税 退税 37400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 16550贷:应交税金—— 应交增值税 (出口退税)53950⒎计算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办法后有关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附加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5]25 号)规定,自 2005 年 1 月 1 日起,将国家税务局正式审核批准的当期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应纳入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征范围,分别按规定的税(费)率,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因此,提醒纳税人对抵免的增值税额还应该计算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城建税=免抵税额 *7%=16550*7%=1158.50(元)教育费附加= 免抵税额*3%=16550*3%=496.50 (元)借: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1655.00贷:应交税金—— 应交城建税 1158.50其他应交款—— 教育费附加 496.50出口退税中的免抵额是否缴纳附加税?4 q3 B* G9 A. a' [$ Z) A F) }( x5 T# {4 T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后有关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5]25 号)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现就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全面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的政策明确如下:一、经国家税务总局正式审核批准的当期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应纳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征范围,分别按规定的税(费)率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0 e8 Z1 U- s8 _+ g8 g二、2005 年 1 月 1 日前,已按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不再退还,未征的不再补征三、2005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

      0 W8 p j& t8 p# W3 V: u# I根据上述规定,自 2005 年 1 月 1 日起当期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应纳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征范围,分别按规定的税(费)率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于每张免税进口报关单乘以退税率后的总和因为出口虽然可以退税,但是进口原材料也是免税的,所有退税之前要减掉这些追问也就是说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那怎么理解这个公式,能不能再麻烦帮忙解释下,谢谢回答这个是用来抵减出口退税的出口退税=出口报关单乘以退税率后的总和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出口报关单乘以退税率后的总和-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它只是计算出口退税的一个中间环节,记住就好了如何理解不得免抵退税额抵减额2013-10-31 07:06 妩媚在搞基 383|分类:财务税务| 浏览 366 次分享到:2013-10-31 16:58 提问者采纳答题闯关,过关即送礼!快来参加~首先要解答这个问题就要为您明确几个问题:1.您所提的这个问题是生产企业出口实行免抵退增值税政策中的一个步骤.但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呢要想说明白就必须要结合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来加以说明,在上世纪 90 年代我国曾经外汇储备很紧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一方面不断采取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同时也鼓励我国企业积极的参与国际贸易,这样我国对于出口企业采取了政府补贴的形式,在 1994 年随着我国税制的改革,税收这个重要的经济杠杆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并且当时我国正在进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 .如果在对国内企业出口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的话.很可能会受到倾销的指责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采取了出口退税这一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政策.2.在 2001 年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我国经济形式的不断发展, 外汇储备由紧张变成了极大的盈余.所以我国在 2002 年左右出口退税政策做了重大的调整.即过去由出口时出口增值税的税率为零,并且对国内采购环节所缴纳的增值税全额退税(税率为百分之十七) 调整为如下几种退税率百分之十七, 百分之十三,百分之十一,百分之九,百分之五,即对国内采购环节不再全都按百分之十七的税率来退税了.3.另外您所提的这个公式其实是进料加工业务复出口或从国内采购免税原材料或来料加工复出口业务能用的上,所谓进料加工业务是指我方用外汇购进的原料 ,并将其加工成产品或半成品后再销往国外的一种加工形式,另外来料加工业务复出口业务是指外商提供全部的原料及提供必要的设备,由中方按外方的要求来加工成产品并销售给对方的业务.所以根据我国出口退税的有关规定 :对于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的原料经海关进入我国境内是免缴进口增值税的,所以复出口也是不给退增值的所以一定要把这个不给退的增税税从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公式中扣除.4.现在我来解释免抵退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其实质就是由于目前退税率与征收率存在着一个差额,举个例子如果您公司在国内采购环节的增值税进项税的税率为百分之十七.但生产出来的产品出口后按规定只能给退百分之十三的税则这二者之间的百分之四的差额就是这个免抵退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额.在会计上我们会对这百分之四的差做为进项税额转出并增加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即:借:主营业务成本 借:应交税金或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那么公式中免抵退税额中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等于出口货物离岸价乘以外汇牌价乘以(出口货物征收率减去出口货物退税率)减去免税购进原材料乘以(出口货物征收率减去出口货物退税率),现在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说把公因式 (出口货物征收率减去出口货退税率)提出来那么这个公式就变成了[(出口货物离岸价乘以外汇牌价)减去免税购进的原材料]乘以(出口货物征收率减去出口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