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课外文言文阅读中启示类题目的阅读理解方法.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401036497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50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课外文言文阅读中启示类题目的阅读理解方法教学目标:1掌握逆推思维法、正反思维法、角色思维法等概括启示的方法2、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方法概括短文的启示;教学重点: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方法概括短文的启示教学难点:掌握逆推思维法、正反思维法、角色思维法等概括启示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明确目标分析近几次小测试中课外文言文中启示类题目失分的现象,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二、例题讲解,归纳方法(一)阅读《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完成题目: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继,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思考: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分析:这是只有一个“面”的文章,回答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从结果开始思考:范仲淹为什么会“遂大通’六经’之旨”?从前文中得出答案的关键词是“刻苦勤奋”;再往前推,他为什么会刻苦勤奋?得出关键词“逆境”最后概括一下答案要点即:天才出于勤奋,逆境出人才总结:(方法一)这一过程称为逆推思维法,即用倒推法思考,从结果出发,并一步一步得出关键词。

      二)阅读《歧路亡羊》,完成题目: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思考: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分析:这是有对立面的文段,就须正反面思考,以备答案的完整性、规范性思路可以概括为:为什么(找不到羊)7因为歧路多,不知道如何去找怎样(能找到羊)t找准道路,明确方向)如此思考就可以从正反两面得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答案: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不能明确方向,就会误入歧途,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成功的道路总结:(方法二)这一过程称为正反思维法,即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三)阅读《效为敝车》,完成题目: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朽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思考: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分析:因为本文角色主要有三:游者、同乡人和越人,所以在思考时,就需要从“游者”、“同乡人”和“越人”三个角色、三个角度去明确思路。

      先从“游者”的角度来看,他自己不懂什么是真正的车,就拿回来炫耀,并且仿造这样的破车,从此我们得出的启示是:我们不能盲目的以自己的主观去分析和判断去做事情,应当实事求是再从“同乡人”的角度思考,他们将“游者”的炫耀信以为真,从此我们得出的启示是:我们不能轻易相信别人,要有自己的主见最后从“越人”的角度思考,越人因为不相信晋楚之人的嘲笑劝告而最终大败,从此我们得出的启示是: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建议和劝告如此得出的启示才能不至于偏颇,答案才会规范完整总结:(方法三)这一过程称为角色思维法,即从各个角色、各个角度来加以思考三、运用方法,反馈练习(一)阅读《凿壁借光》,完成题目: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思考: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主要运用哪种方法?)(二)阅读《哀溺》,完成题目: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思考: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主要运用哪种方法?)(三)阅读《秦西巴纵麑》,完成题目: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②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③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注释】①纵麑(ni):放走小鹿麑:小鹿②窃:私自③傅:任责任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在文中指老师思考: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主要运用哪种方法?)四、总结:在运用方法进行概括启示是,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作者的观点态度表现得含蓄,曲折,这就要留意挖掘有关词语的隐含信息留意的问题就是要尊重原文,实事求是,不要主观臆断,不要随意拔高或降低作品的思想内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