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典诗歌中的“反”手法.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2112788
  • 上传时间:2017-10-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03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典诗歌中的“反”手法古典诗歌中“反”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别具魅力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反比喻 比喻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修辞手法,它靠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喻体为生动、浅显、具体、简洁之物,以达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之效但古典诗歌中却常用抽象的事物作喻体,来描摹具体形象例如秦观的《浣溪沙》中有:“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诗人以无形无态的“梦”来比喻零落自在的“飞花” ;以无声无色的“愁”来比喻无边无际、细如牛毛的“雨” 以抽象比喻具体,使读者在调动自身真切感受的过程中,领会“飞花”的轻盈,似梦一般不可触摸,不可把玩;感受“丝雨”的细碎,如脑际心头的愁绪,缠绵不绝,如缕如烟比喻新奇而又准确传神 二、反客为主 也可称为以彼写此就是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不从自己写起,而是从思念对象写起通过写思念对象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思念,正意反写,相反相成杜甫的《月夜》之所以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今日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身困敌人手中,心想远方妻儿,仰头望月,寄情于此,抒发诗人对远方妻儿的思念之情。

      可是,诗人不说自己如何抬头见明月,低头思亲人,而是从对面写来,想象出一幅妻儿月下思亲图诗中洋溢着妻子思念丈夫之情,而诗又出于丈夫之手,自然可以使人感知丈夫忆念妻子之情诗人一改从正面落墨写对家人的思念,而从反面涉笔,别开生面,自辟蹊径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这种表现手法: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以家乡兄弟登高插茱萸的行动,写兄弟怀念远行在外的自己,实际上表露了自己怀念兄弟之心现代诗歌继承了这种表现手法,例如现代诗人沙鸥的《新月》: 新月一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红,夜暖故乡正是春天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中靠岸诗人突破传统的正面写法,通过展示故乡浓浓春意,描写亲人因思念情切以至入梦,把自己与亲人的彼此思念之情写得委婉含蓄,真切感人 三、反景 也叫以“乐景”写“哀情” “诗言志”的写作目的和含蓄的表现手法,使古典诗歌往往借助物象来抒发情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物象与情感之间的规律化的对应关系:欢乐之景,表达欢乐之情;忧伤之景,表达忧伤之情但诗人又往往突破规律,以“乐景”来写“哀情” ,表达心中难言之哀,难传之痛,形成诗歌中的“反景”现象。

      了解了古典诗歌的这一规律,就不会在诗歌景与情看似的“矛盾”中犹豫不定,从而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例如杜甫的《绝句二首》之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人面对灿烂的美景,流露了迟暮飘零,归期遥遥的感伤之情也正因为眼前景的勃勃生机,才使飘零在外的诗人心底的忧伤凸现出来,形成强烈的自怜与自哀景与情之间的反衬关系,使诗人的感伤之情倍感沉郁此诗可谓以乐景写哀情的代表之作 再如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花儿含露开放,鸟儿林间鸣叫,本是赏心悦目之景;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诗人,以含情之目视物,物亦生情:花儿露珠晶莹,就好象花儿泪凝眼角;飞鸟啭鸣,也好似鸟在惊啼突出了诗人悲痛的深切 了解古典诗歌中的这些“反”手法,有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内涵,从而读懂诗歌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 (浦起龙《读杜心解》 ) ,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 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诗的后半是“书怀” 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

      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 (《杜诗说》 ) ,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 (《杜少陵集详注》 ) ,恐怕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 ”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