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武德开元通宝再研究.docx
15页唐初武德开元通宝再研究 【摘 要】唐初武德年间始铸开元通宝钱,开后代宝钱之先例,但与后代的年号钱有所不同通过对该钱的铸造背景、铸造区域、流通情况以及钱文释读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对武德年间的开元通宝钱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便于更全面地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关键词】武德开元通宝 铸造 流通货币作为社会经济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目前,学术界对唐代开元通宝钱的研究已取得诸多成果学者们对唐代开元通宝的研究主要涉及出土情况[1]、品类分期[2]、钱文读法[3]、铸造工艺[4]、书法审美[5]等方面这些研究可谓异彩纷呈,但对于武德年间开元通宝的专题讨论却相对缺少,尤其是对其铸造情况、流通范围等问题缺乏必要的深入研究,以致人们误以为开元通宝就是开元年间铸造的钱币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武德开元通宝的铸造背景、铸造概况、钱文释读等方面进行考查,并对它的流通情况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不足之处,请方家教正一、武德开元通宝的铸造概况隋末天下混战,群雄割据,与唐并立的政权有窦建德、梁师都、高开道、萧铣、王世充等,各地在货币使用上虽然仍沿用隋朝五铢钱,但货币流通领域弊病百出据《新唐书》记载:“隋末行五铢白钱,天下盗起,私铸钱行。
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铁叶、皮纸皆以为钱髙祖入长安,民间行线环钱,其制轻小,凡八九万才满半斛[6]可见,五铢钱在铸造与流通环节都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唐王朝建立之初,由于私铸之风仍然盛行,各地无统一标准,铸造原料各型各色,钱币大小轻重不一,市场之中私币泛滥这一时期,货币铸造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质不合格,二是量不达标显然,这种情况对于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改革币制势在必行《旧唐书食货志》载:“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铢钱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7]这就是说,在唐王朝建立之后的第四年,即武德四年(621年)七月正式废除五铢钱,新铸开元通宝这时,唐王朝相继消灭了梁、郑、许等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辅公祏降唐,江淮地区归附,全国基本上统一高祖在此时推行新钱是比较符合时局的,另外也说明了五铢钱的废除与武德开元通宝的铸行是同时进行的武德开元通宝的铸造时间只有五年,即武德四年至武德八年(621~625年)武德年间的开元钱并不只有铜钱一种,只是铜钱的铸行量较大、用途较广,更为人們所熟知罢了据现有材料可知,在流通中最为普遍的铜质武德开元是由铜、锡、铅、镍等多种金属构成的青铜合金,比重较大,质量较高。
这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武德年间初制宝钱,政府对铸钱比较重视,要求相当严格,故所造开元钱在材质、大小、轻重等方面都比较适中,便于流通;二是私铸钱币现象逐渐被政府禁绝,从而逐渐取代了前代遗留的古钱;三是隋末经济凋敝,铜的开采和使用相对减少,致使唐建立之初铜的供应较为充裕武德开元通宝“径八分,重二铢四累,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7]这里“所谓二铢四累者,今一钱之重也”[8],即相当于清代一文钱,计量单位变为十进位制由此,我国古代货币进入通宝钱时期,历时一千三百余年未变,直至民国时期才逐渐被废止对于武德开元钱的标准钱径,争议不大目前考古发掘的唐尺长度普遍为29~31厘米[9],按一尺十寸、一寸十分计,则唐初的武德开元通宝钱径八分应为2.3~2.5厘米这与近年来考古学界所考证出的武德开元通宝钱径2.4~2.5厘米,两者并无太大的差异而有关武德开元通宝的重量,学者们的观点并不统一,且差异较大陈鸿志先生认为武德开元通宝重4克左右[10];汪有民先生考证的武德开元通宝重4~5克[11];徐殿奎先生主张武德开元通宝重4.5克左右[12];高英民、张金乾、李如森等学者则认为武德开元通宝的重量为3.6克[13]。
