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中国传统文化的传奇人物:木心.docx
5页中国传统文化的传奇人物:木心“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读这首简单小诗,初识了他的俏皮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从这里,又看到了他的坚韧他出身,巨富之家,家底殷实,舅舅是作家茅盾,却放弃大好从商从政的前 程,毅然读文描画他精通文学、历史、绘画、诗词、音乐,每个领域都是大家他英俊儒雅,风流倜傥,走过民国乱世红尘,写尽无数爱情诗篇,生于2月14日情人节这一天,却一生未娶,无子无嗣他爱兵法,却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他一生跌宕起伏,三次遭遇牢狱之灾,人生是家破人亡,全靠文艺来生活, 而在他从事文艺创作的70年里,从头到尾一个人,几乎没有读者,没有知名度他的学生陈丹青说:“我们在他七十岁以前,完全不知道他的存在,但是他一 直在写,从来不发表,也没有读者……”直到他去世以后,这个文艺鲁滨逊才回 到公众的视野,在世界华人圈中,他被视为最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奇人物他就是,木心!木心原名孙璞,字玉山,1927年2月14日生于浙江桐乡乌镇,巨富书香之 家,风水先生曾断言那间屋子必出贵人,父母请当地名流来家中为他授课因家 中藏书丰厚,与舅舅茅盾家交往甚密,他从小就饱读茅盾藏书家中有亲人在哈 佛、剑桥,使得他从小阅读圣经、希腊神话、莎士比亚等世界名著。
1937年,10岁的他适逢抗日战乱,名门望族当时唯一可以做的抵抗就是, 不上日本宪兵管控的学校外面战火纷飞,屋内桌台不乱,后来他说:我的自救, 全靠读书13岁时他已将《文学大纲》通读了几遍,后来在纽约开讲《世界文 学史》,几乎全凭当年记忆14岁起作白话诗,曾在嘉兴、湖州、杭州、上海的 报刊上发表15岁就知道瓦格纳和尼采的那场争论家人本来是想木心从商从政,但木心毫无兴趣,他想成为一名画家抗战结 束后,他就去考了上海美专,曾师从刘海粟先生,并追随林风眠先生研习中西绘 画1947年,20岁刚出头的木心,参与了当时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上街 头发传单,制作反战宣传画,因是领导者,结果被当时的上海市长吴国桢,亲自 下令开除学籍,又被国民党通缉,于是走避台湾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 他才回到大陆1950年,木心被杭州第一高中聘为教师待遇相当不错,但是没多久,他 就辞职了他常说:“如果你以艺术决定一生,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了,因 为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带着书和画笔他就上了莫干山,专心读书、写文、绘 画,一个富家子弟抛却荣华富贵,转行做了苦行僧,这一转,便开启了他人生的 漫漫修行路六年苦行僧般的隐居生活,他积累了 100多个短中篇小说,集成20本,而 为了生计,1956年木心下了山,重返母校教书,后又进入上海工艺美术制品厂 做了设计师,参与了 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的室内设计。
本想可以一边画画,一 边写作然而,他未曾料到,从此厄运开始了1957到1978年期间,他又再次 两度入狱祸起于文革期间,陈伯达在会上嘲笑海涅木心实在气愤,就说:“他 也配对海涅乱叫就这一句话,他被关进到处积水的防空洞,18个月不见天日, 转移到监牢时,守卫想:他该是爬着出来了吧,可他坐着,腰挺直,裤子还有笔 直的缝,没落时的贵族气质,彰显无遗让他写材料,他在纸上画下钢琴键弹起了莫扎特和巴赫,他写诗用文字自救, 在阴湿的地牢里,与嵇康、尼采隔空对话他说:“托尔斯泰、莎士比亚他们,都跟着我下地狱了,”他从写交代材料的纸里,偷偷留下66张白纸,脏水在泛黄的自告书的正反面 上,留下了 65万字的手稿,被他藏在棉袄夹层里,才得以保存自今文革中他14岁以来的所有作品全部毁于一旦,还被折断三根手指,和他同 时期的一些人,忍受不了屈辱都自杀了,他却坚持以“不死”殉道,整整劳动改 造了 12年在污水横肆的地牢里,他动手把自己的烂鞋,弄成市面上流行的尖 头鞋型,高兴地欣赏着,他说:“白天我是一个奴隶,晚上我是一个王子后来别人都陆续平反了,就迟迟没有他原来是有人担忧:“他平反了,谁 能来把厕所扫得这么好啊? ” 1978年,时任上海市手工业局局长的胡铁生,上 台第一天第一件事就是为木心平反,他说:“他绝对是一人才,业务学识堪称一 流。
