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课文翻译Unit3.doc
4页3A1|知识彩虹| 克雷格· 拉塞尔 我这辈子四分之三以上的时间(50 年中有 39 年)是在纽约的中小学或大学里度过的,不是在上学,就是在教学 2 于是,你或许会认为,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我应该了解一些情况,确实知道一些东西,对知识和对生活该会积极地予以把握和肯定了可是,我却没有做到这一点事实 上,我知道的东西越多,反倒越觉得自己无知 3 当然,说自己知道的东西越多,反倒越觉得自己无知,这种说法是矛盾的然而,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现实世界本身就是矛盾的科学家们对物质现实世界研究得越多,就越无法对它进行把握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了解的越多,知道的就越少 4 知识本身就是矛盾的打个比方,假设你的知识是一个点,就像这个句子末尾的句号一样请注意这个句号微小的圆周,假设它代表我们已知和未知的分界——换句话说,就是你对自己不知道的东西的认知 5 但现在想象一下那个小小的句号在渐渐扩大,它的黑色部分占据页面越来越多的地方随着它的扩大,它的周缘也跟着扩大如果那个正在增大的黑色部分代表你的知识的 话,在知识增长的同时,你会意识到自己有许多不知道的东西也就是说,你知道的越多,就越觉得自己无知 6 你在求知过程中肯定有过类似的经历。
起初,你甚至并不知道还有某个学科的存在当然,这个学科是早就存在 的,只是你以前没有注意到而已1988 年有了第一台电脑以后,我去杂志店,想找一些关于电脑操作方面的书,结果发现这类书琳琅满目,让我吃惊同样,当我有幸获得讲授电影分析这门课的机会时,我发现有关这个领域的专著也多得令我眼花缭乱 7 假设你决定研究这一课题你买了一本有关这一课题的书,一本你能找到的最好也是最全面的(或是你认为是这样的)书,或许你是从图书馆借来了这本书但你很快就会发现,阅读这本书只会给你带来更多的问题,而不是要解答你的疑问 8 譬如,今年早些时候,我非但不知道自己对技术和自由之间的关系有兴趣,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两者之间有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于是,我开始阅读这方面的书籍,越读越意识到技术与自由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比起短短的几个月之 前,现在我对这个课题的了解是多了但另一方面,所有这些阅读让我看到了自己真正懂得的东西是多么的少,而需要阅读、思考和写作的东西又是多么的多每读完一本书,我总是觉得需要再读三本书,才能更好地把握这个课题我的思考和写作也在同时进行事实上,正是写作让我接触了这一课题我们通常认为只有那些知识渊博、充满自信的人才会从事写作。
然而,在我看来却恰恰相反写作并不是总 结,而是拓展 9 身为作家,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被这个矛盾所困惑——知道的越多,越感到自己无知我深深领悟了道家的教诲:“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我对自己该不该写作毫无把握,即使写了,也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写我总觉得自己应该先获得更多的知识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解除了这种矛盾对我的禁锢,最终才确信正是写作让我增长了知识,而不是知识让我有资格从事写作我觉得自己的作品不是文章或者专栏,而是 essays,即“随笔”,essays 是一个法语词,意思是 “尝 试” 我不懂得真理,只是努力要找到它 10 当然,我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学习,或者不应该阅读、写作、思考和交谈我也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去尝试永无止境的探索并非毫无希望我只是认为,对知识中矛盾的理解,必然会把我们从教条主义的压迫和僵化中引导出来,迈向个人的灵活和自由这正如道家所说:“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11 我们必须将因知识而生出的自豪感和因无知而生出的谦卑感加以揉和他们说得好,真理就在那里,但或许就像彩虹一样,我们却永远不能真正地抓住它,也不能把它握在手里并真正地掌握它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的那样,我们只能“ 按照今天得到的真理而生活,并准备明天把它叫做谬论。
