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斌霸)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教材研说新.ppt
11页四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天气》教材研说,——杨斌霸,,,,,,,,,,,,,,教材,,课标,建议,内容 标准,内容解析与整合,教学 建议,评价 建议,课程资源 的利用与 开发,,编写 特点,编写 体例,课程总 目标,教材研说,一、课标,1.1 课程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以及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能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1.2 内容标准:1.科学概念: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2.科学探究:用感官观察天气;讨论和记录关于天气特征的信息;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能用简单工具估计风速、风向;能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观察各种云的不同,并能给它们分类;能对天气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天气意识,提高观察和研究天气的兴趣; 意识到天气如何影响每天的生活的;意识到测量和长期的记录有助于我们学习更多的关于天气的知识二、说教材,2.1 编写体例:1.我们关心天气2.天气日历3.温度和气温4.风向和风速5.降水量的测量6.云的观测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天气,溶解 声音 我们的身体,,《科学》四年级上,2.2 编写特点:,《天气》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并坚持较长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天气日历”则是观察记录的载体教科书中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云的观察,2.3 内容解析与整合:,,,,,,,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天气日历,降水量的测量,,,,第三阶段,第二阶段,,,天气,风向和风速,第一阶段,,温度与气温,,,,2.3 内容解析与整合:,,,,,,,,,,,第三阶段,第二阶段,,,学生将了解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四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约一个月的时间里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研究天气的兴趣。
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四种天气特征的数据第一阶段,,,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这一课,他们将对此分析和总结,达到对当地天气概括性的认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悉天气现象,用他们的感官和科学的工具获取天气特征和记录数据通过学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天气对我们人类的影响三、建议,3.1 教学建议: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本单元学生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予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前三分钟,做一个“小小天气播报员”3.2 评价建议:,1.单元前后评价(班级性评价) 第一课,问:“今天天气怎么样?” 最后一课,问:“今天天气怎么样?” 2.同步评价(小组+个人) 关注点:学生的课堂纪律、发言、实验、实验记录、展示等 3.附加评价(个人) 课前3分钟:关于天气的演讲、小小天气播报员等3.3 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1.课前3分钟,关于天气科学知识的演讲或“小小天气播报员”,播报现在的天气状况,并预报明天的天气。
2.观看电视天气预报或网络天气预报,尽可能地获得本地更多的天气信息 3.收集天气谚语,预测天气如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