终于平反,出狱了,可家没了,亲人也没了,姐姐死了,母亲也死了,家破 人亡,大好青春也都困于牢房之中,错过了爱情,错过了婚姻他说“我哭得醒 不过来”,任谁,也难以经受接二连三的重创,他该垮了吧?但是他却要好好地活,他说:“你要我毁灭,我不! ”在他的手稿里,没有沮 丧、惶恐,没有怨天尤人,有的,唯有对美学和哲学的沉思正如他的诗句所说;"诚觉世事尽可原谅,平反第二天,他就坐飞机,去人民 大会堂负责修缮工作,后来做了交通大学美学教授,又参与了人民大会堂设计, 也算是功成名就但他总觉壮志未酬,不愿流俗,为一腔执念,他竟在56岁,这个大多数人 已经考虑退休的年龄,做出了惊人的决定,开始赴美留学,他说:“许多个人加 起来,便是时代我要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所以,他在最辉煌时毅 然选择了出走我要养我的浩然之气,这股气要用在艺术上,不可败泄在生活、人际关系 上”品读他的经历,陈丹青说:“他是个精灵,我是个野蛮人梁文道看他50 岁的照片惊道:你不觉得这人像在地牢里呆过的,文革回来的很多作家难免身子 曲髅,神情有点沮丧、恐惧……但是木心没有,他整个状态你觉得精气神很足一 样好奇怪,好奇怪的一个人56岁初到纽约,一贫如洗,靠为海外学生授课支撑生活,无奈他只能外出 打工,一小时三块五毛钱,他也做过,但即便这样,无论上班劳作多么辛苦,下班一定将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自己裁剪制作衬 衫、大衣,自己设计制作皮鞋、帽子,把灯芯绒直筒裤缝制成马裤,钉上5颗扣 子,用来搭配马靴。
他年逾花甲,生存艰难,但活得尊贵他不知前途在哪里?但却被艺术狂念 着,笔耕不辍,写得天昏地暗1984年,转机来了,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专为木心设“散文展览”, 旅美作家木心终于粉墨登场,“一个文学的鲁滨逊”,霸占了 1/3的篇幅,余光中、 梁实秋、凌叔华等40多位作家,分居其余2/3,他在《联合文学》一举成名同年哈佛大学为他举办了,他生平的第一次个展1989年,62岁的木心再 次登台授课,为华人艺术家开设文学讲席,微薄的学费,没教室没课本,从希腊 神话讲到近代文学,而他觉得“我不能辜负艺术对我的教养”总计85堂课,这 么一讲,就是五年当时每一节的备课都有两万字,最仓促的,也有一万多字,上课内容被学生 陈丹青编撰成:《文学回忆录》,这是他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他说:“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90年代初美国著名收藏家罗森奎斯,一举收藏他的水墨山水画30余幅,各 大艺术杂志竞相报导,同声赞誉,木心在绘画上的声望就此奠定1996年开始 筹备全美博物馆级巡回展耶鲁出版的《木心画集》全球发行,一直高居五星级, 各博物馆及大书店都用玻璃柜置于显著地位,备极荣宠木心画作2001年在纽 约展出,然后全美作博物馆级巡展。
33幅画作已被各大博物馆和私人收藏2001年,哈佛大学还为他举办了作品收藏展,2005年,中国大陆出版了第一本木心文集,一下子,这位超然物外的大师重回我们眼帘经过几十年的磨难后,木心这块金子终于发光了,他曾经说过一句话:“不早熟,不是天才,但天才一定要晚成才好这句话,也是他一生的写照木心不会想到台湾会出版他的书,不会想到有一天大陆也会出版他的书,更 不会想到他的名字会因为,一首选秀歌曲《从前慢》,而在中国一夜遍知2006年9月,叶落归根,他还是恋着他的国,木心悄然从美国回国,隐居 在自己的故里一一桐乡乌镇2011年12月21日,淡淡雾霭笼罩着小镇,他静静地沉睡在故土之上,悄 然离去当有人问起,“木心在最后时光都在故乡做些什么? ”时,周围的邻居 们一脸茫然:“木心是谁? ”没有人知道,就在那个清晨,一位传奇的老人单独 离开了如今,他的画作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成为20世纪第一位,被大英博物馆画 作收藏的中国画家,他的多篇散文与小说被翻译成英语,与福克纳、海明威等作 品编在同一教材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2015年冬,木心美术馆在他的故里乌镇开馆了他的作品,杂、静观、干 净、熨帖,站在美术馆开馆仪式的舞台上,学生陈丹青眼眶微红颤抖说道:“过 了一个月,老头子突然躲开了,不见了。
衷叹一声帅,为他的人与才!木心说:“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木心美术馆的建成,也许这就是最完美的归结木心走了,可是从今天起, 我们可以去美术馆找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