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悠然夏日-清凉漫步上海林荫道.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庄**
  • 文档编号:194129318
  • 上传时间:2021-08-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6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悠然夏日?清凉漫步上海林荫道 最具格调的马路:衡山路 衡山路很出名,虽然与它毗邻的是上海繁华的商业区淮海路和徐家汇,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衡山路更出名如果说淮海路和徐家汇是肆意蔓延的喧嚣与繁华,那么衡山路则是留守在它们身后的幽静通道但在幽静中却又不失文化的韵味,细细品下来更让人留恋往返 衡山路始建于1992年,曾是法租界著名的贝当路,1943年10月更名为衡山路,整条街长2.3公里衡山路最初的景象已无从考证,但今天这一派幽静之貌也足已使人沉醉其中衡山路给人感触最深的就是路两边浓密的法国梧桐这里的法国梧桐延绵了好几个街区,悠远的历史使树的枝叶异常繁茂,经过修建的树枝密密地遮盖了路的上空,烈日炎炎的夏季,这里却是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走在路两边,不时有凉爽的轻风拂面吹过,带来一阵沁人心睥的凉爽 读过张爱铃的小说,底色是一味的荒凉,这种荒凉的基调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烦琐之中;也了解过张爱玲的生平,看过她写的散文常德路195号,常德公寓,当年 的名字是爱丁堡公寓(EdingburghHouse),1939年的张爱玲与母亲和姑姑就住在51室;1942年搬进了65室(现在为60室),直至 1948年,在她的《公寓生活记趣》中就记录了这段生活,在我的想象中,当年的张爱铃也应该会常常行走在如衡山路这样有浓密法国梧桐的幽静通道上。

      在这样的路上,我会想起张爱铃,默默地怀念着她! 衡山路上隐匿着很多历史久远的老公寓,他们如隐士般在岁月变迁中保持着自己独有的姿态兴许在某刻,他们还是名流们争相居住的地方逝去的历史虽已湮灭了往事,但这静静伫立着的老公寓仍一刻不停地追随着它;看似斑驳的墙壁有年轮的印记,却无法磨灭曾经藏在墙上的秘密 衡山路最出名的当属各国情调的酒吧,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衡山路就是“酒吧一条街”的代名词入夜,这里便是人影攒动的浮华之貌,在灯光的照耀下,路边的法国 梧桐也蜕去白天的幽静,在幽暗中显出几分鬼魅泡吧的人当中还有很多老外,灯光、欧式建筑、鬼魅的法国梧桐,这些元素混杂在一起,调出的是一股浓烈的欧美情调美式“波钵街”激情四溢;“萨莎”则是纯粹的英式酒吧;“藏珑坊”处处透出新古典的中国风;“时光倒流”让你仿如置身二三十年代旧上海的某个小茶坊;中西合璧的“小红楼”高雅安静;“Agogo”、“真爱”里坐满了二十来岁的新锐一族…… 衡山路浓密的树荫下掩隐着太多历史的车轮,路边用高墙围就的私家洋房无疑是最令人浮想联翩的偶而开合的铁门仿似姑娘神秘的面纱,只留有路人匆匆一瞥却又马上遮掩得严严实实门内繁茂的绿树和探出门外的枝叶随风轻摆,在风的吹抚中似在喃喃私语,诉说着不知名的故事。

      最适合谈恋爱的马路:东平路 有一条路,叫做东平路 有人说,从她的一头到另一头,一个人可以一直用最闲适的心情和步调去走确实,这是一个安静的地方没有公交车,行人也不多因为她雅致、安逸、静谧的环境,而称为“申城第一情侣街” 可假如你晚上从岳阳路口沿着东平路走到衡山路口,世界就大不一样了从那个路口开始走出去,全上海晚间最繁华喧闹的场所渐次显现,层出不穷 其实就算不走出去,这短短不过两百米的东平路本身就已经很有名气被戏称为最佳上海风光片的《大城小事》就是在这里取景的 最具书香气的马路:福州路 福州路,全国闻名的文化街,是与南京路东路平行的一条东西向马路也是上海租界时期最早开辟的马路之一,旧称“四马路”早在一个世纪之前,这里便集中开设了不少书局和报馆,以及一些出售纸、笔等文化用品的商店,因而享有“远东第一文化街”的美称 上海市民口中的“文化街”上,到底深藏着多少悠久的文化历史?这里本是灯红酒绿之地,上海滩高 级妓院“书寓”、“长三堂子”的集中地这里也是文化的发祥地,杏花楼旁的粤菜馆曾是鲁迅先生经常光顾的北新书局,美术用品商店西侧竟是巴金创办的文化生活出版社,河南路口的大楼居然是大名鼎鼎的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旧址。

      在福州路390号怀远里弄口有一家名闻海内外的“上海外文图书公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文书店也许上海人都不知道,跻身在这里的外文书店,其实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当时因其门面被漆成红色,故又有“红屋”之称外墙依然保留着原来的深红色,门外的雕塑为这座建筑增添了不少气质 漫步在福州路上虽然没有很清凉的树荫,但是沿街的小店是极有逛头的,夏季在这里逛马路也不失为一个避暑的好去处 最具文化味的马路:绍兴路 在上海,没有一条相同的路就像人一样,汹涌人潮中,找不到一模一样的脸孔路似人,人也似路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譬如绍兴路 在上海,她是一条很不起眼的马路,从东到西,不过两三百米与周围繁华的淮海路、衡山路、汾阳路相比,显得落寞很多路边的法国梧桐,经过岁月洗刷的房屋,加上夜晚昏暗的路灯,这条路一直保持着某种神秘,配合着百年历史老建筑上斑驳的颜色,向每一个经过这里的人述说着这个城市的历史 这条街很幽静,不熟悉的人会将她错过但如果你耐下性子仔仔细细地兜完,她一定会让你感到惊讶 从瑞金二路一拐弯,便是绍兴路的头马路窄,两边是高大的梧桐树,梧桐树影洒下来,使这条街显得更加幽静。

      因为路上没有公交车,天气好的日子,便经常可以看见三三两两的人围在马路中间聊天,看样子像是这里的居民,这就有了市井味 最具文人气质的马路:多伦路 下午一点,到多伦路晒太阳午后一点,多云,阳光温暖而不刺眼拿一杯奶茶,我坐在花坛边晒太阳闲闲地翻二页报纸,看身边80岁的奶奶逗弄6、7岁的孙儿旁边紧邻的伊斯兰风格的建筑,是当年孔祥熙的寓所 我们待的这条街,叫做多伦路一条不足600米的街道一条曾同时存在过鲁迅、、郭沫若、茅盾、叶圣陶、冯雪峰、柔石、沙汀、艾芜、施蛰存这些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作家的街道一条既熟悉,又陌生的街道第 5 页 共 5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