可见,虽然同是对武德开元通宝进行的研究,但由于各家测量所依据的货币批次不同,其结果差异还是很大的因此,有必要对唐代的衡制略作探讨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存一枚武德元年制造的铜权,重464.2克[14],当为一斤权若按此标准计算,唐代一斤十六两,10枚钱一两,则一枚武德开元通宝的重量应在2.9克左右但仅凭此一例确定武德开元钱的重量并不科学吴慧女士利用开元钱与有计重铭文的银锭、银板等跟史籍记载的衡制校对,推算出唐代的官秤一斤重680克,一枚二铢四絫的开元通宝的平均重量在4.25克左右[15]丘光明先生统计的唐代有铭文的记重器每两为14.2~43.6克,因记重器一两在40~42克者居多,故而认为唐代一两的名义值为41.3克[14]若依此标准,则一枚武德开元通宝的重量应为4.1克但是,一两在40克以下的记重器也应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相较之下,笔者更倾向于用佘下开元钱的其他唐代记重器考释唐代斤两的实际重量的方法总而言之,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仍不能确定唐代权重的实际斤两数,也就不能确定武德开元钱的实际重量,但武德元年所制的铜权以及上述学者推算出的数据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另外,武德年间也铸有比较罕见的金质开元钱和花穿钱。
所谓花穿钱是将普通的方孔加工成花型,陈延廷先生就曾对唐代的花穿钱进行过专门的研究[16];所谓金质合背开元是面、背都铸有“开元通宝”钱文的鎏金开元钱,冯馨彬先生说他在朋友处曾偶见一枚字体极似唐初欧阳询书法的鎏金十字合背“开元通宝”钱(钱径2.4厘米,重3.9克)[17]这两种开元钱无论是字体的书写还是整个钱币的工整程度都与武德年间的开元钱十分接近,一些学者将它们笼统地归为唐早期开元钱但从其形制与字体的书写来看,笔者则认为它们应该是武德年间铸造流传下来的开元通宝唐朝建立之初,为了推行新的货币,政府对私铸货币的处罚十分严厉,“敢有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7]由此以来,“开元通宝”得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下将以近年来的部分考古发掘情况为例,对武德开元通宝的铸造情况进行考查,同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武德开元通宝的重量略作探讨 (一)对于钱径、重量、穿宽等记录比较详细,可以确定为武德开元通宝钱币的主要有以下几例1999年,在西安的一次大规模发掘中,共存留短头开元8740枚,为素背、月纹、星痕共存,对于典型武德开元通宝的数量无明确记载,但其规格已十分明确:钱径2.45~2.50厘米,穿宽0.62~0.65厘米,重3.7克[18]。
2010~2011年间,在西安唐殿中侍御医蒋少卿及夫人宝手的墓葬中出土了5枚开元通宝,1枚残损,其余4枚相同且保存完好,钱径2.5厘米,穿宽0.6厘米,重3.2克[19]另外,从2012年就开始发掘的西安132号唐墓,随葬品中有15枚素面开元通宝,钱径2.4~2.5厘米,钱文清晰,轮廓规整,学者们也一致认为这些钱币为“武德开元”,只是原报告中并未见钱币重量的相关记载[20]二)有一些开元通宝钱,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它们的重量在发掘报告中并无一一注明,但它们的钱径、穿宽等与武德开元通宝很相近,因此它们也很有可能是武德年间铸造的钱币,主要有如下几例1955~1961年间在西安郊区发掘的墓葬中有47座隋唐墓葬,其中共出土了142枚开元通宝有81枚开元通宝钱径2.4~2.5厘米,郭宽0.15~0.20厘米,穿宽0.7厘米,笔者认为应为“武德开元”[21]2006年,湖北地区发掘了两组唐代初期的墓葬群:一组是后房口崖墓群的14座崖墓,另一组是猴子头崖墓群的4座墓葬随葬的开元通宝大小重量基本一致,另有一些随葬品的形态有典型的北朝晚期到隋、唐初期的风格对于墓葬的断代,湖北省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比较保守地推测为唐代初期,实际上根据其随葬品的前代遗风,其具体年代很可能在唐朝建立不久的二三十年间。