4A1|工作、劳动和玩耍| 威斯坦·H·奥登 就我所知,汉娜· 阿伦特小姐是界定工作和劳动之间本质区别的第一人一个人要想快乐,第一要有自由感,第二要确信自己有价值如果社会迫使一个人去做他自己不喜欢的事,或者说,他所喜欢做的事被社会忽视,看作没有价值或不重要,那他就不会真正快乐在一个严格意义上已废除奴隶制的社会里,一个人做的事情是否具有社会价值取决于他是否为完成此项工作得到了报酬然而,今天的劳动者可以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工资奴隶如果社会给一个人提供一份他本人不感兴趣的工作,他出于养家糊口的需要不得已才从事这项工作,那这个人就是一个劳动者 2 与劳动相对的是玩耍玩游戏时,我们能从中得到乐 趣,否则就不会玩这个游戏但这完全是一种私人的活动,我们玩不玩这个游戏社会是不会关注的 3 处在劳动和玩耍之间的是工作如果一个人对社会为他支付报酬的工作感兴趣,他就是一个工作者从社会角度看是必需的劳动在他自己看来却是自愿的玩耍一个职位是劳动还是工作,并不取决于这个职位本身,而是取决于占据这个职位的个人自己的情趣这种差异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异并不吻合譬如,一个园丁或者鞋匠也许就是一个工作者,而一个银行职员则可能是一个劳动者。
一个人是工作者还是劳动者可以从他对闲暇的态度上看出来对于一个工作者来说,闲暇不过是他需要放松、休息从而进行有效工作的几个小时,所以,他可能只有少量的闲暇,而不会有大量的空闲工作者可能会死于心脏病,并会忘记自己妻子的生日而对于劳动者来说,闲暇就意味着摆脱强制,所 以,他自然会想象:他不得不花费在劳动上的时间越少,而自由自在地玩耍的时间越多,那才越好 4 在一个现代化的技术社会里,总人口中有多大比例的人能够像我一样有幸成为工作者呢?我估计大概有 16%,而 且,我认为这个数字将来也不会增加 5 技术和劳动的分工成就了两件事:通过在许多领域取消了特别才能和技术的需要,把过去本来令人愉快的大量受雇职业的工作变成了令人厌倦的劳动;通过提高生产力,缩短了劳动所需的时间已经可以想象出这样一个社会:其人口的大多数,也就是其中的劳动者们,将会享受到早期贵族们才能享受到的几乎同样多的休闲当人们回想起过去贵族们的举止行为时,前景并非乐观的确,在未来这样一个大众社会里,人们要解决“无聊” 这个问题,也许比过去的贵族们要困难得多后者(贵族们)把他们的时间都仪式化了,譬如,有打松鸡的季节,有在城镇消磨的季节等等广大民众更有可能以时尚来取代一成不变的仪式,而时尚将会为了某些人的经济利益频繁地变化。
再者,广大民众也不会再去狩猎,因为,要不了多久可供猎取的动物就没有了至于贵族们其他的消遣项目,比如赌博、决斗和战争,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从危险驾驶、吸食毒品和毫无理性的暴力行为中找到同样的乐趣工作者很少从事暴力活动,他们可以把自己的“ 敌对心理” 用在工作上,不管是工匠的体力活,还是科学 家、艺术家的脑力活敌对心理 ”在脑力劳动中的作用可以在 “紧紧咬住问题”这个短语里得到恰如其分的表达5A 1|声誉| 梅尔文 ·霍华兹 声誉极像一个追逐自己尾巴的动物,抓住了以后除继续穷追不舍外,再也不知道还能做什么声誉以及随之而来的名气迫使名人陷入穷途末路真有点讽刺意味,不是吗? 2 名人有名多因有一技之长,如唱歌、跳舞、绘画、写作等等成功的表演者展示出一种风格,获得声誉而且这种声誉常常使这位表演者确信,必须把这种风格发扬光大,因为这就是大众所需要和喜爱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歌手年复一年地用老调唱老歌,画师画千篇一律的风景或画像,演员反复饰演同一角色,他们势必都会感到厌烦由于公众的要求,艺人竟变成了自己功名的奴隶倘若他或她想改变笔调、舞步、唱腔的话,大众就会弃他而去,转而把那飘忽不定的声誉赐予他人,一段时间后再转给他人,这样不停地转下去。
