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复习(训练题)(共4页).doc
5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九年级化学课本实验总复习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1.教材P6—7页,演示实验1-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有无新物质生成⑴液态的水液态的水⑵ 色 状的胆矾 色粉末状的胆矾⑶ 色的硫酸铜溶液 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⑷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二氧化碳气体等 2.教材P9页,演示实验1-2: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⑴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 ⑵鉴别此三种气体的方法:3.教材P12—13页,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⑴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蜡烛的密度比水______,且______溶于水⑵蜡烛火焰分_____层,______ 最亮,______焰温度最高证明外焰温度最高的方法: ⑶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取下烧杯迅速倒过来,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取一玻璃管斜向插入火焰内层,发现从管口出来的物质可以点燃,该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该物质可能是_____、 、______ _⑸吹灭蜡烛时,会看到一缕白烟,该白烟可以点燃燃烧,该白烟是 4.教材P14—15页,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⑴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用____________法⑵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_____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_____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____________;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_____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____________ ⑶人体呼出气体中氮气比空气中氮气含量低的原因: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5.教材P27页,演示实验2-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⑴现象:有大量 产生,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约 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 。
还可得出的结论: ; ; ⑶影响该实验的因素(液面上升小于1/5的可能原因): ⑷在该实验其他用品不变的情况下,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代替红磷的原因: ⑸若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则应如何改进该实验? 6.教材P33页,演示实验2-3: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⑴现象: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 ,而在氧气中发出 ,放热,产生 的气体⑵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硫在空气和氧气里燃烧产生现象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⑷硫在燃烧瞬间是什么状态? ⑸该实验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少量水,起何作用?最好用什么物质代替水? 7.教材P34页,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⑴现象:在空气中发出 ,在氧气中发出 ,放热,产生_______________ 。
⑵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教材P34页,演示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⑴现象: , ,放热,生成 ⑵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该实验火柴有什么作用?铁丝为什么绕成螺旋状? ⑷该实验为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教材P38页,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编号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分析⑴向试管中加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内过氧化氢能分解产生氧气,但反应速率慢⑵向⑴中试管内加二氧化锰,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内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⑶待⑵试管内无现象发生时,向⑵试管内再加同样浓度和体积过氧化氢,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内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⑷通过以上实验能否证明二氧化锰是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的催化剂? 。
若不能,则应补充的实验是: 10.教材P45—46页,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图2-17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3 试管口处塞一团棉花的目的: 4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 5 当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才能收集氧气,原因: 6 制得的氧气不纯,可能原因有: ; ⑹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 图2-18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示意图1 实验的目的: 2 操作过程及现象:夹取木炭的仪器为 ,在酒精灯上加热到 ,由瓶口 ,倒入澄清石灰水, ,观察到 3 结论: 。
4 红热木炭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的原因: 图2-19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示意图2 验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为什么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⑶将铁丝插入集气瓶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11.教材P48—49页,品红扩散和分子运动现象实验实验名称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品红扩散分子运动试管A烧杯B烧杯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12.教材P75页,演示实验4-2:过滤液体⑴过滤操作中有几个操作关键点? “一贴、二低、三靠” 3 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 4 实验室中滤纸和漏斗可用生活中什么物品代替? 5 过滤后液体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有哪些?6 ; ; 13.教材P75页,演示实验4-3: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软水中的现象 ;硬水中的现象 。
14.教材P76页,演示实验4-4:蒸馏⑴实验的目的:制取蒸馏水⑵简易装置所需仪器: 铁架台 、 酒精灯 、 石棉网 、 烧瓶 、温度计 、 试管、烧杯 等⑶蒸馏之前应进行的操作:__________ 5 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 ⑸收集到的蒸馏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15.教材P77页,自制简易净水器⑴简易净水器利用的化学原理是 ⑵其中小卵石、石英沙、纱布和膨松棉的作用是 ,纱布另外具有的作用是 ⑶简易净水器能否将硬水软化? 16.教材P79页,演示实验4-5: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⑴点燃氢气前应 其方法是:用( 法)收集一试管氢气,将大拇指堵住管口且管口朝下,靠近火焰,移开大拇指点火若( ),表明不纯,( )则表示较纯⑵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现象: 、 、 。
17.教材P80页,电解水实验现象⑴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 ,产生的气体都是 色⑵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上产生的气体看到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看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 的火焰结论反思⑴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什么? ⑵使用的是 (填“交流电”或“直流电”)拓展:⑴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我还能写几点: ; ;⑵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实际大于2:1的原因可能为: 、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18.教材P92—94页,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方案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1 玻璃管的作用: ;细沙的作用: ;气球的作用: 。
2 现象: ; ⑶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1 现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