其中,后房口14座墓葬中大多数遭破坏,较为典型的四座墓葬M2、M4、M11、M12都出土了一定数量的开元通宝钱M2中有3枚素面开元通宝,钱径2.48厘米,穿宽0.65厘米,厚0.1~0.13厘米;M4中有4枚素面开元通宝,钱径2.48厘米,穿宽0.65厘米,厚0.13厘米;墓葬M11是后房口崖墓群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墓葬,随葬品中的3枚素面开元通宝,钱径2.4厘米,穿宽0.65厘米,厚0.12厘米;M12中的2枚素面开元通宝,钱径2.45厘米,穿宽0.65厘米,厚0.08厘米此外,猴子头崖墓群的4座崖墓,除了自然原因的破坏,墓口基本保持完整较典型的墓例M1中也有2枚素面开元通宝,钱径2.4厘米,穿宽0.7厘米,厚0.12厘米[22]2011年,在陕西凤翔县发掘的三组唐墓M1、M3、M5中共出土7枚字形较为相像的光背开元通宝其中,M1中的开元钱,钱径2.45厘米,穿宽0.65厘米,厚0.15厘米;M3中的开元钱,钱径2.5厘米,穿宽0.7厘米,厚0.15厘米;M5中的开元钱,钱径2.45厘米,穿宽0.6厘米,厚0.1厘米[23]2013至2014两年间在山西临汾发掘了10座唐代墓葬,出土墓志的唐墓有M2、M17、M45。
其中M17为唐初墓葬,墓主人身份地位待定随葬品中有8枚保存完好、制作精良的开元通宝钱钱径2.5厘米,穿宽0.7厘米[24]三)还有一些开元通宝钱,钱径、穿宽等缺少数据记载,但从其墓葬年代、墓主人身份、钱币品相、钱文特征等方面来看,亦可能为武德年间所铸1975年,在湖北富平县献陵附近发现一公主墓墓主人大长公主为高祖第六女,此墓虽多次被盗,但仍有数枚开元通宝钱出土[25]1986年,考古工作者对献陵附近的长乐公主墓进行了发掘该墓曾被盗,出土的随葬品中有5枚开元通宝钱,其中4枚为光背,1枚有月纹4枚光背开元通宝有可能是武德年间铸造的[26]此外,2012年专门对近年来两广地区隋唐墓葬的发掘情况进行了一个归纳总结性的研究,所附“两广地区隋唐墓葬登记表”统计出了两广地区的22座唐初墓葬,其中随葬铜钱的墓葬有4座,能够明确确定为唐初开元通宝的墓葬有2座,一座出土1枚,另一座出土30枚[27]从上述三类考古发掘资料来看,唐初武德年间,在今陕西、山西、湖北、广东、广西等广大地区,已经开始铸造并流通开元通宝钱《旧唐书》载:“仍置钱监于洛、并、幽、益等州秦王、齐王各赐三炉铸钱右仆射裴寂赐一炉……五年五月,又于桂州置监。
[7]《唐六典》载:“皇朝少府置十炉,诸州亦皆属焉及少府罢铸钱,诸州遂别今绛州三十炉,杨、宣、鄂、蔚各十炉,益、邓、郴各五炉,洋州三炉,定州一炉[28]这些记载都说明,唐初在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地都有钱币铸造从这些地区发现的武德开元通宝来看,其重量筆者更倾向于高英民与陈鸿志先生的说法,即重3.6~4克其间存在的差异,笔者认为可能由以下因素造成:一是武德年间可能多地区多次铸造钱币,钱币重量没有完全统一,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二是钱币经前人使用而有所损耗;三是考古发掘清理的过程中有破坏;四是人为称重,数字可能不够精确二、钱文释读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开元通宝钱在形制上仍为圆形方孔,它所遵循的依然是秦朝改革币制以来的“天圆地方”理念,其独特之处在于钱名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开元通宝钱文由大书法家欧阳询制且书,字体为八分和隶体其读法一般认为是对读,即“开元通宝”近年来,有学者主张该钱文应环读,即“开通元宝”说由于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史料依据,为了便于分析,这里先将其依据的主要材料罗列如下[3]:皇朝武德中悉除五铢,更铸开通元宝唐,李林甫《唐六典》)肃宗乾元元年七月诏曰:第五琦奏请改钱,以一当十。
别无新铸,不废旧钱,宜听于诸监别铸一当十钱,其文曰“乾元重宝”其开通元宝者亦依旧行用宋,王钦若《册府元龟》卷五O一《邦计部钱币三》)唐武德初铸开通元宝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八《钱币考一》)但是,直接记述武德年间铸造钱币为“开元通宝”者更多,例证如下: 武徳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五代,刘昫《。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