3 一个人有了名誉,就有了名气,就能赢得忠实的追捧者的高度关注,在任何领域都是这样一个表演者很容易相 信,自己的成就当真和新闻报道的一样大可是大多数人、大多数艺人并没有得到美誉和财富那些失败的表演者又如何呢?其他任何一个失败者又会如何呢?奇怪的是,对许多人而言,失败往往就是对失败的回报!有些人对你表示怜 悯,他们庆幸自己不是你你的亲朋好友也会降低对你的期望,使你不必去和那些比你有天赋并获得成功的人较量他们会找出种种借口来解释你不能功成名就的原因:你太敏感了呀;你对金钱没有兴趣呀;你对声誉所能带来的权利不感兴趣呀;因为声望要使你丧失隐私,所以你不感兴趣呀;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借口,但对失败者或假装不在意自己失败的人来说,却是安慰 4 历史充分证明,有些人在一生的某个时刻遭遇失败,的确能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地追求成功,继续对自己充满信心美国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的第一部小说《安琪儿,往家里看吧!》被退稿 39 次才得以出版,才使他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并赢得了声誉贝多芬不屈服于他残暴、专横的父亲,还忍气吞声当过乐师,但终于克服一切,成为世界上最伟大、最著名的音乐家托马斯·爱迪生 10 岁左右,还在上四年级的时候就被赶出教室,因为在老师的眼里,他脑子笨,又不乖。
以失败为动力,奋发有为,成名成家的例子还有很多但遗憾的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失败就是奋斗的结束,而不是开始成名的失败事例即使有,也不多见 5 那么,人们为什么要追求声誉呢?你追求声誉吗?你希望许多人都知道你、赞赏你吗?你想得到那些往往伴随声誉而来的金钱吗?你想要媒体注意你台上台下的一言一行吗?显而易见,在某些领域,出了名就意味着要成为那些不赞同你的人和诸多媒体的抨击目标声誉把你置于所有的灯光 下,一边给你权利和威望,一边把你变得不像你:你必须成为大众心目中的你,而不能是那个真实的你或你可能成为的那个人但是,为什么人人都追求声誉呢?我想到了以下几个理由:为了在某些方面展示才华;为了赢得他人的敬仰和爱慕;为了成为人人谈论的人物;为了让亲朋好友看到你比他们想象得还要优秀也许你还能列出其他理由,但我觉得以上这些理由是相当普遍地存在的6 对那些拼命追求声誉、财富和名望的人们,我想说:祝你们好运但是当你已经抓住了自己的尾巴,即成功和声誉之后,你打算怎么做呢?一直追逐下去吗?你若确已抓住了尾巴,那就舍命也不要松手我盼你们不久都功成名就,或近乎功成名就吧!6A1|人生的两条真理| 亚历山大 ·M·辛德勒 人生的艺术就是要懂得收与放。
而人生就是这样一个矛盾:尽管到头来注定一切都不能长久,它还是令我们依恋于它所赋予的各种恩赐正如古人所言:“ 一个人出生时拳头紧握,过世时却松手而去 2 当然,我们应该紧紧把握人生,因为它既神奇,又美 丽我们都懂得这个道理可是我们却常常在回首往事时才突然觉醒,意识到其中之美,可为时已晚,一切都时过境 迁 3 我们记起的是褪色的美、消逝的爱但是这种记忆中却饱含了苦涩,我们痛惜没有在美丽绽放的时候注意到它,没有在爱情到来的时候做出回应 4 我自己最近的一个经历又令我悟出了这其中的道理剧烈的心脏病发作以后我被送进了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那地方可不是好呆的 5 一天上午,我要接受几项辅助检查因为检查的器械在医院另一侧的一座楼内,所以我只能坐在轮椅上让人推着穿过庭院才能到达那里就在从病房里出来的那一刻,阳光正照在我身上我所感觉到的就只有这阳光,它如此美丽,如此温暖,如此璀璨和辉煌! 6 我看看周围是否有人也沉醉在这金色的阳光中,然而,人人却来去匆匆,大都目不斜视,双眼只盯着地面这时我想到自己平常又何尝不是往往对身边的美景视而不见而沉湎于日常细小的、有时甚至是低俗的琐事之中呢! 7 从这次经历中所获得的顿悟就像这个经历本身一样,并无什么奇特之处:生活的恩赐是宝贵的,只是我们对此太掉以轻心罢了。
8 那么人生给我们的第一个矛盾的真理就是:不要因为太过忙碌而错过了人生的美好和壮丽虔诚地迎接每一个黎明的到来把握每一个小时,抓住宝贵的每一分每一秒 9 紧紧把握住人生,但不要紧得放不开这是生活的另一面,是矛盾体的另一极:我们必须接受损失,学会放手 10 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